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007|回復: 6

[易姓] 广东易氏大步村志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懋基 發表於 2018-11-4 01: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唐易重三十五世宋丹阳廿五世大步荣春编著

前言:不管你到了天南海北,也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亿万富豪、辛辛赤子,只要你的祖辈来自广东易氏,丹阳公就是你们的共同始祖!大步村就是你们的共同故乡!

【大步村志】关系到广东易氏的来源和祖居(含粤桂及分支的海内外易氏),记载着我们八百年前是一家的族史沿河。今天发表【大步村志】,旨在充实【大步村志】的来龙去脉、珍重广东易氏一脉而来的血脉亲情,宣扬列祖列宗的大德大恩、牵动同根共脉的亲情族情。清晰宗族过去的历代史事,续写各房明天的灿烂篇章!

宗亲们,我们要前赴后继、不忘初心!真挚期望我丹阳公裔海内外十多万之众亲,以充实【大步村志】为天职,提供更多与【大步村志】相关的史志及族谱,并企候你们多提宝贵意见。荣春鞠躬!

第一章大步村与广东易氏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南大步村,宋时称南海县三江司神安寨沙丸堡大步村(有宋时地图为证)。广东易氏始祖易彖,字绍文,号丹阳处士(西元11年~12年,另述1)于宋淳熙十一年(西元1184年)自雄州(现广东南雄,宋时属江西)入粤。二世叔止公(1174年~1225年,另述2)于十二世纪未至十三世纪初(另述3)卜筑沙凡堡大步村。可见,大步村是广东易氏的开基祖村、是广东易氏的源流,故此,大步易氏的来源就是广东易氏来源。

另,现南雄珠玑巷(原丹阳公故居雄州始兴寨沙水浦牛田村)有姓易约4000人,是否属丹阳公后裔或旁支?仍在互查。

第二章中华易氏来源(探考)

清末民初之【百家姓录】及湖南、江西等省旧谱记载,易氏原有山东(济阳堂)、山西(太原堂)两脉。然而,山东之脉一直失传。现传记之中华易氏,均出自山西太原之脉(当然还有待考证)。诸如(旧谱载):『魏汉易洸出于太原,袭父爵,拜征南大将军。卒于官,葬于萍东将军山』;『迁椿陵(南京)、徙长沙、分江西等』。

『君可杀余然史不可伪』(司马迁答汉武帝刘彻),余为谨慎,故不厌下引诸论,以期当今高贤及后辈晚杰掘考、凿证!

依,清末民初广泛流传之【百家姓录】,易姓的来源有三种说法:

一是:易氏来源于殷商王室之裔,本姬姓(见【易彖谱图】及东之公恩师宋承相崔与之所作【家谱序】);

二是:易氏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易牙。江西及湖南等多地均有奉易牙为始祖,广东南雄珠玑巷易氏宗庙(当地民政重修,长五米宽四米)立易牙为始祖恭奉拜祭。

三是:易氏来源于恙尚(即恙子牙恙太公,本子姓;古时姬、子、易音同)助周阀商(纣)功德无量,分封于易水 (易州/易县旧属燕国),郡望大原,世居阳曲。

又依,【姓氏考略】,易氏『以地为氏』,发源于河北省易县(即古燕国的易州)。

据,【源流世系引】,易姓始于春秋时期。【五修宗谱序】称『武王胜殷之后,封召公奭于燕,地有易州,河有易水,文公之子封为易王,赐易为姓乎!』

又据【资治通鉴】(译文),文公属燕恒公之子,死后确立其子为易王。易王为召公奭三十六世孙。

稽,【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记载(南大史系辞典编写组),召公名为姬奭,文王(姬昌)庶子,曾佐武王(姬发)灭商,支持周公东征平乱,深受倚重。事定后封其子于蓟(今北京)为燕国始祖。

又稽,湖南易文鹏分析的易氏来源有六说(2006年【天下易家人网站】)、 江西易兵【易姓始祖源流刍议】归纳的有八说(2012年4月):其一正公说、其二孝公说、其三易牙说、其四甲公说、其五南仲说、其六尚公说、其七景光说、其八恺公说。

