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楼主: 延章

本草纲目 [电子书]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2-4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夏花

《释名》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花)咸、温、有小毒。
《主治》1、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2、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
3、耳后生疮(月蚀疮)。用旋复花烧过研细。以羊油调涂患。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2-4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葙

《释名》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2-4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鸡冠

《气味》(苗、子、花)甘、凉、无毒。
《主治》1、吐血不止。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2、便血。用鸡冠花、椿根皮,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痔久转瘘。用鸡冠花、风眼草,各一两,加水二碗煎汤多洗。
4、下血脱肛。用白鸡冠花、防风,等分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又方:白鸡冠花(炒),棕榈灰、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月经不止。用红鸡冠花一味晒干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酒调下。忌食鱼腥猪肉。
6、产后血痛。用白鸡冠花,酒煎服。
7、白带。用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钱,酒送下。如是赤带,可用红鸡冠花。
8、白带兼沙淋。用白鸡冠花、苦壶芦等分,烧存性,空心服,酒送下。
9、赤白痢。用鸡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2-4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蓝花

《释名》红花、黄蓝。
《气味》(花)辛、温、无毒。
《主治》1、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2、一切肿疾。用红花熟捣取汁服。
3、喉痹壅塞。用药花捣烂,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为止。冬月无花,可用干花浸湿压汁煎服。
4、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红花煮酒服。
5、产后血晕。用红花一两研细,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
6、耳出水。用红花三钱半、枯矾五钱,共研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净,然后把药末吹入耳内。无花则用枝叶为末亦可。有的处方只用红花一味,不用枯矾。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2-4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番红花

《释名》消夫蓝、撤法即
《集解》《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亦治惊悸。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2-4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燕脂

《释名》亦名赦。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1、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为末。嚼汁点小儿眼内。
2、痘疮倒陷。用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胡荽煎酒送下。服两次即可见效。
3、漏疮肿痛。用猪胆七个、燕脂子十个,洗水和匀,搽患处,几次即愈。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2-4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蓟

《类别》 全草类
《英文名》 Japanese Thistle Herb
《别名》 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 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千针草、野红花
《来源》 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kicum DC.的地上部分。
《采制》 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 ,晒干或鲜用。
《性味》 性凉,味甘温、苦。无毒。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5~1m。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基生叶丛生,有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30cm,羽状深裂,边缘齿状,齿端具针刺,上面疏生白我丝状毛,下面脉上有长毛;茎生叶互生,基部心形抱茎。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外被蛛丝状毛;总苞片4~6层,披针形,外层较短;花两性,管状,紫色;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瘦果长椭圆形,冠毛多层,羽状,暗灰色。花期5~8月,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主要成分》 含挥发油、物生堿;鲜叶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1、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2、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3、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经过五天,取酒常饮适量。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蓟捣汁温服。又方:小蓟茎、叶,洗净,切细,研汁一碗,加生地黄汁一碗,白术半两,共煎到五成汁,温服。
4、小产流血过多。用小蓟根、叶,益母草各五两,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5、刀伤流血不止。用小蓟苗捣烂敷伤处。
6、小便热淋。用蓟根捣汁服。
7、疔疮恶肿。用大蓟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以出汗为见效。
《附注》 根亦入药,功效同地上部分。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2-4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蓟

《类别》 全草类
《英文名》 Common Cephalanoplos Herb
《别名》 野红花、小刺盖、刺菜。
《来源》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 Kitam.的地上部分。
《采制》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 性凉,味甘、苦。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具匍匐根茎。茎直立,有纵槽,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叶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0cm,宽1.5~2.5cm,先端钝,边缘齿裂,有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被蛛丝状绵毛。头状花序顶生,雌雄异株;总苞钟状,总苞片5~6层,雄花序总苞长1.8cm,雌花序总苞长约2.3cm;花管状,淡紫色,雄花花冠长1.7~2cm,雌花冠长约2.6cm。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具纵棱,冠毛羽状。花期5~6月,果期5~7月。
《生长环境》 生于荒地、路旁或田间。产于全国各地。
《主要成分》 含刺槐甙(acaciin)、芸香甙、原儿茶酸、咖啡酸、氯原酸、生物碱、抑甙。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2-4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断

《拉丁文》 Radix dipsaci
《英文名》 Himalayan Teasdel Root;Japanese Teasel Root
《释名》亦名属折、接骨、龙豆、南草
《归类》植物 川续断 续断
《药典收入》 是
《药效分类》 补脏腑(补益药类)
《性》 微温
《味》 苦 辛
《毒性》 无毒
《归经》 肝 肾
《药用部位》 根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主治》 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跌扑损伤。
《附方》刀伤、痈疡、折跌、能续筋骨。亦治妇女崩中漏血,破症结瘀血。
1、妊娠胎动。用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等分为末,加煮烂了的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产后诸疾(血晕、心闷、烦热、气接不上、心头硬、乍寒乍热等)。用续断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
3、打伤,闪了骨节。加续断叶捣烂敷伤处。
《药量》 9-15g。
《配伍宜忌》 恶雷丸。痢疾初起者忌用。
《炮制方法》 1)续断片:将原药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厚4mm顶头片,干燥,筛去灰屑。2)酒续断:将续断片用黄酒拌匀,闷润,用文火炒至微焦时,取出放凉。每100kg续断,用黄酒10kg。3)盐续断:将续断片用盐水拌匀吸尽,闷润,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续断片,用食盐2kg,以热开水适量溶化、滤净。
《品质标志》 本品以条粗,质软,断面带墨绿色者为佳。
《商品规格》 分四川、湖北1-4等,贵州统装等规格。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2-4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漏卢

《释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根、苗)咸、寒、无毒。
《主治》1、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2、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3、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4、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5、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6、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同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7、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名“漏卢汤”。
8、白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调匀涂搽。
《附方》李时珍说:漏卢下浮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古方治痈疽发背,首推漏卢汤。安常治痈疽及预防流行的痘疹热,用漏卢叶。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