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349|回覆: 6

[易姓] 廣東易氏大步村志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懋基 發表於 2018-11-4 01: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唐易重三十五世宋丹陽廿五世大步榮春編著

前言:不管你到了天南海北,也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億萬富豪、辛辛赤子,只要你的祖輩來自廣東易氏,丹陽公就是你們的共同始祖!大步村就是你們的共同故鄉!

【大步村志】關係到廣東易氏的來源和祖居(含粵桂及分支的海內外易氏),記載着我們八百年前是一家的族史沿河。今天發表【大步村志】,旨在充實【大步村志】的來龍去脈、珍重廣東易氏一脈而來的血脈親情,宣揚列祖列宗的大德大恩、牽動同根共脈的親情族情。清晰宗族過去的歷代史事,續寫各房明天的燦爛篇章!

宗親們,我們要前赴後繼、不忘初心!真摯期望我丹陽公裔海內外十多萬之眾親,以充實【大步村志】為天職,提供更多與【大步村志】相關的史志及族譜,並企候你們多提寶貴意見。榮春鞠躬!

第一章大步村與廣東易氏

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南大步村,宋時稱南海縣三江司神安寨沙丸堡大步村(有宋時地圖為證)。廣東易氏始祖易彖,字紹文,號丹陽處士(公元11年~12年,另述1)於宋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自雄州(現廣東南雄,宋時屬江西)入粵。二世叔止公(1174年~1225年,另述2)於十二世紀未至十三世紀初(另述3)卜築沙凡堡大步村。可見,大步村是廣東易氏的開基祖村、是廣東易氏的源流,故此,大步易氏的來源就是廣東易氏來源。

另,現南雄珠璣巷(原丹陽公故居雄州始興寨沙水浦牛田村)有姓易約4000人,是否屬丹陽公後裔或旁支?仍在互查。

第二章中華易氏來源(探考)

清末民初之【百家姓錄】及湖南、江西等省舊譜記載,易氏原有山東(濟陽堂)、山西(太原堂)兩脈。然而,山東之脈一直失傳。現傳記之中華易氏,均出自山西太原之脈(當然還有待考證)。諸如(舊譜載):『魏漢易洸出於太原,襲父爵,拜征南大將軍。卒於官,葬於萍東將軍山』;『遷椿陵(南京)、徙長沙、分江西等』。

『君可殺余然史不可偽』(司馬遷答漢武帝劉徹),余為謹慎,故不厭下引諸論,以期當今高賢及後輩晚傑掘考、鑿證!

依,清末民初廣泛流傳之【百家姓錄】,易姓的來源有三種說法:

一是:易氏來源於殷商王室之裔,本姬姓(見【易彖譜圖】及東之公恩師宋承相崔與之所作【家譜序】);

二是:易氏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易牙。江西及湖南等多地均有奉易牙為始祖,廣東南雄珠璣巷易氏宗廟(當地民政重修,長五米寬四米)立易牙為始祖恭奉拜祭。

三是:易氏來源於恙尚(即恙子牙恙太公,本子姓;古時姬、子、易音同)助周閥商(紂)功德無量,分封於易水 (易州/易縣舊屬燕國),郡望大原,世居陽曲。

又依,【姓氏考略】,易氏『以地為氏』,發源於河北省易縣(即古燕國的易州)。

據,【源流世系引】,易姓始於春秋時期。【五修宗譜序】稱『武王勝殷之後,封召公奭於燕,地有易州,河有易水,文公之子封為易王,賜易為姓乎!』

又據【資治通鑑】(譯文),文公屬燕恆公之子,死後確立其子為易王。易王為召公奭三十六世孫。

稽,【中國歷代名人辭典】記載(南大史繫辭典編寫組),召公名為姬奭,文王(姬昌)庶子,曾佐武王(姬發)滅商,支持周公東征平亂,深受倚重。事定後封其子於薊(今北京)為燕國始祖。