查,易宪武教授(鄂东于滇执教1942年已随父抄集家谱,至力中华易氏文化与家族谱碟研究七十多年。对人类群种的进化、群族姓氏的形成与迁徙都有精僻的论述对易姓的来源引述如下:余首次提出易氏是殷商以前,居于易水之有易氏部落(有易国)演变而来,非受封赐姓[1a]。不仅有殷墟甲骨文等资料,且得到萍乡和宜春等谱记载证实,并发现一世南仲迄今127世连续世系。

又查,湖南旅美易富贤博士(世界人口专家):『易氏来源始于夏商时期生活在易水流域的有易氏群族部落,商周时代已形成方国(从鲜虞国最早见于史籍至中山国最终灭亡历时478年)。

可见,俩现代学者均认为『易氏来源始于易水流域的有易氏群族)。』

因,易氏来源与人类进化及种族演变、群族迁徙同原同理!而,易氏来源历史悠久,不乏诸说众论、纷云各异,或略有所同所异乎?唯一不异者,乃易氏不离易水也!

吾趋附易宪武教授、易富贤博士『易氏源于有易氏群族』之论,并曾于『天下易家人网』(2006年)发表愚见。然,吾乃丹阳之后,恩来于祖、德自于宗,沽勿论说,祖宗之传至上耶!

跪考,吾入粤始祖【易彖谱图】(手本已失:『始祖讳号成汤,伐夏桀有天下。衬失德,害诸父,庶兄惧。商召兄不至,乃物色景光。光忧其祸,避于荒服,渔于易水。有官稽,指水为姓。……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丙午七月,十一世孙彖』。

拜读,吾入粤三世祖东之公褐恩师宋承相崔与之所作【家谱序】(1238年)曰:『余已老痪乞休,谢绝世故,惟对菊怡情,调药养真。而今门生易东之来褐,出其谱图,请曰:国以史而掌时政,家以谱而明世系……。今阅东之挟来谱图,见其先世出自有商,本子姓。其祖景光,实商之宗室也。因纠失德,洁身大陆。至周应命而不臣,受姓名渔于易水,因地而得其姓。殁葬太原,子孙居之』。

吾著编之【大步村志】于情于理于责是以【易彖谱图】所传、东之公褐恩师宋承相崔与之所作【家谱序】所承!

加,衍翥(西之房·清)抄录上序感:『易氏之后将以序昭穆、别亲琉,子子孙孙、继续绳绳,知所源流、知所根本,皆斯谱之力也……。(清光绪廿三年二十一世孙,庠生名衍翥)。

故,至此,易氏来源暂休论矣!欲考再探?后附斟酌。

第三章中华易氏始祖与远祖(探考)

有史或有谱为载之易氏远祖:

一、宪武前辈:易氏是殷商以前,居于易水之有易氏部落(有易国)演变而来,非受封赐姓[1a]。不仅有殷墟甲骨文等资料,且得到萍乡和宜春等谱记载证实,并发现一世南仲迄今127世连续世系。

二、【资治通鉴】:文公属燕恒公之子,死后确立其子为易王。易王为召公奭三十六世孙。

三、易氏来源八说(易兵归纳):正公、孝公、易牙、甲公、南仲、尚公、景光、恺公。

四、广东(南雄珠玑巷易家祠)、江西及湖南等多地立春秋战国时期齐大夫易牙为始祖供奉拜祭。

五、【易氏鼎臣总族谱】尊中山国未代国王易尚(葬于太原,未觅其墓)为太原受郡始祖一世。【萍东易氏族谱】亦记载魏汉征南大将军易洸(出于太原、袭父爵,卒于官、葬于萍东将军山。2017年萍东易光敏报寻得洸公原墓,并闻当地文物部门介入)为易尚后裔

六、入粤始祖【易彖谱图】『始祖讳号成汤,伐夏桀有天下。衬失德,光忧其祸,避于荒服,渔于易水。有官稽,指水为姓。入粤三世祖东之公褐恩师宋承相崔与之所作【家谱序】……今阅东之挟来谱图,见其先世出自有商,本子姓。其祖景光,实商之宗室也。

