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成公六年

左传白话文作者:左丘明发布:福哥

2018-6-14 17:50

春秋經

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會.

二月辛巳.立武宮武宮:紀念武功的建築

取鄟鄟zhuān:國名,一云地在今山東郯城縣北,一云在今兗州一帶

衛孫良夫帥師侵宋.

夏六月.邾子邾子:邾定公來朝.

公孫嬰齊如晉.

壬申.鄭伯費卒.

秋.仲孫蔑.叔孫僑如帥師侵宋.

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冬.季孫行父如晉.

晉欒書帥師救鄭.

左傳

六年春.鄭伯如晉拜成.子游子游:公子偃字相:任相禮.授玉于東楹楹:堂上大柱,東西各一。諸侯相見,授玉應在兩楹之間的堂上。如身份低的人,方授受於堂與東楹之間,也不當在東楹之東之東.士貞伯曰:『鄭伯其死乎.自棄也已.視流流:如流水,謂其東張西望而行速.不安其位.宜宜:殆不能久.』

白話翻譯
六年春,鄭悼公去晉國拜謝晉允許和好,子游任相禮,在東楹的東邊舉行授玉儀式。士貞伯說:『鄭伯恐怕要死了吧?自己不尊重自己。眼光流動不停而行步快速,在他的位子上惶惶不安,大概活不了多久了。』

二月.季文子以鞌之功立武宮.非禮也.聽於人聽於人:鞌之戰是魯向晉請兵與齊戰,魯軍從屬於晉軍以救其難.不可以立武立武:建立紀念性建築以表彰武功.立武由己.非由人也.

白話翻譯
二月,季文子由於鞌地戰役的功勳建築武宮,這是不合乎禮的。聽命於別人以救自己的危難,不能建築表彰武功的建築物。建築這類建築物要靠自己取勝才行,不能靠別人的功勞。

取鄟.言易也.

白話翻譯
佔領鄟國,【春秋】用『取』字,是說得來輕而易舉。

三月.晉伯宗.夏陽說.衛孫良夫.甯相.鄭人.伊雒之戎伊雒之戎:雒,即洛。見僖公十一年注.陸渾陸渾:陸渾之戎,見僖公二十二年注.蠻氏蠻氏:戎蠻,居河南臨汝縣西南一帶侵宋.以其辭會也.師于鍼鍼:衛邑,在衛都帝丘附近,即今河南濮陽縣附近.衛人不保不保:不設防.說欲襲衛.曰:『雖不可入.多俘而歸.有罪不及死.』伯宗曰:『不可.衛唯信晉.故師在其郊而不設備.若襲之.是棄信也.雖多衛俘.而晉無信.何以求諸侯案:春秋時期,較於戰國,王道忠義仍然是諸侯所重.』乃止.師還.衛人登陴陴:城上女牆。杜注說是衛人知道了夏陽說的計謀故上城守衛

白話翻譯
三月,晉伯宗、夏陽說,衛孫良夫、甯相,鄭國人,伊、洛的戎人、陸渾的蠻氏侵襲宋國,是因為宋國拒絕參加盟會。軍隊駐紮在針地,衛國人不設防。
夏陽說想襲擊衛國,說:『雖然未必能攻入都城,多抓些俘虜回去,君王即使怪罪也不至於問死罪。』
伯宗說:『不行。衛國因為相信晉國,所以軍隊在他的郊外他也不設防。如果襲擊他,是背棄信義。雖然能多抓些衛國俘虜,但晉國因此而沒有了信義,用什麼去求得諸侯擁護?』
於是沒有行動。軍隊回國,衛國人登上城牆守衛。

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郇、瑕:杜注為古國。一云即郇邑、瑕邑,在今山西臨猗縣之地.沃饒而近盬盬:即鹽池,今名解池.國利君樂.不可失也.』韓獻子將新中軍.且為僕大夫僕大夫:太僕之官,掌宮中事.公揖而入.獻子從.公立於寢庭.謂獻子曰:『何如.』對曰:『不可.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惡:污穢骯髒之物易覯覯:合,結.易覯則民愁.民愁則墊隘墊隘:羸弱.於是乎有沉溺沉溺:風濕病重膇重:同『腫』。膇:足腫。春秋時漢字仍多『古字』,後來纔出現许多因具體情况創造的『今字』之疾.不如新田新田:今山西侯馬市.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汾、澮:均水名。汾水流經新田西北,澮水在新田注入汾水以流其惡.且民從教.十世之利也.夫山.澤.林.盬.國之寶也.國饒.則民驕佚.近寶.公室乃貧.不可謂樂.』公說.從之.