又稽,湖南易文鵬分析的易氏來源有六說(2006年【天下易家人網站】)、 江西易兵【易姓始祖源流芻議】歸納的有八說(2012年4月):其一正公說、其二孝公說、其三易牙說、其四甲公說、其五南仲說、其六尚公說、其七景光說、其八愷公說。

查,易憲武教授(鄂東於滇執教1942年已隨父抄集家譜,至力中華易氏文化與家族譜碟研究七十多年。對人類群種的進化、群族姓氏的形成與遷徙都有精僻的論述對易姓的來源引述如下:余首次提出易氏是殷商以前,居於易水之有易氏部落(有易國)演變而來,非受封賜姓[1a]。不僅有殷墟甲骨文等資料,且得到萍鄉和宜春等譜記載證實,並發現一世南仲迄今127世連續世系。

又查,湖南旅美易富賢博士(世界人口專家):『易氏來源始於夏商時期生活在易水流域的有易氏群族部落,商周時代已形成方國(從鮮虞國最早見於史籍至中山國最終滅亡歷時478年)。

可見,倆現代學者均認為『易氏來源始於易水流域的有易氏群族)。』

因,易氏來源與人類進化及種族演變、群族遷徙同原同理!而,易氏來源歷史悠久,不乏諸說眾論、紛雲各異,或略有所同所異乎?唯一不異者,乃易氏不離易水也!

吾趨附易憲武教授、易富賢博士『易氏源於有易氏群族』之論,並曾於『天下易家人網』(2006年)發表愚見。然,吾乃丹陽之後,恩來於祖、德自於宗,沽勿論說,祖宗之傳至上耶!

跪考,吾入粵始祖【易彖譜圖】(手本已失:『始祖諱號成湯,伐夏桀有天下。襯失德,害諸父,庶兄懼。商召兄不至,乃物色景光。光憂其禍,避於荒服,漁於易水。有官稽,指水為姓。……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丙午七月,十一世孫彖』。

拜讀,吾入粵三世祖東之公褐恩師宋承相崔與之所作【家譜序】(1238年)曰:『余已老瘓乞休,謝絕世故,惟對菊怡情,調藥養真。而今門生易東之來褐,出其譜圖,請曰:國以史而掌時政,家以譜而明世系……。今閱東之挾來譜圖,見其先世出自有商,本子姓。其祖景光,實商之宗室也。因糾失德,潔身大陸。至周應命而不臣,受姓名漁於易水,因地而得其姓。歿葬太原,子孫居之』。

吾著編之【大步村志】於情於理於責是以【易彖譜圖】所傳、東之公褐恩師宋承相崔與之所作【家譜序】所承!

加,衍翥(西之房·清)抄錄上序感:『易氏之後將以序昭穆、別親琉,子子孫孫、繼續繩繩,知所源流、知所根本,皆斯譜之力也……。(清光緒廿三年二十一世孫,庠生名衍翥)。

故,至此,易氏來源暫休論矣!欲考再探?後附斟酌。

第三章中華易氏始祖與遠祖(探考)

有史或有譜為載之易氏遠祖:

一、憲武前輩:易氏是殷商以前,居於易水之有易氏部落(有易國)演變而來,非受封賜姓[1a]。不僅有殷墟甲骨文等資料,且得到萍鄉和宜春等譜記載證實,並發現一世南仲迄今127世連續世系。

二、【資治通鑑】:文公屬燕恆公之子,死後確立其子為易王。易王為召公奭三十六世孫。

三、易氏來源八說(易兵歸納):正公、孝公、易牙、甲公、南仲、尚公、景光、愷公。

四、廣東(南雄珠璣巷易家祠)、江西及湖南等多地立春秋戰國時期齊大夫易牙為始祖供奉拜祭。

五、【易氏鼎臣總族譜】尊中山國未代國王易尚(葬於太原,未覓其墓)為太原受郡始祖一世。【萍東易氏族譜】亦記載魏漢征南大將軍易洸(出於太原、襲父爵,卒於官、葬於萍東將軍山。2017年萍東易光敏報尋得洸公原墓,並聞當地文物部門介入)為易尚後裔