第四章广东易氏远祖

广东易氏远祖晋忠愍候易雄(易洸后裔退公之子):字兴长,长沙浏阳人。生于后汉延熙二十年丁丑八月十四(西元257~323)。妻潘夫人生于晋武帝泰始二年丙戌七月十七(266~323),均于晋元帝永昌元年壬午殉难,公年六十有六,夫人年五十有七,合葬浏阳西乡将军洞首未趾丑。生子二,长天骥,为陶侃椽吏,次天骏,为温峤属吏,后骥历官刺史,骏以平苏峻功授千户,大有父风。史料载:晋王敦作乱,公殉职时,妣潘太君率全家五十余人尽节。东晋明帝永昌二年王敦败,上溢公忠节,谕建祠于刘洋太湖山祀公夫妇。元至治二年追封锡侯,乃爵忠愍候,明洪武初封宜阳别驾正神。御赐公祠联曰:一点丹心当年鄂渚成忠鬼·千秋浩气今日宜阳作正神——唐诗人白居易为愍候祠雄公像题赞。易雄潘夫人墓葬浏阳。2004年重修,2007年竣工(基本按旧墓复原)。易雄宗祠:原建于长沙市药王街,现纪念堂于浏阳白沙,2012年落成,宏伟壮观(本人主持共筹268万元)。

唐状元易重(晋易雄将军十八世孙)字鼎臣(806—872年),江西宜春九联坊人,唐会昌5年(西元845年)状元。公自幼聪敏,八岁能诗,官至大理寺评事,著济世文千篇行世。取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德欲之女,有淑德通孝,经能文章,晓音律。生子五,长景温次景徐三琏四瑞五璠。卒葬宜春,墓分别于1996年和2016年重修。可谓:『前一望四水归源,后三峰九木开花。左青龙摇尾献瑞,右白虎点头呈祥』。真有风水宝地也!

唐易重二世:璠公,字大珍配袁氏,生子三,文贇,文质,文贵

唐易重三世:贇公,字文贇,五代史载文贇天性聪俊,宽仁大

度,出口成文,人以为有『王佐之才』。南唐庄宗时官为谏议大夫,后升雄州刺史,取泸州刺史柳玭之女,生子延庆。

唐易重四世:延庆,字馀庆。周世宗时官为大理寺丞,出知临

清县。母平生嗜栗,乃植二栗于墓前,树长而连理,时参知政事苏易简大理寺乡崔台符为文褒美世称纯孝先生。取学士翁刘光之女。葬于白鹤嶺,生子兴。

唐易重五世:兴公,字惟任,美姿容如玉树,人仰之。读书以

清苦自历事。母刘氏极孝,每致珍味必衣冠且愉颜悦色以奉之,隆冬盛夏不惰,宋太祖举孝廉授兴翰林博士。取处士王时中之女,生子智。

唐易重六世:智公,字先觉,性疑重,敏达,寡言笑,读书颖

悟有远略。宋太宗雍熙二年乙酉登梁灏榜进士,授翰林承旨。宋淳化五年甲午,青城王小波、乱党李顺攻陷永康军,宋太宗以智有文武才,命其出为前锋监军,同宦者王继恩讨平之。中流矢以疾乞归赐以金帛与马。取参知政事李沆之女,识字能文性至孝,合葬东山,生子造善。

唐易重七世:造善公,字体元,号居易,博古通今,长于天文

地理之术,聚徒讲学,乐秦行世藩镇,不乐仕进。有居易文集,并言行碌行于世。蕃镇累蔫不起,殁葬东山,取念五承务郎蔡宣之女,生子维明。

唐易重八世:维明公、字养晦,号无羁,心平性谈,疏散不羁,

不事家人生产,偏嗜山水之乐,长游于山水名川采药服食静养其身,每游武当、钱塘(浙江)、会稽山(澜亭地)、罗浮山(博罗县),采纳服食以养真。寿97,葬廋岭第一关。取严氏,生子于简。

唐易重九世:于简公,字叔文,英伟脱俗,仕宋神宗,历官提点刑狱使,治狱无紊,多平反,生者不枉,死者不冤,世人以其阴德神明而颂之。宋熙宁八年十一月,会交趾入寇攻陷钦廉二州,传于简为招讨使,以疾乞免归。取学士陈襄之女,生子曰奇。

唐易重十世:奇公,字伯真,少孝幼友笃,性闲雅,不务名利,

以医道鸣于世,志在济世救人,疾者济之以药,贫者账之以财。生平琴鹤相随,尤精于吐纳导引之术,寿96而颜如童。取韶州华阳处士张仁之女,合葬白虎岩。生子曰彖

第五章广东易氏始祖丹阳公

广东易氏入粤始祖宋易彖号丹阳(唐易重十一世孙):