白話翻譯
晉國人商議把都城從原來的絳邑遷走。各位大夫都說:『一定要選郇瑕氏的地方,肥沃富饒而靠近鹽池,國家有利,國君快樂,不要失去那地方。』這時韓厥率領中軍,兼任僕大夫。晉景公對眾人施禮退朝入內,韓厥跟著。
景公站在寢宮外的庭院裡,對韓厥說:『怎麼樣?』
韓厥回答說:『不行。郇瑕氏那地方土壤澆薄水流淤淺,污穢的東西容易聚積。污穢容易聚積百姓就愁苦,百姓愁苦便身體瘦弱,這樣就會生風濕腳腫的疾病。不如遷到新田去,那裡土地厚實水流淵深,住在那裡不會生病,有汾水、澮水帶走產生的污穢物,而且百姓順從教導,子孫十代可安享其利。高山、水澤、森林、鹽池,是國家的寶藏。國家富饒,人民就驕佚。靠近寶藏,公室就會貧困。不能說是快樂。』
景公聽了很滿意,依從了他的話。

夏四月丁丑.晉遷于新田.

白話翻譯
夏四月丁丑,晉國都遷到了新田。

六月.鄭悼公卒.

白話翻譯
六月,鄭悼公去世。

子叔聲伯子叔聲伯:即公孫嬰齊如晉.命伐宋.秋.孟獻子.叔孫宣伯侵宋.晉命也.

白話翻譯
子叔聲伯去晉國。晉國命令魯國攻打宋國。秋,孟獻子、叔孫宣伯侵襲宋國,是聽從晉國的命令。

楚子重伐鄭.鄭從晉故也.

白話翻譯
楚子重攻打鄭國,是因為鄭國順服晉國的緣故。

冬.季文子如晉.賀遷也.

白話翻譯
冬,季文子去晉國,是去祝賀晉國遷都。

晉欒書救鄭.與楚師遇於繞角繞角:杜注為鄭地。一云蔡地,在今河南魯山縣東南.楚師還.晉師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師救蔡.禦諸桑隧桑隧:在今河南確山縣東.趙同.趙括欲戰.請於武子.武子將許之.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諫曰:『不可.吾來救鄭.楚師去我.吾遂至於此.是遷戮也.戮而不已.又怒楚師.戰必不克.雖克不令令:善.成師以出.而敗楚之二縣.何榮之有焉.若不能敗.為辱已已:過度甚.不如還也.』乃遂還.

白話翻譯
晉欒書救援鄭國,與楚軍在繞角相遇。楚軍撤退,晉軍便侵襲蔡國。楚公子申、公子成率領申、息二縣的軍隊救援蔡國,在桑隧抵禦晉軍。趙同、趙括想要出戰,向欒書請求,欒書準備答應他們。
荀首、士燮、韓厥勸阻說:『不行。我們來救援鄭國,楚軍不與我們交戰,我們就到了這裡,這是轉移殺戮的物件。不停地殺戮,又激怒楚軍,作戰一定不會獲勝。即使打勝仗,也不是光彩的事。整頓軍隊出國,卻打敗楚國兩個縣的軍隊,有什麼光榮呢?如果不能打敗他們,那恥辱就太大了,還不如撤回去。』
於是就回國去了。

於是軍帥之欲戰者眾.或謂欒武子曰:『聖人與眾同欲.是以濟事.子盍從眾.子為大政大政:執政大臣.將酌於民者也.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戰者三人而已.欲戰者可謂眾矣.【商書】曰:「三人占.從二人所引文見今【尚書·洪范】.」眾故也.』武子曰:『善鈞鈞:同『均』從眾.夫善.眾之主也.三卿為主.可謂眾矣.從之.不亦可乎.』

白話翻譯
這時候,軍中將領想出戰的占多數。
有人對欒書說:『聖人聽從大眾的願望,所以能夠成事。您為什麼不聽從大夥兒的?您作為執政大臣,應當斟酌人民的意見行事。您的輔佐有十一個人,不想出戰的,不過三個人,想出戰的可以說是多數。【商書】說:「三個人占卜,聽從相同的兩個人。」因為是多數的緣故。』
欒書說:『各人的美德相同,聽從多數。美德,是大眾服從的主導。現在有三位卿這樣認為,可以說是多數了。聽從他們,不也是可以的嗎?』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