六、入粵始祖【易彖譜圖】『始祖諱號成湯,伐夏桀有天下。襯失德,光憂其禍,避於荒服,漁於易水。有官稽,指水為姓。入粵三世祖東之公褐恩師宋承相崔與之所作【家譜序】……今閱東之挾來譜圖,見其先世出自有商,本子姓。其祖景光,實商之宗室也。

第四章廣東易氏遠祖

廣東易氏遠祖晉忠愍候易雄(易洸後裔退公之子):字興長,長沙瀏陽人。生於後漢延熙二十年丁丑八月十四(公元257~323)。妻潘夫人生於晉武帝泰始二年丙戌七月十七(266~323),均於晉元帝永昌元年壬午殉難,公年六十有六,夫人年五十有七,合葬瀏陽西鄉將軍洞首未趾丑。生子二,長天驥,為陶侃椽吏,次天駿,為溫嶠屬吏,後驥歷官刺史,駿以平蘇峻功授千戶,大有父風。史料載:晉王敦作亂,公殉職時,妣潘太君率全家五十餘人盡節。東晉明帝永昌二年王敦敗,上溢公忠節,諭建祠於劉洋太湖山祀公夫婦。元至治二年追封錫侯,乃爵忠愍候,明洪武初封宜陽別駕正神。御賜公祠聯曰:一點丹心當年鄂渚成忠鬼·千秋浩氣今日宜陽作正神——唐詩人白居易為愍候祠雄公像題贊。易雄潘夫人墓葬瀏陽。2004年重修,2007年竣工(基本按舊墓復原)。易雄宗祠:原建於長沙市藥王街,現紀念堂於瀏陽白沙,2012年落成,宏偉壯觀(本人主持共籌268萬元)。

唐狀元易重(晉易雄將軍十八世孫)字鼎臣(806—872年),江西宜春九聯坊人,唐會昌5年(公元845年)狀元。公自幼聰敏,八歲能詩,官至大理寺評事,著濟世文千篇行世。取門下侍郎平章事李德欲之女,有淑德通孝,經能文章,曉音律。生子五,長景溫次景徐三璉四瑞五璠。卒葬宜春,墓分別於1996年和2016年重修。可謂:『前一望四水歸源,後三峯九木開花。左青龍搖尾獻瑞,右白虎點頭呈祥』。真有風水寶地也!

唐易重二世:璠公,字大珍配袁氏,生子三,文贇,文質,文貴

唐易重三世:贇公,字文贇,五代史載文贇天性聰俊,寬仁大

度,出口成文,人以為有『王佐之才』。南唐莊宗時官為諫議大夫,後升雄州刺史,取瀘州刺史柳玭之女,生子延慶。

唐易重四世:延慶,字餘慶。周世宗時官為大理寺丞,出知臨

清縣。母平生嗜栗,乃植二栗於墓前,樹長而連理,時參知政事蘇易簡大理寺鄉崔台符為文褒美世稱純孝先生。取學士翁劉光之女。葬於白鶴嶺,生子興。

唐易重五世:興公,字惟任,美姿容如玉樹,人仰之。讀書以

清苦自歷事。母劉氏極孝,每致珍味必衣冠且愉顏悅色以奉之,隆冬盛夏不惰,宋太祖舉孝廉授興翰林博士。取處士王時中之女,生子智。

唐易重六世:智公,字先覺,性疑重,敏達,寡言笑,讀書穎

悟有遠略。宋太宗雍熙二年乙酉登梁灝榜進士,授翰林承旨。宋淳化五年甲午,青城王小波、亂黨李順攻陷永康軍,宋太宗以智有文武才,命其出為前鋒監軍,同宦者王繼恩討平之。中流矢以疾乞歸賜以金帛與馬。取參知政事李沆之女,識字能文性至孝,合葬東山,生子造善。

