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问答录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0-11-12 17:12

2·16 子曰:“攻乎!”

子曰:“攻攻:专攻,专于一事一端用力《钱穆·论语新解》乎:相当于介词“于”异端异端:一事必有两头,如一线必有两端,由此达彼。若专就此端言,则彼端成为异端,从彼端视此端亦然《钱穆·论语新解》,斯害也已也已:《论语》中“也已”连用在句尾,是表示肯定判断并有加强感叹的语气!”

孔子说:“专于一事一端用力,用极端的方法看问题、做事情,是有害的呀!”

怎样理解“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从古至今,对“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诠释众说纷纭,主要有四种观点:

其一,研究和学习异端学说是有害的。此观点认为,“异端”指孔学之外的诸子百家之书。而在孔子所处的时代,诸子百家尚未形成,也无此类书,故此观点的论据不成立。

其二,攻击见解不同的异端学说是有害的。此观点与前一观点相反,而所持论据之缺撼相同。孔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局面尚未出现,孔门师徒对不赞成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道的隐者们,如接舆、长沮、桀溺等人是尊重的,并没有采取激烈批评的态度。隐者们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学说体系。

其三,批判异端学说就可以制止祸害。此观点把“攻乎异端”的“攻”字解释为“攻击”,把“斯害也已”的“已”字解释为“止”,也就是制止、止息的意思。但从《论语》全书看,孔子主张和而不同,并无此种文化专制的倾向。

其四,把“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诠释为一种治学的思想方法。这是钱穆先生的观点。我认为,这一观点是对《论语》通篇把握、综合研究得出的结论,比较符合孔子原意。《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看问题、做事情不能“攻乎异端”,而要“执其两端”,这是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之道。

孔子讲学,常常是兼举两端,如仁与礼、仁与智、仁与勇、质与文、学与思等。《子罕》篇第7章记载:有个没有文化的人来问孔子,孔子对其所问一无所知,怎么办呢?孔子说:“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也就是说,孔子依照他的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反问他、启发他,待了解、掌握清楚以后,尽自己所知告诉他。孔子在讲述这件事时首先设问:“我有智慧吗?没有呀。”实际上,“叩其两端而竭焉”,正是孔子的智慧。“叩其两端”的思想方法与“攻乎异端”恰恰成为对比。凡事都有正反、利害两个方面,如果只考虑一个方面,就必然会陷入片面性、极端化,这样待人处事,其危害是很大的。孔子教育学生,看问题要“叩其两端”,处理问题要“执其两端”《中庸》,做学问要切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如此等等,都是指出要秉持中庸之道,兼顾正反两个方面,而不能偏激,不能走极端。

当前,网络已成为国人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从总体上看,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有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分析利弊,交流探讨,扩大共识,这是我们的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而能不能达到交流探讨、扩大共识的目的,意见表达者采取什么样的思想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用过分极端、过分偏执的态度来表达意见,则不仅不利于扩大共识,而且还会撕裂社会,对各类事物的和谐共生,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造成阻碍。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在感召着海内外广大中华儿女,我们只有摒弃那种偏执的、极端的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才有利于在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中,深入交流探讨,不断积累和扩大共识,凝聚起破解改革难题,化解深层矛盾,排除各种干扰,增进社会和谐的正能量,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