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5|回覆: 0

[訓詁學] 【每日一字】懟·我懟流年晚 年將我志違

[複製鏈接]


8b05f997e2b3535802bdb4c422c6b96e.jpg
b6dae572b7bcaa3ab5eb818f460e3c02.png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懟』這個字就以強勁的姿態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以前是誨人不倦,現在是懟人不倦,日常生活中、網絡上甚至電視劇里,處處可見『懟』的身影。


  我們現在用『懟』這個字,讀音是duǐ,常用來表達的是一種語言上的頂撞或者指責,亦或者帶有調侃、諷刺的意味,比如說懟回去、不服就懟、一言不合就開懟、不懟不痛快等,乃至於幾乎現在對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用上『懟』這個字。比如說,魯迅先生寫過很多犀利的文,現在網友就將其稱之為懟。

bd4e5248f32d79c9a97e2f2187dec3ad.png


  懟這個字,其實出現得還挺早。小篆字形的懟,從心,對聲,讀作duì,隸變之後寫作懟,因為在簡化漢字的時候,『對』根據元抄本通俗小說簡化為『對』,懟也就因此簡化為懟了。【說文解字】認為懟是『怨也』,意指怨恨。段玉裁認為,這個字與『憝』字音義皆同,很有可能是一個字,而憝也是怨恨的意思。由此引申,懟也有兇狠、暴戾的意思。

9f945c14be8ba7a0bca96d68c1d44377.jpg


  在古代文獻中,懟字並不少見。遠一點的如【列子·黃帝】,就有用到懟字,其中記載有個叫尹生的人來跟從列子學習,跟列子一起住,好幾個月都沒有回家,他向列子請教,『十反而十不告』,跑了十次,十次都沒有得到回覆,於是有些生氣乃至於怨恨了,就『懟而請辭』。近一點的有【聊齋志異·王成】,寫王成將鵪鶉賣了六百兩,店主認為其實能賣八百兩,於是『懟』說你何必這樣着急自己做主就賣了。不過這裡的懟,語意不那麼重,有些埋怨的意思。

0b146efb3e598d64b23d630d30cbb995.jpg


  很多時候,懟是與別的字組成詞一起出現,比如懟恨、懟憾、怨懟等等,都是怨恨的意思,懟筆則是指出於怨恨的記載。上面說的【列子·黃帝】那個故事,後續是尹生又回來向列子學習,列子就將自己在老師那學習的情形告訴尹生,最後說:你到我這裡還沒多久就『懟憾者再三』,能學到啥。


  當然了,懟在古代,更多是作為一種書面語的形式出現,而在口語之中極少用到。這與我們今天不斷地在口語之中使用懟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詩詞之中也有懟的出現,宋庠曾在詩里『懟』時光:『我懟流年晚,年將我志違。』曹於汴在詩里反躬自省,『大濟肇於忍,大懟肇於忍。』


  所以綜合起來看,現在我們所用的懟,和古代原有的懟,從讀音到意義到用法,都有着明顯的區別,兩者除了字形,並無更多聯繫。懟字從心,作為怨恨之意的懟,必然是從心底生出的一種情感,但是作為今天的『懟』,懟好像更多的是從口,講究的是『嘴上功夫』。於是有人說了,懟對心,就是順從自己的內心,就是不要慫就是干。也是有趣。


  那麼現在所用的懟的讀音和意義從何而來?據有學者考證,這個懟本字應當為『㨃』,在字典中,㨃有兩個讀音,讀作duǐ的時候表示排,讀作chéng表示撞。看起來好像除了讀音,別的與懟並無聯繫,但這個詞卻廣泛存在於各地方言之中,有着各種不同的用法。比如說【北京方言詞典】記錄的㨃,有捶的意思,『㨃了他一拳頭』;【西安方言大詞典】中的㨃,有撞的意思,『叫自行車把我㨃倒咧』;【漢語方言大詞典】中更是記載了粵語、西南官話等地的『㨃』,有着諸多意義。而在河南、山東、東北、安徽等地,㨃也常有使用。尤其是在河南一些地區的方言中,㨃簡直是一個萬能詞,在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含義。


  由於方言中的『㨃』對於大眾而言可能更為陌生,在文獻之中也較為少用,而懟這個字與之讀音相近,且大家更為熟悉,因此當網絡上天南地北的人匯聚在一起,用懟代替㨃也就更容易被接受。當然了,也正是這個讀音和意義在全國各地多個方言區已經被熟知並使用,擁有了龐大的群眾基礎,懟藉助本身常見的字形和㨃賦予的意義,流傳起來也就更加迅速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9bccf101ec72c7d788f3f6fed60a7757.png
07684ddfdf4d999fb7f8a5d7b3501d10.jpg
2dfb0a372db82d7a77d8f48c1c856f51.jpg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