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38|回覆: 4

【夜鶯講對聯知識】對聯起源與發展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6-23 22: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家好,我是夜鶯,歡迎大家與我一起探討對聯的起源和發展。
作爲一種文體,對聯在中國幾千年文化演變的長河中,歷史悠久,淵源流長。對聯的起源,自古來就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較爲人接受的觀點是:先秦時期出現最早的桃符,而後桃符演變成春聯,並與同步發展的文體合二而一,形成了最初的對聯形式。對聯與其它文體相比,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對偶句形式,又稱駢句式。而對偶句式是中國文學史中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比如【尚書】中的『滿招損,謙受益』,【詩經】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易經】中的『乾以易知,坤以簡能』,【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道德經】中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等,都是工整的對偶句。秦漢瓦當中有『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的對句,對工極巧。劉麟先生在其【中國駢文史】中說道,【道德經】中裁對之法意境變化多端:『有連聯作對者,有參差作對者,有分字作對者,有復其字作對者』,又說『古今作對之法,【詩經】中殆無不必具。』賦的出現,使對句藝術從不自覺走向自覺,沈約的『永明體』嚴格要求對仗和聲律,爲對聯走向成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關於對聯的起源,楹界有多種說法,我們分析其中兩種,辨析根底。
1.五代蜀主孟昶的桃符題詞。
2.對聯的形成遠在五代之前。

來看第一種說法,五代後蜀主孟昶(音場)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算是我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人們爲什麼會認爲這是對聯的起源呢?個人以爲有兩種解釋,其一:諸多辭書上解釋楹聯條目時都認定是孟昶的桃符題聯。其二孟昶是首個以桃符題聯的人,這和現在貼春聯的形式基本相襲。但是,這一論斷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懷疑,因爲楹聯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確定哪是首聯缺少必要的依據,另外翻翻我國豐富的典籍,聯語隨處可見,而且這些聯語都比孟昶的題桃符要早得多。

舉個例子:
【新唐書·李泌傳】載李泌答對宰相張說的聯語是:
方若棋盤,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張說[667-730]出句)
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聘材,靜若得意。(李泌[722-789]對句)

【黃鶴樓楹聯】中呂洞賓的題聯是:

  入是門由是路,翠柏蒼松,莫問蓬萊在何處?
  登斯樓覽斯景,青山綠水,別有天地非人間。
杜甫題寫的諸葛亮故居聯:

  三顧頻繁天下事;
  兩朝開濟老臣心。
駱賓王題杭州觀聯: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如此看來不必論述,大家也能看出孟昶之聯是不是首聯。
既然孟孟昶的桃符題聯不是對聯的鼻祖,那麼那個才是真正的起源呢?這個就是第二種說法了。

討論這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對偶句是楹聯的祖先,楹聯是由對偶句發展來的。那麼知道了對偶句的起源及演變就基本可以掌握對聯起源了。

對偶句的形成有三個先天條件,
一,漢字的獨特性
中國的漢字,與世界各國的文字大不相同:它不是拼音文字,不是用字母連綴而成,而是用筆劃構築而成;它是獨具特色和情趣的方塊字,這種字體,方正大方,整齊美觀;它不論筆劃多少,均能容納到一個方格之中,不會失去端莊穩重的平衡感;它的基本構成單位是字而不是詞,即使是雙音節或多音節的詞,也必須每個音節寫成一個方塊字,將漢字書寫成文,便往往能夠造成字形、字音、字義兩兩相對的,整齊優美的對稱句子。這樣特殊的文字,當賦予其一定的創作意圖,組成對偶句子,書於楹柱、門旁……即成楹聯。中國的楹聯,僅從字形上來說,就使世界各國其它形式的文字難以與之同列。漢字的獨特性,爲對聯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二,我國人民有貼桃符的民俗習慣
據宋孟元老撰、鄧之誠注的【東京孟華錄注】載:『古書【山海經】曰:東海度溯山有大桃樹,蟠屈三千里,其卑枝東北曰鬼門,萬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眾鬼之害人者。於是黃帝法而象之,毆除畢,因立桃版於門戶上,畫遇壘以御凶鬼。此則桃版之制也,蓋其起自黃帝。故今世畫神像於版上,猶於其下書右鬱壘,左神荼,元日以置戶間也。』其書又云:『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鬱壘、右神荼。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明陶宗儀纂【說郛】卷十寫道:『馬鑒【續事始】載云:【玉燭寶典】曰:「元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術,以鬱林山桃,百鬼畏之,即今謂之桃符也,其上或書神荼、鬱壘之字。」』上述若干記載,談到了桃版、桃符的大小,實際上也就是告訴了人們當時寫作楹聯的用具和材料,同時也說明了人們題寫桃符的目的是用以驅邪鎮鬼,或者用作祈禱吉祥,這儘管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但符合當時人們的心理,當時的桃版、桃符樣式及其上的題詞,就是楹聯的濫觴,故崔俊夫纂編的【大中華楹聯菁華·序言】說:『楹聯始自桃符。』如此看來,對偶句之所以發展成爲楹聯,是與我國人民愛貼桃符的民俗習慣,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的。
三,漫長的演變過程
楹聯,就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駢文和詩詞歌賦中的一大流派,如果有人從駢文和詩詞歌賦中摘取自然成對的對偶佳句,題於壁、楹柱、桃符等物之上,那麼這就就成了楹聯;人們以口頭語句相對,也是對聯,只是沒有題寫於寢門、楹柱之上罷了。而過去人們在論述楹聯之起源時,往往只注重由貼桃符到貼楹聯於寢門、楹柱等現象,而把對聯的出現定在後蜀孟昶之時,是失之偏頗的。由貼桃符避邪祈福到貼楹聯於寢門、楹柱……由題詠詩詞佳句到題寫楹聯,其間經歷了十分漫長的過程。

個人贊同第二種說法,不知道大家以爲如何?

