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27|回覆: 0

[道學研究] 【列子】卷8說符詩解13生之不若禁捕萬物與我並生乞猶不辱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3-9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列子】卷8說符詩解13生之不若禁捕萬物與我並生乞猶不辱
題文詩
邯鄲民以,正月之旦,獻鳩簡子,簡子大悅,
厚賞其民.客問其故,簡子:正旦放生,
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欲放之,故競而捕,
死者眾矣;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捕而放之,之與,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齊田氏,於庭,食客千人.中坐有人,
獻魚雁者,田氏視之,嘆曰天之,於民厚矣,
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也,
和之如響.鮑氏之子,十二,預次進曰:
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皆同類也;
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相制,迭相食之,
非相為而,生之者也;取可食者,人而食之,
豈天本為,人生之乎?蚊蚋噆膚,虎狼食肉,
非天之,本為蚊蚋,生人天之,本為虎狼,
生肉者哉?情生萬物,萬物有情,相環而生,
非為誰生.齊有貧者,常乞城市.城患其亟,
眾莫之與.遂適田氏,之廄,馬醫作役,
食郭中,人戲之日:從馬醫食,不以辱乎?
乞兒:天下之辱,莫過於乞;乞猶不辱,
豈辱馬醫?宋人有人,游於道得,人遺契者,
歸而藏之,密數其齒.告鄰人曰:吾富可待.
【原文】

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①,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注釋】
①邯鄲——古邑名,戰國時為趙國國都。鳩——鳩鴿科部分種類的通稱,我國有綠鳩、南鳩、鵑鳩和斑鳩。簡子——當為趙簡子,春秋末年晉國的卿。
【譯文】
邯鄲的百姓在正月初一日向趙簡子敬獻斑鳩,簡子十分高興,重重地賞賜了他們。客人問他什麼緣故,簡子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有恩德。』客人說:『老百姓知道您要釋放它,因而互相爭着捕捉它,被殺死的斑鳩就更多了。您如果想要它們生存,不如禁止老百姓去捕捉。捕捉了又釋放,恩惠和過錯並不能互相彌補。』簡子說:『是這樣的。』

【原文】

齊田氏祖於庭①,食客千人。中坐有獻魚雁者②,田氏視之,乃嘆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如響。鮑氏之子年十二,預於次③,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噆膚④,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納生人、虎狼生肉者哉⑤?』
【注釋】

①祖——為人送行。
②雁——畢沅:『【說文】云:「雁,鵝也。」此與鴻雁異。』
③預於次——預,參預。次,中間。
④蚊蚋噆膚——蚋,音 ru(銳),與蚊類似的昆蟲,叮吸牲畜和人血;叮咬後有奇癢。噆,音 zǎn,叮咬。
⑤非——盧文弨:『「非」疑當作「豈」。』
【譯文】
    齊國的田氏在廳堂中為人餞行,來吃飯的客人有千把人。座位中有人獻上魚和鵝,田氏看着這些菜,便嘆道:『天對於人類太豐厚了,生殖五穀,又生出魚類和鳥類供人食用。』客人們像回聲一樣附和他,鮑氏的兒子只有十二歲,也在座位中,走上前說:『事實並不像你所說的那樣。天地萬物與人共同生存,都是同類的生物。同類中沒有貴賤之分,僅僅以身體的大小、智慧和力量互相宰制,依次互相吞食,並不是誰為誰而生存。人類獲取可以吃的東西去吃它,難道是上天本來為人而生的?而且蚊子蚋蟲叮咬人的皮膚,老虎豺狼吃食人的骨肉,難道是上天本來為蚊子蚋蟲而生人、為老虎豺狼而生肉的嗎?』

【原文】
齊有貧者,常乞於城市。城市患其亟也①,眾莫之與。遂適田氏之廄,從馬醫作役而假食②。郭中人戲之日③:『從馬醫而食,不以辱乎④?』乞兒曰:『天下之辱莫過於乞。乞猶不辱,豈辱馬醫哉?』【注釋】
①亟——屢次。
②假——憑藉。
③廓——外城。
④以——通『已』,大,甚。
【譯文】
   齊國有個窮人,經常在城中討飯。城中的人討厭他經常來討,沒有人再給他了。於是他到了田氏的馬廄,跟着馬醫幹活而得到一些食物。城外的人戲弄他說:『跟着馬醫吃飯,不覺得恥辱嗎?』要飯的人說:『天下的恥辱沒有比討飯更大的了。我討飯還不覺得恥辱,難道跟着馬醫吃飯會覺得恥辱嗎?』
【原文】
宋人有游於道、得人遺契者①,歸而藏之,密數其齒②。告鄰人曰:『吾富可待矣。』
【注釋】
①契——券契,契據。古代的券契用竹木或金屬製成,分為兩半,中間以齒相合,兩方各執其一以為憑證,如今之合同。
②齒——契的兩半相合部分均刻有齒,以相合為真,不台為偽。
【譯文】
宋國有個人在路上行走時撿到了一個別人遺失的契據,拿回家收藏了起來,秘密地數了數那契據上的齒。告訴鄰居說:『我發財的日子就要來到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