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33|回覆: 2

[漢字五書] 漢字只有11大表義體系,你信嗎?

  [複製連結]
xiaoliyin 發表於 2018-7-6 19: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令人難以置信:龐雜的漢語表義體系,歸結起來只有十一個方面?
但又由不得你不信,【系統漢語】(字譜)用177萬字的篇幅詳盡地揭示了漢語這一奇特現象:『士、谷、冓、孕、屰、因、兒、大、卝、兄、老』等從男女的生殖器到交媾受孕,再到人的出生、長成和衰老,共十一個方面,構成了漢字的表義體系。
漢字中的大部分爲形聲字。近代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梁啓超在【從發音上研究中國文字之源】中曾論斷:『凡形聲之字,不惟其形有義,即其聲亦有義。質言之,則凡形聲字什九皆會意也。』『若能將【說文】之形聲字,一一按其聲系以求其義,或能於我文字起源得一大發明,未可知也。』筆者循著這個思路,將這些所謂的『形聲字』,按聲旁歸類,追根溯源,從而得出510個字根。凡由同一字根衍生出來的漢字,彼此之間不惟聲旁相同,而且都跟字根所指事物存在意義上的聯繫。
同時,這些字根之間又存在『音義趨同形成的系統性』。
綜觀漢字字根,主要有兩種表音類型:一種爲音源字,即所指事物是能夠發出聲音且比較單一的。如『虎』,字的讀音即如虎叫。一種爲借音字,即所指事物沒有聲音或聲音混雜,只能根據相似律,向形、義相似或相關的音源字借音。如『月』,沒有聲音,便以其形狀如龠而音同『龠』。因此,將音義相同或相近的音源字根與借音字根歸爲一類,從而構成『雞、鵝、鶴、矢、足、斤、虎、船、竹、竽、榨、車、犬、鹿、轆轤、桔槔、績、雷、蚌、貝、蠅、弓、工、陷阱、風、鼠、龠、杵、琢、錘鍛、陶、蚊、門、豬、磨、牛、網、巫、燕、兒、熊、鸊鷉、犀牛、采、蛇、鼻、火、旱獺、蝙蝠、鷹、簸篩、馬、卝、雚、鑽、蛙、猴、帚、蟬、鴉、狼、蝗、羊、象、心、釘、鼎、蟋蟀、刻、黃鸝、雀、磬、鼓、鑄』等七十四個音源體系。
漢字既然音同義通;反過來,義若相通,即便讀音本不相同,也會慢慢趨向同音。甚至即便是音源字也會因義而變音。比如雷,其本字爲『申』,象閃電之形,是音源字,音即雷聲;卻或爲『靁』,借『畾』爲聲,『畾』所從『田』本指鼓聲;或爲『震』,借『辰』爲聲,『辰』本指蚌,是借音字。比如『象』,大象本自鳴,爲音源字;卻與『羊』混通,『橡』或稱『樣』即是。比如『犬』,本自鳴,爲音源字;卻或稱『狗』,以『丩』爲聲,可『丩』指物的勾曲,爲借音字,據張儒【漢字通用聲素研究】統計,跟其相通假的字有求、侯、虎、於等38個之多。
因此,將存在音義相通關係的音源系統歸爲一類,便構成漢字的表義體系。
清人程瑤田從連綿詞中發現了其中的端倪,他在【果裸轉語記】中,將含圓轉義的果裸、骨碌、佝僂、疙瘩、蓓蕾、轆轤、漩渦、流離、餛飩、宛轉、胡塗等二百五十個歸結爲一起,視爲同源詞。今人任繼昉在他的【漢語語源學】中,將其細分爲圓形、塊狀、屈短、圜全、渾沌、胡塗、旋轉、運行、周環、拘律、範圍、卷束、糾結、勾曲、穹隆、坑洞、曉靈等十八個詞群。實際上遠不只這麼多,就我所發現的含圓轉義的連綿詞達一千八百餘。