唐易重七世:造善公,字體元,號居易,博古通今,長於天文

地理之術,聚徒講學,樂秦行世藩鎮,不樂仕進。有居易文集,並言行碌行於世。蕃鎮累蔫不起,歿葬東山,取念五承務郎蔡宣之女,生子維明。

唐易重八世:維明公、字養晦,號無羈,心平性談,疏散不羈,

不事家人生產,偏嗜山水之樂,長游於山水名川採藥服食靜養其身,每游武當、錢塘(浙江)、會稽山(瀾亭地)、羅浮山(博羅縣),採納服食以養真。壽97,葬廋嶺第一關。取嚴氏,生子於簡。

唐易重九世:於簡公,字叔文,英偉脫俗,仕宋神宗,歷官提點刑獄使,治獄無紊,多平反,生者不枉,死者不冤,世人以其陰德神明而頌之。宋熙寧八年十一月,會交趾入寇攻陷欽廉二州,傳於簡為招討使,以疾乞免歸。取學士陳襄之女,生子曰奇。

唐易重十世:奇公,字伯真,少孝幼友篤,性閒雅,不務名利,

以醫道鳴於世,志在濟世救人,疾者濟之以藥,貧者賬之以財。生平琴鶴相隨,尤精於吐納導引之術,壽96而顏如童。取韶州華陽處士張仁之女,合葬白虎岩。生子曰彖

第五章廣東易氏始祖丹陽公

廣東易氏入粵始祖宋易彖號丹陽(唐易重十一世孫):

易彖,字紹文,號丹陽處士。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五月,『兵荒馬亂,南宋中衰,羯胡作亂。靖康變法,駕北轅,天下騷亂。且乾道末年,贛之茂林坡峒之亂,豪頑嘯聚,波及雄(雄州,宋屬江西)韶(廣東韶關)』。我祖易彖為恐秧及其禍,與妻(始興寨念三承務郎陳公哲之女)、兒艮(10歲)遂負神主,棄產挾資,離雄(雄州始興寨沙水鋪牛田村)入粵(廣州城南小市街石亭巷,現解放南石亭巷)。史稱『宋末大遷徒』,又叫『南雄珠璣巷走難』。

考妣葬於白雲山柯子嶺,勒茶坑金鐘山(今大金鐘水庫東方樂園北上側)。每年清明,廣東易氏海內外各房子孫,相約回鄉,雲集拜祭。猶以抗戰勝利近年威嚴隆重,國民廣州政府曾為易氏拜祖從龍津路易氏大宗祠(解放初至五十年代是荔灣人民政府、六十年代前殿為荔灣工商局後殿作龍津小學、八十年代末拆改為龍津大廈)至白雲山柯子嶺勒茶坑沿路戒嚴避讓、維持保衛(一是隊伍龐大二是歐陽市長是國民政府第一屆咨事長易學清女婿)!解放後因上述及政情止。

公傳一子(至今只知一子),曰艮,10歲隨父離雄入粵。現南雄珠璣巷(原丹陽公故居雄州始興寨沙水浦牛田村)有姓易約4000人,是否屬丹陽公後裔或旁支?仍在互查。

可見,廣東易氏來自彖公(丹陽公),彖公來自奇公、奇公來自重公、重公來自雄公、雄公來自洸公,洸公來自尚公(與景光、易洸凝是一人),尚公來殷商王室。自商景光公至晉易雄為六十世,易雄至唐易重為十八世、易重至宋易彖為十一世、易彖至今一百一十多世。