易彖,字绍文,号丹阳处士。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五月,『兵荒马乱,南宋中衰,羯胡作乱。靖康变法,驾北辕,天下骚乱。且乾道末年,贑之茂林坡峒之乱,豪顽啸聚,波及雄(雄州,宋属江西)韶(广东韶关)』。我祖易彖为恐秧及其祸,与妻(始兴寨念三承务郎陈公哲之女)、儿艮(10岁)遂负神主,弃产挟资,离雄(雄州始兴寨沙水铺牛田村)入粤(广州城南小市街石亭巷,现解放南石亭巷)。史称『宋末大迁徒』,又叫『南雄珠玑巷走难』。

考妣葬于白云山柯子岭,勒茶坑金钟山(今大金钟水库东方乐园北上侧)。每年清明,广东易氏海内外各房子孙,相约回乡,云集拜祭。犹以抗战胜利近年威严隆重,国民广州政府曾为易氏拜祖从龙津路易氏大宗祠(解放初至五十年代是荔湾人民政府、六十年代前殿为荔湾工商局后殿作龙津小学、八十年代末拆改为龙津大厦)至白云山柯子岭勒茶坑沿路戒严避让、维持保卫(一是队伍庞大二是欧阳市长是国民政府第一届咨事长易学清女婿)!解放后因上述及政情止。

公传一子(至今只知一子),曰艮,10岁随父离雄入粤。现南雄珠玑巷(原丹阳公故居雄州始兴寨沙水浦牛田村)有姓易约4000人,是否属丹阳公后裔或旁支?仍在互查。

可见,广东易氏来自彖公(丹阳公),彖公来自奇公、奇公来自重公、重公来自雄公、雄公来自洸公,洸公来自尚公(与景光、易洸凝是一人),尚公来殷商王室。自商景光公至晋易雄为六十世,易雄至唐易重为十八世、易重至宋易彖为十一世、易彖至今一百一十多世。

第六章大步村开基祖及拓展祖

宋丹阳二世大步村开基祖:易艮,字叔止(1174~1224年)。其父乃广易氏始祖丹阳公。叔止公10岁随父离雄入粤(广州城南小市街石亭巷,现解放南石亭巷),娶石壁村周孝敬之女。赋性耿直、不事文饰、克勤克俭,晚发余积。约于十三世纪初(依据叔止公生卒年及东之公娶邻村甘蕉杜氏、西之公娶本村罗氏推算,并还有许多村事族事值得深究、推敲)从穗城迁南海(晋至宋时南海曾几易县郡制)三江司神安寨,卜筑沙丸堡大步村。公考妣葬于大步村外东北约一里的龙屈岗(谱记龙屈口松园岗顶),今松园岗佛山一环公路西则,墓穴碑記完整。每年清明,广东易氏各房子孙,相约回乡,云集拜祭。

公传四子:长曰东之,即南海房(娶甘蕉杜氏之女,支分茂名、海南等地,详见东之房章节);次曰西之,即番禺房(娶本村罗公信之女,详见番禺房章节);三曰和之,即连州房(娶番禺海外陈公谏之女,详见连州房章节);四曰顺之,即鹤山房(娶肇庆招讨使刘公之女,支分吴川、钦州等地,详见鹤山房章节)。

西元一二七九年,元凶入主中原。因避元难(因易氏世受宋室皇恩),东之房留守南海 (大步避迁水口等地,下有专述);西之房避迁番禺(洪村旧属上番禺,后转芭江、英德、佛岗等地);和之房避迁连州(星子、大路边等地);顺之从肇庆避迁高要(高明黄坭圹后转鹤山古劳、玉桥等地)。

所以,凡是祖籍广东的易氏(包括现居海外的香港、澳门、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亜乃至全世界的广东易氏及后人)都是宋入粤始祖丹阳公、入粤二世祖叔止公的后裔,都是出于大步村!

