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四、外戚参加王室之由来

国史大纲作者:钱穆发布:一叶知秋

2020-10-12 12:19

四、外戚参加王室之由来

西汉初年,宗室、功臣、外戚,为朝廷之三大系。

当西周时,外则封建,内则世唧,王室之与贵族,相去祇一间耳。秦则天下尽为郡县,举国统于一王。天子世袭,而丞相、御史大夫以下不世袭,然后天子乃高高在上,其势孤危易倒。汉鉴于秦亡之速,变更秦法,稍稍复古,故以以宗室、外戚、功臣三系与王室相夹持而为治。

外既大封同姓为王国,与郡县相杂,内则丞相、御史大夫诸要职,虽不世袭,而大例非列侯莫得当,则为一阶级所专有,体势近于世袭。

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古代贵族封建政体一变而为平民的统一政府,广土众民,孤危之势不足以持久,故外有封王,内有列侯,粗为等次,以相扶护。犹嫌王室单微,则援用外戚以为之辅。高祖虽爱戚夫人、赵王,而终不废吕后、惠帝者,以吕后氏族大势盛,吕后又久在兵间,身后缓急可倚仗也。吕后之卒,宗室、功臣内外相结,锄去诸吕,而迎立代王,即文帝。则利其外家势弱,出中央功臣一系之意。其时则外戚一系势最衰。文帝既立,潜移默运,外抚驯诸王,内调狎功臣,卒使王室渐尊渐安。汉室之终臻稳固,盖非易也。

吴、楚七国乱后,宗室地位日削,宗室只宜封建,不宜辅政,以其地近而势逼。封建政制既不能复活,则宗室地位自难再兴。功臣传世渐久,亦不保其位,世臣与封建相扶翼,封建即不可复,世袭之制,亦不可持久。于是王室依仗乃惟有外戚。如景帝平吴、楚兼用周勃〔功臣〕、窦婴〔外戚〕。武帝初立,窦婴、田蚡继相,皆外戚又渐得势之征。

武帝以后,中朝王室。、外朝政府。始分,于是宰相为外朝领袖,代表政府。而大司马大将军为内朝辅政,王室代表。其职大司马大将军。则胥由外戚为之。

宰相其先本为天子私臣。『宰』者,古代封建社会宗庙祭祀事前主宰牲之任,此非亲贵莫当。既主祭祀,故掌礼书,左传:『命宰人出礼书』,此即汉卿太常掌礼之祖也。然宰职虽高,实兼治膳。故周礼,天官太宰,为五官长,而其所属,犹多宫中治膳之职。若膳夫、庖入、内饔、外饔、烹人、兽入、渔入、鳖人、腊人、酒正、酒人、浆人、边人、醢人、醯人、盐人,皆治庖宰之事。春秋时列国宰夫犹是庖人。左传:『宰人胹熊蹯不熟』,国语:『膳宰不致饩』,是也。『宰』从本职则为疱人,为祭司,或从差遣则为执政。孟子与吕氏春秋:『伊尹以割烹要汤』,即庖人也。元人亦以宰膳为亲贵要职,可以证古制。临祭主宰牲,平时则总理家务,是为家宰。及化家为国,则家宰成国宰矣。『相』则封建贵族祭祀相礼之人,亦亲贵为之。临祭为相,朝聘、宴享、盟会之礼亦为相。化家为国,则以家相为国相矣。故『宰相』原系宗法社会中天子之宗属私人也。

汉初宰相皆列侯为之,此皆相互戮力以争天下者,在当时亦为皇帝之私人也。故御史人夫为副丞相,而御史有中丞,得治王宫之政令。此犹周礼天官冢宰,其属官得统及皇帝内廷。此非古人立法之善,乃系当时『王室』与『政府』公私性质不分明也。此皆所谓『朕即国家』,遗迹其去封建时代未远也。及武帝以下,宰相始由士人特起,渐有其尊严之地位,此由宰相一职之意义言之。而与王室亦渐分离。此由贾谊敬礼大臣之论,及于公孙弘起徒步以经术为相,大开东阁,延宾客贤士以与天子内廷侍从诸臣议论政事相往复,实为宰相地位在意义上之一种变迁也。又按:汉制,丞相谒见,天子御坐为起,乘舆为下;有疾,天子往问;〔均见翟方进传注。〕薨则车驾往吊。其制不知起何时,似汉初并不尔。