【待續】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6-23 22:55 | 顯示全部樓層
【續上】
呵呵,接下來我們以大二種說法爲基礎,說說對聯的發展。

不少學者認爲,對聯的成熟年代應爲隋唐。梁朝初年,永明體產生以後,只是爲對聯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而做爲一種文學品類,並未形成體系。南朝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在他的文學批評巨著【文心雕龍】中雖對『聲律』、『麗辭』做過精闢的見解,對詩、賦、騷、樂府、頌讚、祝盟、銘、碑、哀弔、雜文、諧隱、史傳、諸子、諸說、詔策、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書記等數十種文體作了詳盡的闡述,卻未提到對聯,這說明對聯早於劉孝綽者,但當時並未形成文體,或者並未引起文學家們的關注。(但是也有不少學者認爲,對聯產生於律詩(五代、唐代)以後,而反對者認爲,關於對句之間的平仄問題,在唐朝以前已經解決,律詩中的句數,用韻相粘的問題和對聯並不相干。即是說,對聯的規則早於律詩形成以前形成。這種說法同於以上觀點,不再追敘。)
而到了到了隋唐時代,永明體日漸興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歡將一些精彩之筆凝注於對句上,一時形成『摘句欣賞評品』的時風,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杜甫的『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白居易的『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也難』,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在詩人們的參與下,對聯藝術得到了弘揚。除白居易外,唐代詩人大都有名聯傳世。
如李白的題湖南岳陽樓聯:
天水一色;
風月無邊。

  杜甫題寫的諸葛亮故居聯:

  三顧頻繁天下事;
  兩朝開濟老臣心。

  駱賓王題杭州觀聯: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山西太原晉祠貞觀寶翰藏有李世民的對聯墨跡,爲唐太宗御筆親題: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宋時,在門上粘貼對聯已經是一種普遍的風俗。王安石在他的【元日】一詩中這樣寫道:『千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趙庚夫在他的【除夕即事】詩中這樣寫道:『桃符詩句好,恐動往來人。』這說明,在當時聯語作者已不在少數了。題聯的範圍也有所擴展,對聯已普遍成爲名勝古蹟、寺廟廊院等處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像寺僧契盈陪吳越忠懿王錢倜游黃浦江時,爲碧波亭題聯:

  三千里外一條水;
  十二時中兩度潮。

  著名文學家蘇軾也爲廣州真武廟題聯:

  逞披髮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
  有降龍仗虎手段,龜蛇云乎哉。
宋以後,元明清時期對聯經歷的極大地起伏。
元代流傳下來的對聯極少,現在能見到的只有楊瑞、趙孟頫等人的少數作品。
如楊瑞的自題寓所聯:
光依東壁圖書府;
  心在西湖山水間。
趙孟頫題西湖靈隱寺聯:

  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不過,元代的對聯形式,卻在元雜劇中得以微妙的運用。如關漢卿的雜劇【救風塵】在結尾處寫道:
安秀才花柳成花燭;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明清時期,對聯一掃元代的頹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明清統治階級對駢體文及對聯非常重視,還將其列入科舉考試之中。因此得中的進士、舉人,無人不通應對。由於皇帝垂青,身邊大臣無不精研對工,以贏得主子的賞識。因一副對聯而改變一個人命運者有之。爲此楹風日盛,文人墨客以題聯巧對爲幸事,訪勝尋古之際,不免撰聯題字,以壯雅興。

  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在一年除夕之前,傳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除夕夜,並親自微服出巡,以體實情。一次他發現一家未貼春聯,問後方知是一閹豬者,不知該怎麼將自己的經營內容寫進聯句。朱元璋聽後,尋思片刻,爲閹豬者題聯曰: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楹聯大家,如解縉、唐寅、徐渭、楊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解縉。
康乾盛世,楹聯藝術日臻完美。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聯的高手,他題的鎮江金山七峰閣聯,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聯:

  溪雲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乾隆皇帝是一個喜歡賣弄風雅的風流天子。他每逢出遊總是到處題詩撰聯,只是被稱道的作品不多,只有題於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西暖閣的聯寫得還算不錯,聯曰:

  燕賀鶯遷,樂意相關禽對語;
  蘭草桂蕊,生香不斷樹交花。

對聯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相信對聯這一古老的長青之樹,必將在新世紀展示誘人的姿容。

今天的內容至此結束了,大家有什麼觀點意見,盡可提出。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6-25 14:45 | 顯示全部樓層
想不到對聯發源還引出桃符這樣的文化概念
夜鶯 發表於 2010-6-26 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措措不息 發表於 2010-8-31 15:21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個早就知道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