大步村拓展祖水口开村祖、宋丹阳三世祖易湛,字东之(1203-1279)乃宋二世祖叔止公长子(即南海房),娶甘蕉村杜氏。

东之公性纯厚聪敏、好学多闻、博古通今,一时学者宗师,宋丞相崔与之 (1238年蔼师赞写谱序) 门生,与探花李昴英为友。家业大兴,广置田庄(筑水口村、置水口峡两岸良田)。今水口峽两岸倘有大步田界、大步地界、大步涌、大步码头等田名土名为证。东之公考妣葬于大步村后山。传二子,长曰懒夫、次曰靖夫。

水口村拓展祖宋四世祖易懒夫,字文益(约生于十三世纪二十年代,生卒确切年月待考)…后有详述

水口村拓展祖宋四世祖易靖夫,字文晋(约生于十三世纪二十年代,生卒确切年月待考),其父三世祖东之公。东之公继父业,『晚发余积,广置田庄』。由长子文益(懒夫)留守大步,次子文晋(靖夫)分迁水口峽两岸开村耕作(东岸与谭村、水口村苏姓、陈姓交界)。靖夫祖长子观惠、三子应辰随父居耕于东岸,均卒葬于东岸。四子金孙(耕叟)居耕于西岸,卒葬于西岸(与上沙村符姓交界)。

自丹阳公离雄入粤,叔止公晚发余积、卜筑大步村,到东之公广置田庄、文晋公居耕水口峽两岸,四代人约百年光景(1184一1279),克勤克俭,为大步村族奠下了『一脉百世千秋基业』,写下了『光輝灿烂历史篇章』!

第七章难忘的一二七九大劫

难忘的一二七九大灾难:自丹阳入粤,二世单传。幸得天佑祖荫,至第三、四代儿孙滿堂。正当家境大发、丁财两旺之时,南宋中衰,羯胡作乱。靖康变法,驾北辕,自始天下骚乱,宋残元凶。

西元一二七九年九月,新会涯门一役,宋朝彻底灭亡,元朝正式入主中原。东之公岁逾古稀残年,深感世受宋恩,耿耿于怀、抱病不起。临终嘱二子曰:『我祖世受宋恩,天不祚宋,今大势己去,汝来裔少伸先志,誓勿仕元』。是日午时,公咋闻相国陆秀夫怀太子跃江尽忠,即时呜呼,哀哉一二七九年九月十七日午时,公崩!卒年七十七岁。

次弟西之公惯怀国仇家恨,同年同月同日时饮恨而终,卒年七十六岁。

为避元劫,恐诛九族,世受唐宋汉恩的易氏与广大汉民,经历了一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难忘的『一二七九年大灾劫』,引发了南雄珠玑巷乃至全国(如『湖广填四川』)汉民大迁徙、大逃亡!大步易氏自当难免同遭此劫。东西和顺四房后裔各散东西。文益公长子观德『东莞经商』实为『逃亡东莞』,七百多年后方有幸认祖归宗(详见易氏茂名南野、铁庐山家谱);『坡山亭母子渡江』(见【易氏古岗家谱】)……等等。广东易氏妻离子散、流离失所、人口锐减,部分房祖灭绝边缘甚至灭绝 (详见丹阳下五至十世吊线谱)。元主中华百载(元朝始末97年,入主中原87年),广东易氏牢记东之公遗训(『凡我子孙少申先志逝不仕元』)无一仕元。可见我列宗列祖,民族尊严之义碧云天!

第八章回迁大步转迁伴仙岗大元阁

太原保障,易水流长。西元1368年,『元凶衰灭、大明盛世』。百年浩劫,雨过天清。广大汉民重见光明,广东易氏四大房裔有如雨后春笋,更似柳树春枝,处处开花、累累硕果,人丁大增。东之公次房四世靖夫祖(葬水口) 也纷纷开枝散叶。五世长房观德、六世碧涧祖(葬于水口)后裔转迁伴仙岗,生四子(九世:桧菴、竹菴、云菴、柏菴祖)。五世次房应中(梅坡公,是否葬水口仍待考证)后裔竹墅、石峰祖(八世)各生二子(九世:惠南、近南,南梓、西槎祖)。五世三房应辰后裔子寇祖(八世)转迁大元阁,后生二子(九世:梅竹、松竹祖);五世四房金孙(耕叟公,葬于水口西岸上沙冲)后裔八世连江公回迁大步,生二子(九世:觉华、进庭祖)。自此,广东易氏乃至全国、全球易氏与广大汉民重获生机,蓬脖发展......!