第六章大步村開基祖及拓展祖

宋丹陽二世大步村開基祖:易艮,字叔止(1174~1224年)。其父乃廣易氏始祖丹陽公。叔止公10歲隨父離雄入粵(廣州城南小市街石亭巷,現解放南石亭巷),娶石壁村周孝敬之女。賦性耿直、不事文飾、克勤克儉,晚發余積。約於十三世紀初(依據叔止公生卒年及東之公娶鄰村甘蕉杜氏、西之公娶本村羅氏推算,並還有許多村事族事值得深究、推敲)從穗城遷南海(晉至宋時南海曾幾易縣郡制)三江司神安寨,卜築沙丸堡大步村。公考妣葬於大步村外東北約一裏的龍屈崗(譜記龍屈口松園崗頂),今松園崗佛山一環公路西則,墓穴碑記完整。每年清明,廣東易氏各房子孫,相約回鄉,雲集拜祭。

公傳四子:長曰東之,即南海房(娶甘蕉杜氏之女,支分茂名、海南等地,詳見東之房章節);次曰西之,即番禺房(娶本村羅公信之女,詳見番禺房章節);三曰和之,即連州房(娶番禺海外陳公諫之女,詳見連州房章節);四曰順之,即鶴山房(娶肇慶招討使劉公之女,支分吳川、欽州等地,詳見鶴山房章節)。

西元一二七九年,元兇入主中原。因避元難(因易氏世受宋室皇恩),東之房留守南海 (大步避遷水口等地,下有專述);西之房避遷番禺(洪村舊屬上番禺,後轉芭江、英德、佛崗等地);和之房避遷連州(星子、大路邊等地);順之從肇慶避遷高要(高明黃坭壙後轉鶴山古勞、玉橋等地)。

所以,凡是祖籍廣東的易氏(包括現居海外的香港、澳門、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亜乃至全世界的廣東易氏及後人)都是宋入粵始祖丹陽公、入粵二世祖叔止公的後裔,都是出於大步村!

大步村拓展祖水口開村祖、宋丹陽三世祖易湛,字東之(1203-1279)乃宋二世祖叔止公長子(即南海房),娶甘蕉村杜氏。

東之公性純厚聰敏、好學多聞、博古通今,一時學者宗師,宋丞相崔與之 (1238年藹師贊寫譜序) 門生,與探花李昴英為友。家業大興,廣置田莊(築水口村、置水口峽兩岸良田)。今水口峽兩岸倘有大步田界、大步地界、大步涌、大步碼頭等田名土名為證。東之公考妣葬於大步村後山。傳二子,長曰懶夫、次曰靖夫。

水口村拓展祖宋四世祖易懶夫,字文益(約生於十三世紀二十年代,生卒確切年月待考)…後有詳述

水口村拓展祖宋四世祖易靖夫,字文晉(約生於十三世紀二十年代,生卒確切年月待考),其父三世祖東之公。東之公繼父業,『晚發余積,廣置田莊』。由長子文益(懶夫)留守大步,次子文晉(靖夫)分遷水口峽兩岸開村耕作(東岸與譚村、水口村蘇姓、陳姓交界)。靖夫祖長子觀惠、三子應辰隨父居耕於東岸,均卒葬於東岸。四子金孫(耕叟)居耕於西岸,卒葬於西岸(與上沙村符姓交界)。

自丹陽公離雄入粵,叔止公晚發余積、卜築大步村,到東之公廣置田莊、文晉公居耕水口峽兩岸,四代人約百年光景(1184一1279),克勤克儉,為大步村族奠下了『一脈百世千秋基業』,寫下了『光輝燦爛歷史篇章』!

第七章難忘的一二七九大劫

難忘的一二七九大災難:自丹陽入粵,二世單傳。幸得天佑祖蔭,至第三、四代兒孫滿堂。正當家境大發、丁財兩旺之時,南宋中衰,羯胡作亂。靖康變法,駕北轅,自始天下騷亂,宋殘元兇。

西元一二七九年九月,新會涯門一役,宋朝徹底滅亡,元朝正式入主中原。東之公歲逾古稀殘年,深感世受宋恩,耿耿於懷、抱病不起。臨終囑二子曰:『我祖世受宋恩,天不祚宋,今大勢己去,汝來裔少伸先志,誓勿仕元』。是日午時,公咋聞相國陸秀夫懷太子躍江盡忠,即時嗚呼,哀哉一二七九年九月十七日午時,公崩!卒年七十七歲。