對於連綿詞的產生原因,主要有三說:一是音轉說,二是模仿說,三是轉語說。音轉說認爲漢字本身是單音節的,因爲發音的緩急,音轉而衍生成聯綿詞。如『飆』與『扶搖』,『孔』與『窟窿』。模仿說認爲聯綿詞是原始漢語的遺存,是『天籟』,因爲模仿物聲多以迭音形式表現。如『嗚呼、布穀、果裸』。或進而推斷出原始漢語存在複輔音,單音字是由聯綿詞分化出來的。轉語說認爲聯綿詞來源於迭音,流轉過程中,逐漸變爲雙聲迭韻的聯綿詞。如『猶豫』轉爲『容與』,『望洋』轉爲『迷惘』。
聯綿詞的構成很複雜,到底是雙音節單純詞,還是複合詞,學界意見不一,這主要在於對聯綿詞的界定問題。被稱作『聯綿詞』的主要分爲三類:雙聲字、迭韻字、非雙聲迭韻字。我認爲具有語源學意義的主要是前兩種。否則,或爲外來詞的音譯,如『咖啡、沙發』之類;或爲約定俗成的專用名詞,如『東西、開關』之類,雖然是不能分的單純詞,但不能視爲聯綿詞。這類聯綿詞大抵如王念孫所指的『連語』,王在【讀書雜誌·漢書第十六·連語】中闡明:『凡連語之字,皆上下同義,不可分訓』。
因此,構成聯綿詞的『字』,不管是由於單音的緩讀造成,還是迭音的轉語造成,相互間都存在音同義通的關係。因此,如『潒瀁』,所從『象、羊』之間音義即可通;而與之音義皆同的聯綿詞『徜徉、蕩漾』,『徜』所從『向』,『盪』所從『昜』自然也是音義可通的同源字。
循著這樣一種線索,我們可以發現一群群字族,它們雖然有著自己的音源,但在音義上卻存在交叉混用的關係。在古漢語詞彙的應用中,表現爲大量的通假。過去不清楚漢語的這種特點,而視之爲『借代』,類似今天的錯別字。其實算不上是『借代』,而是本來就音義相通的。
因此,古漢語的通假關係,是打開古漢語音義體系的鑰匙。它跟聯綿詞可以互爲參證。跟語源密切相關的主要是疊韻聯綿詞。疊韻聯綿詞的前後字既然是疊韻的,也就是讀音相通的。漢字音通多義近,但疊韻聯綿詞跟同義複合詞不一樣:聯綿詞在使用時是不能分割的,一分割就失去了原意;而複合詞是可以分割的。比如『骨碌』與『骨骼』,『骨』與『碌』雖然都有『圓』義,但一分割就不是滾動的意思,而是指骨頭和石頭了;『骨』與『骼』則可以分割開來,指的仍然是骨頭。因此,『骨碌』是聯綿詞,『骨骼』則是複合詞。
疊韻聯綿詞的語源學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字與字之間的音義互通關係,一是詞與詞之間的音義互通關係。理清它們之間的關係,漢語的音義體系也就基本明朗了。
基於以上認識,我試著將漢語系統概括爲【穹隆】、【丁東】、【團圓】、【佝僂】、【轆轤】、【齪齬】、【蒺藜】、【浪蕩】、【迷濛】、【抱負】、【坎陷】、【羸弱】以及有關象意字的特殊方式【迭體字】十三章。
但在歸結到【羸弱】,即跟嬰兒有關的字根時,發現它們跟前面幾章都有著音義上的聯繫。於是,我推斷:最初的人類語言,跟其它動物一樣是本能的,不外乎哭、笑、呻吟、吶喊和嬰兒的囈語。作爲人類古老文明僅存的碩果,它清晰地展示了人類從嬰兒的哭聲到本能的發音,以及對萬物的認識模擬過程。出生時的第一聲哭,是向世界宣示自己的存在;第一個發音,是對父母的呼喚。中國的先賢們,似乎就是通過對嬰兒的來源及狀況觀察,開始了漢字的創造。從而形成看起來那麼龐雜的漢字系統,實際上可歸結爲男女的交媾、陰陽的和合,從而生生不息。其答案,漢字本來清楚地告訴給了我們,那就是——『字』!