第九章依山傍水风水宝地

依珠水背狮岭,风水宝地大步:宋二世祖叔止随父入粤,时值兵荒马乱,入粤后居于穗城(广州小市石亭巷),深忧其非千秋大业之计。偶日,叔止公携东之西之(按照叔止公入穗十年娶番禺石壁周氏推断)『乘舟顺潮而入、沿岸西游郊勘』。正是『鹅潭浪接芳村岸,沙溪波连泌冲河。黄岐漂流北村后,江心对岸是沙丸』(『走出江心见平地,摇过雅瑶横马桥』;『大步揽(跨)沙涌,亨田塞水口』等,这是宋至清时的当地名谣)。叔止公父子登北上岸,但只见『北山三峦玉球当中戏双狮,南水十里滩涂沿岸怀万亩』。正是:『洪荒何处是宝地?依山傍水好开村』!哈哈……叔止公大悦:此乃风水宝地、鱼米之乡,千秋基业、大有作为,大有作为呀!叔止公高瞻远虑,此时,脑海中勾画出一幅幅卜筑沙元堡大步村的美丽蓝图。自此,叔止公与众子孙克勤克俭、经历了百载艰辛,把荒野沼泽的滩涂变成了万亩良田。

当叔止公年近半百之时,子孙满堂,晚发余积。到膝下四房立业之年,更是家业大兴。且东之公好学多才、博古通今、父业子承,并为大步村添砖加瓦、锦上添花,使美不愧为汉室风格、大宋名村。有诗赞曰:『风水基,風调雨順,新门楼,出入平安』;村东华光庙『左青龙华光五显灵神引水』,村西真君庙『右白虎玄武天帝真君坐镇』。确保『年年六畜兴旺,岁岁五谷丰登』。大步村交通方便,水陆大吉,『羊城往返仅余十里,客货轮转川流不息』。真是『难得風水宝地,正好繁衍安居』!

第十章康乾盛世大兴土木

大兴土木之建祠(允江资料荣春编改)教伦堂建于道光年间(宽八丈长十八丈两廊三进)、易氏大宗祠建于咸丰年间(宽六丈长十六丈两廊两进一天井)、耕叟连江二公祠建于光绪年间(宽四丈长十二丈两廊两进一天井)、梅坡易公祠建于民初(宽四丈长十二丈两廊两进一天井)、砚庄公祠建于30年代初(书舍宽四丈长十二丈两廊两进一天井)、进廷公祠建于光绪年间(书舍宽四丈长八丈两廊两进)、石峰易公祠建于民初(?)、鹤洲公祠建于光绪年间(书舍宽三丈长六丈两廊两进)、云庵公祠建于民初建于民初(?)和竹墅(?)共十座易氏宗祠及房祖宗词。

大兴土木之建庙:村东头有华光神庙,西头有真君神庙供族人参拜祈福。历二十多代,经近八百载,艰辛曲折,克勤克俭,苦心经营,更谢上苍有眼,祖先显灵。我辈安居乐业,每念及此,祖先功德,永垂千古!不可忘也!大兴土木之公建:村中历代公益之举,村前铺地台、砌石路、筑围墙、建门楼、东有乡贤里,西有都督里,中有藩伯里、新门楼,均为护村纪祖公益。迳口路中建『太原保障、易水流长』牌坊,族人早出晚归,永记望郡太原。

第十一章康乾盛世大兴土木

传统习俗之端阳佳节:端阳佳节龙舟雄風,我村素有划龙舟之习俗。相传有二百多年,內海船中名声颇盛,大步快船,四乡皆知,家喻户晓。每当端阳佳节,汇景、赛事、邀请,定必首瞻大步。日寇侵华期间,曾掩旗息鼓数年。日降之后,我村龙舟重振当年雄風。解放初期,政府倡导增产节约、增強国力、集中资源大搞生产,暂停划船活动。改革开放,落实政策,政通人和,百花齐放,各种文化活动又张旗鼓。各地政府直接主办龙舟赛事活动。我村星洲、港澳爱国胞侨、筹资金,求大木、请师傅,于番禺大石,重新造龙(舟)。翌年端阳佳节,里水锦龙盛会,我村龙舟,不负众望,鞭炮齐鸣,万众呼声,勇超群龙,主席台上,领导嘉宾,群情湧动,一齐起立,其时掌声、炮竹声、广播声,声声祝贺!真有江湖再出,昔日雄风重现之慨!继后每年,均有夺冠,锦旗奖杯,数不胜数。一九八八(年),更值一提,一年五冠,光辉实绩,史无前例!

