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28|回覆: 4

[易姓] 論大步村是全體廣東易氏丹陽公後裔的共同故鄉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懋基 發表於 2018-11-4 01: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題 論大步村是全體丹陽後人的共同故鄉

始祖丹陽公自宋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攜二世叔止公入粵至今已歷834年,歷代子孫聞人輩出、科甲不斷、人才濟濟、繩繩繼繼,人口已達八萬之巨。但位於廣州龍津路的易氏大宗祠因政情拆毀後,廣東易氏還未重建總祠,就連東、西、和、順四大房的發源地到底是廣州或是南海大步仍眾說不一。為凝聚廣東易氏的血脈親情,弘揚宗功祖德,本人試圖根據族譜線索,結合歷史、民俗、常理等考證:廣東佛山南海裏水大步村乃全廣東易氏的發源地、是全體丹陽後人的共同故鄉。此論是否詳實恰當?還請族中高明不吝賜教。

一、譜載:『彖公、字紹文、號丹陽處士……宋淳熙十一年五月、遂負神主、棄產挾資、入廣之城南小市街石亭巷居焉。』公元1184年五月,始祖丹陽公與祖妣陳氏丶二世叔止公(時年十歲)為避禍放棄雄州的田產莊園、挾帶金銀細軟遷居廣州。定居後,一家大小的生活來源依靠什麼?經商賺錢又肯定為丹陽公之不屑(商人在古代地位低下,所謂『仕、農、工、商』商居末座。我祖讀書出身,又曾為朝廷命官,屬於『仕』的階層,肯定不會、不屑經商。)但又不能坐吃山空。此時,在廣州周邊購置土地莊園、僱人耕種經營,成為資金的出路及生活的來源之迫切需要。於是,毗鄰廣州、依山面江、土地肥沃的大步成為丹陽公父子的選擇,並逐步交由叔止公實施完成。丹陽公考妣逝世後,叔止公正式移居大步村,為了一家老幼日夜操勞、嘔心瀝血,以至年僅五十一歲就英年早逝。其時,東之公二十一歲、西之公二十歲、和之公十五歲、順之公年僅九歲。但正是由於叔止公『克勤克儉、晚發余積』,為大步開村奠定雄厚基礎、為日後東之公繼承父業拓展築建大步創下有利條件。叔止公考妣卒後葬於大步村外東北龍窟口、松園崗頂。

二、譜載:『湛公、字東之……娶同堡甘蕉村杜氏,合葬大步村後山……』『凝公、字西之……娶本村羅公信之女,合葬叔止公墳右……』。東之公娶鄰村甘蕉杜氏,西之公娶本村羅氏,肯定是叔止公在世時決定的婚事。說明東之、西之兄弟是成長於大步村,西之公與羅氏甚至可能自幼相識、青梅竹馬。兩兄弟不可能在廣州長大成人而娶妻均在大步,此常理也。

三、譜載:『賜公、字和之……先居大步村,後與弟順之遷肇慶高明縣,轉遷新會(鶴山)玉橋村,娶番禺海外陳公諫之女,合葬大步村後長兄東之墳左……』。叔止公逝世時,和之公十五歲、順之公只有九歲,協助母親撫養兩個未成年的弟弟是東之、西之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和之、順之兄弟必定會和母親、兄長住在一起。和之公在與順之公遷肇慶前至少在大步生活二、三十年(和之比順之年長七歲,至順之成年娶劉夫人遷肇慶高明時,和之公應為三十歲左右),卒後又葬大步村後(和之公卒於1303年,在其子必聰公於1279年由鶴山玉橋村遷居連州後,和之公夫婦有可能自玉橋村回遷大步村養老,直至逝世葬於大步村後長兄東之墳左),說明大步村也是和之公的家鄉。而年幼需要父母、兄長撫養的順之公不是居於大步又可居於何處?其只能居於大步,直至遷居肇慶。(和之公為什麼會與弟順之遷肇慶高明縣,轉遷新會(鶴山)玉橋村?本人另文再述。)

四、叔止公逝世時是居住在廣州或大步村?可以肯定地說:叔止公逝世前是居住在大步村,因為英年早逝,就近葬於大步村東北龍窟口松園崗頂(至今墓穴碑誌完整)。如果叔止公是在廣州逝世,必定會葬於白雲山丹陽公考妣墓下或附近,一為盡孝、二為就近,而不可能捨近求遠葬於隔山隔水的大步村外。此說既符合倫理孝道、又符合民俗常理,應該不容置疑!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大步的部分土地為丹陽公親手購置;大步村是由叔止公開基、並由長子東之公繼承拓展築建;東、西、和、順四兄弟或出生於大步,或成長於大步,或在大步娶妻生子、開枝散葉;卒後除順之公葬於高明黃泥塘嶺之外,東之、西之、和之均葬於父母墳墓附近。所以,大步村是東、西、和、順四兄弟的家鄉,是全廣東八萬易氏的發源地。就如【大步村志】(易榮春編著)所云:不管你到了天南地北,也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億萬富豪、莘莘赤子,只要你的祖輩來自廣東易氏,丹陽公就是你們的共同始祖!大步村就是你們的共同故鄉!是為論證。

二O一八戊戌深秋
丹陽廿六世孫易准字衛遠謹識
白雲 發表於 2019-8-1 21:33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問下和之房連州大路邊易家村的在哪篇文章?

點評

遊客
文章作者易准托予敬答,請看我的回覆帖  發表於 2019-8-2 22:08
遊客  發表於 2019-8-2 22:08
文章作者易准托予敬答:
連州和之房的易懷雄是天下易氏聯誼會執行會長、廣東易氏己亥重陽祭祖活動指揮部秘書長、廣東易氏族譜主編,懷雄是廣東易氏家族歷史的權威。有問題可以諮詢易懷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