次弟西之公慣懷國讎家恨,同年同月同日時飲恨而終,卒年七十六歲。

為避元劫,恐誅九族,世受唐宋漢恩的易氏與廣大漢民,經歷了一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難忘的『一二七九年大災劫』,引發了南雄珠璣巷乃至全國(如『湖廣填四川』)漢民大遷徙、大逃亡!大步易氏自當難免同遭此劫。東西和順四房後裔各散東西。文益公長子觀德『東莞經商』實為『逃亡東莞』,七百多年後方有幸認祖歸宗(詳見易氏茂名南野、鐵廬山家譜);『坡山亭母子渡江』(見【易氏古崗家譜】)……等等。廣東易氏妻離子散、流離失所、人口銳減,部分房祖滅絕邊緣甚至滅絕 (詳見丹陽下五至十世吊線譜)。元主中華百載(元朝始末97年,入主中原87年),廣東易氏牢記東之公遺訓(『凡我子孫少申先志逝不仕元』)無一仕元。可見我列宗列祖,民族尊嚴之義碧雲天!

第八章回遷大步轉遷伴仙崗大元閣

太原保障,易水流長。公元1368年,『元兇衰滅、大明盛世』。百年浩劫,雨過天清。廣大漢民重見光明,廣東易氏四大房裔有如雨後春筍,更似柳樹春枝,處處開花、累累碩果,人丁大增。東之公次房四世靖夫祖(葬水口) 也紛紛開枝散葉。五世長房觀德、六世碧澗祖(葬於水口)後裔轉遷伴仙崗,生四子(九世:檜菴、竹菴、雲菴、柏菴祖)。五世次房應中(梅坡公,是否葬水口仍待考證)後裔竹墅、石峯祖(八世)各生二子(九世:惠南、近南,南梓、西槎祖)。五世三房應辰後裔子寇祖(八世)轉遷大元閣,後生二子(九世:梅竹、松竹祖);五世四房金孫(耕叟公,葬於水口西岸上沙沖)後裔八世連江公回遷大步,生二子(九世:覺華、進庭祖)。自此,廣東易氏乃至全國、全球易氏與廣大漢民重獲生機,蓬脖發展......!

第九章依山傍水風水寶地

依珠水背獅嶺,風水寶地大步:宋二世祖叔止隨父入粵,時值兵荒馬亂,入粵後居於穗城(廣州小市石亭巷),深憂其非千秋大業之計。偶日,叔止公攜東之西之(按照叔止公入穗十年娶番禺石壁周氏推斷)『乘舟順潮而入、沿岸西遊郊勘』。正是『鵝潭浪接芳村岸,沙溪波連泌沖河。黃岐漂流北村後,江心對岸是沙丸』(『走出江心見平地,搖過雅瑤橫馬橋』;『大步攬(跨)沙涌,亨田塞水口』等,這是宋至清時的當地名謠)。叔止公父子登北上岸,但只見『北山三巒玉球當中戲雙獅,南水十裏灘涂沿岸懷萬畝』。正是:『洪荒何處是寶地?依山傍水好開村』!哈哈……叔止公大悅:此乃風水寶地、魚米之鄉,千秋基業、大有作為,大有作為呀!叔止公高瞻遠慮,此時,腦海中勾畫出一幅幅卜築沙元堡大步村的美麗藍圖。自此,叔止公與眾子孫克勤克儉、經歷了百載艱辛,把荒野沼澤的灘涂變成了萬畝良田。

當叔止公年近半百之時,子孫滿堂,晚發余積。到膝下四房立業之年,更是家業大興。且東之公好學多才、博古通今、父業子承,並為大步村添磚加瓦、錦上添花,使美不愧為漢室風格、大宋名村。有詩讚曰:『風水基,風調雨順,新門樓,出入平安』;村東華光廟『左青龍華光五顯靈神引水』,村西真君廟『右白虎玄武天帝真君坐鎮』。確保『年年六畜興旺,歲歲五穀豐登』。大步村交通方便,水陸大吉,『羊城往返僅餘十裏,客貨輪轉川流不息』。真是『難得風水寶地,正好繁衍安居』!