『字』從宀子聲。對『字』義的解釋,【康熙字典】概括得比較全面:『【說文】:乳也。又愛也。【書·康誥】: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周禮·地官·鄭注】:小國貢輕,字之也。【左傳·成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又文字。字者,孳也,六義相生無窮也。黃帝臣沮誦、倉頡,體卦畫,摹鳥跡,引伸觸類,文字之形始立。【周禮·春官·外史】:周禮春官掌達書名於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稱曰字。又名字。【禮·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又,女子許嫁筓而字。(注)亦成人之道也。又女許嫁曰字。【易·屯卦】: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又畜之牝者能孕字,故謂牝曰字。【史記·平準書】: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亦作牸。』但沒明白『文字』講的就是『字』,即一個生命從孕育到長成的過程;而不是其比喻義『孳乳』。
語言學中的所謂『聲母』,對於漢語來說未必完全適應。象n、r、m,更象是韻母,而且是嬰兒所發出的最初的聲音,其基本字根所指的事物也多跟嬰兒相關,如『女、暖、乳、軟、兒、母』等。甚至b、p、f也是這樣,多跟懷胎、孵化、哺育相關,如『胚、夫、婦、哺』等。其原因,可能也是嬰兒最初能發出的聲音。g、k、h,則多指圓形的空心事物,如『鼓、瓜、窟、壺』等;z(zh)、c(ch)、s(sh),則指線性的事物,如『蛭、刺、矢』等。這似乎跟男女的生殖器特徵有關。而j、q、x和d、t,如『近、親、向,搗、通』等則表示親近、搗杵的動作行爲。這似乎跟男女的媾和有關。
因此,漢字真正的系統,或許應該是這樣:
①  士:指男根。包括尖刺的,類似陰莖的事物,如矢、刺、鵝等。
②  谷:指女陰。包括洞狀的,類似陰道的事物,如魚、瓜、竹等。
③  冓:指男女的交媾。包括勾連的,類似交媾的事物,如丩、曲、交等。
④  孕:指懷胎。包括豐隆的,類似懷胎的事物,如辰、不、含等。
⑤  屰:指嬰兒的出生。包括掘突的,類似嬰兒出生的事物,如出、兔、杵等。
⑥  因:指襁褓中的嬰兒。包括受困、無知、渺小諸特點,如昏、牛、芒等。
⑦  兒:指哺育期的嬰兒。包括哺乳、爬行、尿床諸特點,如乃、蛇、弱等。
⑧  大:指幼兒期。包括站立、背負諸特點,如立、亥、馬等。
⑨  卝:指少年期。包括總角、頑皮諸特點,如叀、元、猴等。
⑩  兄:指青壯年期。包括強壯、好鬥諸特點,如長、爭、狼等。
⑪  老:指衰老期。包括衰弱、粗糙諸特點,如秋、賴、蠍等。
而之所以或具備『穹隆』、『蒺藜』的特性,似乎又跟中國先民對萬物的陰陽認識論有關,以『天、地』爲例:
『天』的外形,我們肉眼所能見到的爲半圓;『天』的運行爲迴旋。因此,『天』之『圓』,包括所有弓曲形和圓球形事物;還包括作旋轉、連續運動的事物。天空、洞穴、鐘鼓、瓜果、廬舍、舟車、轆轤、碾磨、胎卵……這些看起來毫不相干的事物,卻因爲具有『圓』的特徵,而表現在相應的漢字之間存在的音義聯繫。
『地』的外形,與其說是方,不如說是線形的。因爲方形是由稜線組成的。因此,『地』之『方』,包括所有線性的、尖銳的事物;還包括作線性運動的事物。刺矢、刻鏤、斤耒、蛇蠍、紡織……等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卻因爲具有『線』的特徵,而表現在相應漢字之間存在的音義聯繫。
因此,如果要對漢字的音義體系作更高的歸結,無疑就是方與圓,或陰與陽了!
由此看來,漢字很有可能是傳說中的沮誦、倉頡兩人所創造,不然不可能如此成系統。許多字雖然是以後陸續新造的,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但萬變未離其宗。

——整理自拙著【系統漢語·緒言】

遊客  發表於 2019-1-11 08:08
好文,作者這個研究方向挺新奇的
勤懇 發表於 2020-7-23 21:48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得不是很明白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