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楼主: 延章

黄帝内经 [电子书]

[复制链接]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时气第十九

第一章

黄帝问于歧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歧伯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俞,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

第二章

第一节
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

第二节
风肤胀,为五十七痏,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

第三节
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第四节
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刺之。

第五节
徒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鍼鍼之,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必坚,来缓则烦,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尽乃止。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

第六节
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

第七节
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盛写之,虚补之。

第八节
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鍼鍼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

第九节
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

第十节
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
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肓,结于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

第十一节
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

第十二节
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

第十三节
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第三章

其色,察其以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邪第二十

第一节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节五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第二节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第三节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第四节
邪在胃,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第五节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热病第二十一

第一节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
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第二节
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齐下三寸关元也。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视主病也,写阳补阴经也。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后,手阳明也,名曰扶突。次脉,足少阳脉也,名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掖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暴喑气鞭,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天牖五部。

第三节
臂阳明有入頄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写之。
足太阳有入頄齿者,多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頄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写之,虚则补之。一曰取之出鼻外。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益不足,反者益。
其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𫏋阳𫏋。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第四节
热厥取足太阴少阳,皆留之。寒厥取足阳明少阴于足,皆留之。舌纵涎下,烦悗取足少阴。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悗,取手太阴。刺虚者,刺其去也,刺实者,刺其来也。春取络脉,夏取分腠,秋取气口,冬取经输,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络脉治皮肤,分腠治肌肉,气口治筋脉,经输治骨髓。

第五节
五藏身有五部,伏免一,腓二,腓者,也,背三,五藏之俞四,项五。
此五部有痈疽者,死。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臂太阴可汗出,足阳明可汗出。故取阴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阳。取阳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阴。
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疽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癫狂第二十二

第一章

第一节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
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阴,血变而止。

第二节
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写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火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骨也。

第三节
骨癫疾者,顑齿诸俞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沬,气下泄,不治。
脉癫疾者,暴仆,四支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炙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第四节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歌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顑。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炙骨二十壮。

第二章

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取手太阴表里,足少阴阳明之经,肉清取荥,骨清取井经也。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煖取足少阴,清取足阳明,清则补之,温则写之。厥逆腹胀满,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胁,欬而动手者,与背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上以长鍼,气逆则取其太阴阳明厥阴,甚取少阴阳明动之经也。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短视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病第二十三

第一节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鍼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第二节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写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刺腠之,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鍼,五十九,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悗,干唇口嗌,取之皮,以第一鍼,五十九,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热病嗌干多饮,善惊,卧不能起,取之肤肉,以第六鍼,五十九,目眦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鍼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热病数惊,瘛疭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鍼,急写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鍼,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热病头痛,颞目,脉痛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鍼,视有余不足,寒热痔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鍼,于其俞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络,得气也,热病挟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鍼,鍼嗌里。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大白,写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欬而,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瘛疭,齿噤𬹼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傍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囟会一,发际一。
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

第三节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𫏋。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癃,取之阴𫏋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上盛者,尽见血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厥病第二十四

第一章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厥头痛,贞贞头痛而重,写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写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头痛不可取于俞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
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

第二章

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
发鍼不已,取然谷。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大白。
厥心痛,痛如以锥鍼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大谿。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大冲。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大渊。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俞。肠中有虫瘕及蛟,皆不可取以小鍼。心肠痛,作痛,脓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喝涎出者,是蛟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鍼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鍼也。腹痛。形中上者。

第三章

耳聋无闻,取耳中,耳鸣,取耳前动脉。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
耳鸣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后取足。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谷中,以员利鍼,大鍼不可刺。病注下血,取曲泉。风痹淫泺,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中,股胫淫乐,烦心痛,时呕时悗,眩已头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矣。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本第二十五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后泄者,治其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
大小便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先小大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杂病第二十六

第一节
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
厥胸满面肿,唇漯漯,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厥而腹向然,多寒气,腹中,便不难,取足太阴。

第二节
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鍼,发而间之,鍼大如牦,刺膝无疑。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疟不喝,间日而作,取足阳明。喝而日作,取手阳明。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
恶清饮,取手阳明。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而不止,衃血流,取足太阳。衃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不已,刺腘中出血。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取足少阳。
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阳。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
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第三节
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腹满食不化,腹齐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心痛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心痛腹胀,啬啬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

第四节
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取手少阳。心痛引小腹满,上下无常处,便溲难,刺足厥阴。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第五节
顑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腹痛,刺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卫,已按刺之,立已。痿厥为四末朿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岁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
大惊之,亦可已。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痹第二十七

第一章

黄帝问于歧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鍼,其慉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

第二章

歧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黄帝曰:愿闻众痹。歧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黄帝曰:善。刺之奈何。歧伯对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歧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黄帝曰:刺之奈何。歧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第三章

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歧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第四章

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手瘛坚,转引而行之。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口问第二十八

第一章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歧伯曰:余已闻九鍼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歧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黄帝曰:愿闻口传。歧伯对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

第二章

第一节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歧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盛则寤矣。写足少阴,补足太阳。

第二节
黄帝曰:入之哕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写足少阴。

第三节
黄帝曰:人之唏者,何气使然。歧伯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写足少阴。

第四节
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第五节
黄帝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曰补眉本也。

第六节
黄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歧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荥眉本,一曰眉上也。

第七节
黄帝曰:人之亸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

第八节
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心者,五藏六府之主也。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侠颈。

第九节
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第十节
黄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歧伯曰: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第十一节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第十二节
黄帝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胀矣,视主病者,则补之。

第三章

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顷,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补足外踝下留之。黄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肾主为欠,取足少阴。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唏者,阴与阳绝,故补足太阳,写足少阴。振寒者,补诸阳。噫者,补足太阴阳明。
嚏者,补足太阳眉本。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泣出补天柱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太息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涎下补足少阴。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自啮舌,视主病者,则补之。目眩头顷,补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悗,刺足大指间上二寸留之。一曰足外踝下留之。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