第十章康乾盛世大興土木

大興土木之建祠(允江資料榮春編改)教倫堂建於道光年間(寬八丈長十八丈兩廊三進)、易氏大宗祠建於咸豐年間(寬六丈長十六丈兩廊兩進一天井)、耕叟連江二公祠建於光緒年間(寬四丈長十二丈兩廊兩進一天井)、梅坡易公祠建於民初(寬四丈長十二丈兩廊兩進一天井)、硯莊公祠建於30年代初(書舍寬四丈長十二丈兩廊兩進一天井)、進廷公祠建於光緒年間(書舍寬四丈長八丈兩廊兩進)、石峯易公祠建於民初(?)、鶴洲公祠建於光緒年間(書舍寬三丈長六丈兩廊兩進)、雲庵公祠建於民初建於民初(?)和竹墅(?)共十座易氏宗祠及房祖宗詞。

大興土木之建廟:村東頭有華光神廟,西頭有真君神廟供族人參拜祈福。歷二十多代,經近八百載,艱辛曲折,克勤克儉,苦心經營,更謝上蒼有眼,祖先顯靈。我輩安居樂業,每念及此,祖先功德,永垂千古!不可忘也!大興土木之公建:村中曆代公益之舉,村前鋪地台、砌石路、築圍牆、建門樓、東有鄉賢裏,西有都督裏,中有藩伯裏、新門樓,均為護村紀祖公益。逕口路中建『太原保障、易水流長』牌坊,族人早出晚歸,永記望郡太原。

第十一章康乾盛世大興土木

傳統習俗之端陽佳節:端陽佳節龍舟雄風,我村素有划龍舟之習俗。相傳有二百多年,內海船中名聲頗盛,大步快船,四鄉皆知,家喻戶曉。每當端陽佳節,匯景、賽事、邀請,定必首瞻大步。日寇侵華期間,曾掩旗息鼓數年。日降之後,我村龍舟重振當年雄風。解放初期,政府倡導增產節約、增強國力、集中資源大搞生產,暫停划船活動。改革開放,落實政策,政通人和,百花齊放,各種文化活動又張旗鼓。各地政府直接主辦龍舟賽事活動。我村星洲、港澳愛國胞僑、籌資金,求大木、請師傅,於番禺大石,重新造龍(舟)。翌年端陽佳節,裏水錦龍盛會,我村龍舟,不負眾望,鞭炮齊鳴,萬眾呼聲,勇超群龍,主席台上,領導嘉賓,群情涌動,一齊起立,其時掌聲、炮竹聲、廣播聲,聲聲祝賀!真有江湖再出,昔日雄風重現之慨!繼後每年,均有奪冠,錦旗獎盃,數不勝數。一九八八(年),更值一提,一年五冠,光輝實績,史無前例!