而王室不得不仍有其私臣,武帝初,严助、朱买臣等皆以侍中贵幸用事,得与闻朝政。凡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恃等加官〔即兼差〕,汉代所谓『中朝官』者,皆是武帝以之与外朝大臣辩论政事,盖此辈犹为皇帝之私人秘书也

于是遂有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之制,此制始武帝末年,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盖由新帝年幼,〔昭帝。武帝又杀昭帝生母,恐其居中用事。〕宰相地位渐隆,与王室阕系断疏,而宰相之威望则转不如前,〔以多平地特起而非贵胄世袭,武帝用相亦率取其易制、天下务初不关决。〕以外戚辅政,正以弥补此缺陷也。

于是『中朝』、『外朝』判而为二。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见刘辅传孟康注。〕霍光谓车千秋曰:『光治内,君侯治外』;时光为大将军,千秋为丞相也。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敞事前不预知,光谓:『此内朝事,即王室自身事。无关外朝也。』内朝诸臣之领袖以『大司马大将军』为号者,正见军人本为王室私属,今已由军人政府转变为士人政府,故军职不为外朝之丞相而为内朝之辅政。以外戚为之者,外戚有客观之尊严,而无世袭,以随新天子为转移,其事最少弊。又内、外朝既分,内朝用私臣,非宗室则必属外戚矣。

封王、封建。列侯世卿。渐次在政治上消失其地位,汉武以后的文治政府渐次形成,『王室』与『政府』渐次分开,此亦中国政制史上一大进步。而外戚却由此到他政治上地位。只要政治情态一时不变更,则外戚地位继续有其存在,故外戚擅政,已起西汉,而尤以武帝以后为甚。崔骃疏:『汉兴以至哀、平,外加三十余,保全者四家而已。』东汉亦惟光武郭后、阴后,明帝马后无祸。所以不能惩前毖后,而覆辙相寻者,亦时代情态使然。

西汉外戚略表:

吕后吕产吕禄〔吕后诸子。〕


武帝窦婴
〔祖母窦太后诸子。〕
田蚡
〔母王太后同母弟。〕
卫青
〔卫后弟。〕
霍去病
〔卫后姊子。〕
霍光
〔去病弟。〕
宣帝史高〔祖母史良娣弟。〕许延寿〔许后诸父。〕


元帝许嘉〔许延寿子。〕



成帝许嘉
〔许后父。〕
王凤
〔母王太后弟。〕
王音
〔凤从弟。〕
王根
〔音弟。〕
王莽
〔根兄子。〕
哀帝傅喜〔祖母傅太后从弟。〕丁明〔母丁太后弟。〕


平帝王莽〔遂受汉禅。〕



光武中兴,又减削外朝政府之权力,一移之内朝王室,于是外戚势任愈大。

西汉虽以外戚辅政,而外朝丞相体尊,犹为对峙之局。汉初以丞相主文,太尉主武,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武帝宠太尉为大司马,主内朝,则丞相于外朝为独尊也。王莽之篡,则以王氏久盛,王莽又自为外朝所归向故。光武躬亲庶务,内朝尚书位微而权重,外廷三公并峙,以丞相为司徒,太尉为司马,〔后又称太尉。〕御史大夫为司空,称三公并列;而太尉公序在司徒公之上。〔此元帝时三公位已然。〕仅有虚位,无实权。东汉事无巨细,皆由尚书行下三公,或径下九卿,故东汉九卿权亦重。故外戚用权于内,外朝即无以相抗。

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为当时统一政府文治上之进步。王室削夺政府权任,而以私关系的外戚代之,则显然为统一政府之堕落。

然外戚与宦官较,则外戚犹为稍愈。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