第十二章康乾盛世大兴土木

传统习俗之元宵佳节(锦棠资料荣春编改)为求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开村以来,先祖均于每年元霄佳节(正月十五)视为村庆,各房各户,打扫村舍。刷新庙宇,打扮菩萨,准备神桥、狮子、锣鼓、乐队等,等待正月十五游神,全村分几十点,由团体及各家把准备好最好的美点、生果、花灯、火香,在大树设台摆设好,拜祭神灵。步骤是选吉是把华光、神和真君帝逐一上桥周游全村一周,意为干结神灵庇佑取得当年人兴财旺、平安丰顺、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庆祝盛日,倆造型大将英姿飒爽,对守易氏大宗祠大门两翼。年花千姿百态、争娇斗艳,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醒狮起舞、热闹非常。祖先供品不欠红皮赤壮(烧猪)、三鸟鱼类、美点各色,香烛袅袅、灯火鼎盛。入夜烟花晚会,四人抬花炮射架,两米余高,摆放易氏大宗祠堂前中央。男女老少、亲朋戚友,穿戴盛装,喜气洋洋。花炮点燃一声巨响,光茫四射、万紫千红,漫天光彩,一颗颗西瓜大小』炮弹』(礼品襄),腾空而起。炮会组织各组強状男丁,争夺花炮。激烈尤似西方揽球比赛,游戏规则为夺得者胜。充分体现我族团结友爱、强身健体之优良传统。竟抢花炮高潮之中同时进入游神祈福活动,舞獅游龙,此时此刻,管笛鞭炮齐呜共奏,男女老少穿红着绿,更有奇形怪状,扮鬼扮马,长者反老还童,少年乐而忘返,人人心情激荡,兴奋无比,到达狂欢顶点境界,直至通宵,人们均沉浸在节日欢乐之中,伴岗、元阁兄弟少不了应邀前来助庆。年年如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已绑定手机
iizen 發表於 2023-2-17 02:59 | 顯示全部樓層
你好,我系易家子孙,来自鹤山玉桥,分房支系属于:玉桥东边五房东谷祖二房思淡祖五宅二十三世。拜读过宗亲大步村志,获益良多,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也乐于和宗亲一起分享对本家的历史和看法。
易家族谱(入粤始祖彖)我看过两套,一套是同治十二年版,一套是宣统元年版,也作过一些研究,简单而言,我对入粤前的世系沿袭持保留意见,也不会深信,因为不确定和不符合逻辑的地方颇多,需要更多的论据来印证,而且,我也研究过,从人类分子学角度基因分析,族谱上关于入粤前的世系其实非常值得怀疑,我对比过湖北,湖南,以及江西易氏的基因排序,目前还找不到合乎的宗族基因,也就是说,我们入粤易氏并不一定来自上述地方,反而在广西找到不少基因相近的宗亲,当然,基因库也存在样本仍小的情况,所以日后上述地方有符合也有可能。
另外文章当中描述广州易氏祭祖,当时的市长欧阳驹不是易学清的女婿,而是民国金石届一代宗师易大厂的侄女婿,而易学清是同治进士,广东咨议局历史上唯一一任议长。易大厂来自玉桥宣义原里,易学清来自玉桥龙潭里。
另外引用崔清献写的【易氏族谱序】来证明易氏的渊源,我认为有点牵强了,因为崔与之已经讲得很明白,他是看到易东之带来的族谱上所云,崔与之转述而已。。。。
我一直有研究广东易氏的历史,希望可以和各位宗亲分享知识
遊客  發表於 2018-11-4 08:24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南大步村,宋时称南海县三江司神安寨沙丸堡大步村(有宋时地图为证)。广东易氏始祖易彖
 樓主| 懋基 發表於 2018-11-4 02:0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十三章遗址遗迹与名人名事(待续)

全村共建有巷 条,名曰都督里、燕安里,大巷中正里、石狮巷。维杆爽功名碑:

广东易氏遗址遗迹与名人名事

广东易氏遗址遗迹与名人名事

广东易氏遗址遗迹与名人名事

遊客  發表於 2019-6-11 11:00
顺之公四孙仕熊房吴川易氏
遊客  發表於 2019-10-7 22:57
此文章未做仔细研究,易洸多少年生,什么时候逝世有无记载?为何要说雄公是洸公之子?西汉征南将军之子出现在东晋,中间时间去哪里了?

點評

这些是大工程,需要有基金支持进行研究,涉及全国易氏族谱查究,乃至正史记载的考究,非一两人可以仔细研究。  發表於 2019-10-7 23:15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