第十二章康乾盛世大興土木

傳統習俗之元宵佳節(錦棠資料榮春編改)為求四季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自開村以來,先祖均於每年元霄佳節(正月十五)視為村慶,各房各戶,打掃村舍。刷新廟宇,打扮菩薩,準備神橋、獅子、鑼鼓、樂隊等,等待正月十五游神,全村分幾十點,由團體及各家把準備好最好的美點、生果、花燈、火香,在大樹設台擺設好,拜祭神靈。步驟是選吉是把華光、神和真君帝逐一上橋週遊全村一周,意為乾結神靈庇佑取得當年人興財旺、平安豐順、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為慶祝盛日,倆造型大將英姿颯爽,對守易氏大宗祠大門兩翼。年花千姿百態、爭嬌鬥豔,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醒獅起舞、熱鬧非常。祖先供品不欠紅皮赤壯(燒豬)、三鳥魚類、美點各色,香燭裊裊、燈火鼎盛。入夜煙花晚會,四人抬花炮射架,兩米餘高,擺放易氏大宗祠堂前中央。男女老少、親朋戚友,穿戴盛裝,喜氣洋洋。花炮點燃一聲巨響,光茫四射、萬紫千紅,漫天光彩,一顆顆西瓜大小』炮彈』(禮品襄),騰空而起。炮會組織各組強狀男丁,爭奪花炮。激烈尤似西方攬球比賽,遊戲規則為奪得者勝。充分體現我族團結友愛、強身健體之優良傳統。竟搶花炮高潮之中同時進入游神祈福活動,舞獅游龍,此時此刻,管笛鞭炮齊嗚共奏,男女老少穿紅着綠,更有奇形怪狀,扮鬼扮馬,長者反老還童,少年樂而忘返,人人心情激盪,興奮無比,到達狂歡頂點境界,直至通宵,人們均沉浸在節日歡樂之中,伴崗、元閣兄弟少不了應邀前來助慶。年年如此,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已綁定手機
iizen 發表於 2023-2-17 02:59 | 顯示全部樓層
你好,我系易家子孫,來自鶴山玉橋,分房支系屬於:玉橋東邊五房東谷祖二房思淡祖五宅二十三世。拜讀過宗親大步村志,獲益良多,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我也樂於和宗親一起分享對本家的歷史和看法。
易家族譜(入粵始祖彖)我看過兩套,一套是同治十二年版,一套是宣統元年版,也作過一些研究,簡單而言,我對入粵前的世系沿襲持保留意見,也不會深信,因為不確定和不符合邏輯的地方頗多,需要更多的論據來印證,而且,我也研究過,從人類分子學角度基因分析,族譜上關於入粵前的世系其實非常值得懷疑,我對比過湖北,湖南,以及江西易氏的基因排序,目前還找不到合乎的宗族基因,也就是說,我們入粵易氏並不一定來自上述地方,反而在廣西找到不少基因相近的宗親,當然,基因庫也存在樣本仍小的情況,所以日後上述地方有符合也有可能。
另外文章當中描述廣州易氏祭祖,當時的市長歐陽駒不是易學清的女婿,而是民國金石屆一代宗師易大廠的侄女婿,而易學清是同治進士,廣東諮議局歷史上唯一一任議長。易大廠來自玉橋宣義原裏,易學清來自玉橋龍潭裏。
另外引用崔清獻寫的【易氏族譜序】來證明易氏的淵源,我認為有點牽強了,因為崔與之已經講得很明白,他是看到易東之帶來的族譜上所云,崔與之轉述而已。。。。
我一直有研究廣東易氏的歷史,希望可以和各位宗親分享知識
遊客  發表於 2018-11-4 08:24
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南大步村,宋時稱南海縣三江司神安寨沙丸堡大步村(有宋時地圖為證)。廣東易氏始祖易彖
 樓主| 懋基 發表於 2018-11-4 02:0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十三章遺址遺蹟與名人名事(待續)

全村共建有巷 條,名曰都督裏、燕安裏,大巷中正裏、石獅巷。維杆爽功名碑:

廣東易氏遺址遺蹟與名人名事

廣東易氏遺址遺蹟與名人名事

廣東易氏遺址遺蹟與名人名事

遊客  發表於 2019-6-11 11:00
順之公四孫仕熊房吳川易氏
遊客  發表於 2019-10-7 22:57
此文章未做仔細研究,易洸多少年生,什麼時候逝世有無記載?為何要說雄公是洸公之子?西漢征南將軍之子出現在東晉,中間時間去哪裏了?

點評

這些是大工程,需要有基金支持進行研究,涉及全國易氏族譜查究,乃至正史記載的考究,非一兩人可以仔細研究。  發表於 2019-10-7 23:15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