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文化創新讓遺產變優勢 愚公故里統籌文化產業未來(1)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2-5 18:54| 發布者: 南丘| 查看: 1324|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濟源市委書記何雄:用心挖掘文化財富,讓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變隱性為顯性,變成社會進步優勢。 ■濟源市市長王宇燕:建設產業新城、山水秀城、文化名城、宜居綠城。 主持人語 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個 ...

■濟源市委書記何雄:用心挖掘文化財富,讓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變隱性為顯性,變成社會進步優勢。

■濟源市市長王宇燕:建設產業新城、山水秀城、文化名城、宜居綠城。

主持人語

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個地方綜合競爭力的核心組成部分。近年來,濟源市以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為載體,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得到加快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得到加強,文化藝術精品不斷湧現,文化產業發展呈逐年上揚趨勢。本期【文化強市百城行】專欄走進河南省濟源市。

――欄目主持人 楊亮

公共文化城鄉一體

地處太行、王屋二山的濟源市是河南省的城鄉一體化示範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愚公故里也率先在全省實現了城鄉一體化。市、鎮、村三級文化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布局合理、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城市標誌性文化設施建設成效明顯。近年來,濟源市投入近5億元,先後建成了文化城、大劇院、群藝館、圖書館、博物館等一批文化基礎設施。目前,『三館』(圖書館、群藝館、博物館)設施和服務項目均對社會免費開放,對群眾實行無障礙、零門檻進入。群藝館、圖書館先後被文化部命名為『一級文化館』和『一級圖書館』。

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進,公共文化進一步向農村延伸。國家、省、市先後投入4000餘萬元,重點實施了鎮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中心示範村、社區文化中心、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村村通』、『舞台藝術送農民』等八項文化惠民工程。繼提前三年在全省實現了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又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所有行政村農家書屋的全覆蓋,一家書屋榮獲『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稱號。濟源市還被國家廣電總局通報表彰,實現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網點全覆蓋和全市所有行政村(居委會)『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

激活精品傳承歷史

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資源,賦予濟源深厚的底蘊。1931平方公里轄區面積,目前,共有文物保護單位137處,其中國保單位6處,省保單位18處。

濟源市先後投入了2000餘萬元對濟瀆廟、大明寺、陽台宮、奉仙等重點文保單位進行修復,遵從修舊如舊的保護原則,讓這些古蹟數百年後仍熠熠生輝。同時,濟源共有52項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中【邵原創世神話群】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愚公移山傳說】、【王屋琴書】等9個非遺項目被列為省級保護名錄,『天壇硯製作技藝』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十大新發現』項目。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強化精品意識,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舞台藝術精品。大型抒情寓言豫劇【愚公移山】和現代豫劇【王屋山的女人】,是傳統劇種與現代舞台技術結合兩台大型劇目,塑造出濟源獨特的文化形象和品牌。

【愚公移山】2008年榮獲『河南文華大獎』,2009年又參加了『向祖國獻禮――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河南省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演出,得到首都觀眾的歡迎和專家的好評。【王屋山的女人】2011年再次榮獲『河南文華大獎』,從而使得濟源成為連續兩屆獲得省文華大獎的省轄市,還參加了第二屆中國豫劇節優秀劇目展演。


來源: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