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7|回覆: 0

[家風] 這部鄉約朱熹王陽明都點讚推廣,陳忠實把它寫進【白鹿...

[複製鏈接]
中央紀委監察部 發表於 2017-10-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中國古代,介於國法和家規之間的還有鄉約。鄉約有一套入約民眾必須遵守的生活規則,這套規則鼓勵人們崇禮向善、守望相助。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一般認為是北宋陝西藍田呂氏兄弟創製的【呂氏鄉約】,它對後世基層社區的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
c85efb38b98f76c6c1fbdf2fafccc2d4.jpg

陝西藍田

1

一門四傑 ,『藍田四呂』和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


『藍田四呂』是指活躍於北宋時期的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兄弟四人。呂大防官至宰相,主持元祐政壇八年;呂大忠、呂大鈞、呂大臨則先後從學於張載、二程,與關學、洛學都有密切的關係。四呂著述宏富,在經學、史學、金石學、地理學、文學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現,部分著作還有開創之功,對當時以及後世的文化學術都有重要影響。

27a239903ff66f29f9a90677c17c4eef.jpg

呂大鈞簡介


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呂氏兄弟基於鄉村安定、鄉鄰和睦的訴求制定了以道德教化為主的【呂氏鄉約】,通過整合社會秩序去惡揚善、彰顯正義、淳化風俗、提升道德,以此感化鄉里,移風易俗。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的鄉約。


『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是【呂氏鄉約】的主旨內容。


德,謂見善必行,聞過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僮僕,能事長上;能睦親故,能擇交遊。

——【呂氏鄉約】


『德業相勸』,規定族人行為處事須遵行道德操守,多行善事義舉,知禮知節,勸勉共勵,是為『以德立本』。


『過失相規』規範了六種犯義之過,四種犯約之過,五種不修之過,並有處置細則說明,是為『矩則勸過』。


『禮俗相交』,『一曰尊幼輩行,二曰造請拜揖,三曰請召送迎,四曰慶弔贈遺』。以詳細條款規範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處事的禮節習俗,是為『以禮勒行』。


『患難相恤』則是民間自發的互相救助的一種形式,是為『守望互助』。

8952cb849add780be1abb547bcb1cdfb.jpg

呂氏故里·藍關古道

2

婚喪嫁娶量力而行,【呂氏鄉約】中的『禮俗相交』


凡行婚姻喪葬祭祀之禮,【禮經】具載,亦當講求。如未能遽行,且從家傳舊儀。甚不經者,當漸去之。

——【呂氏鄉約】


【呂氏鄉約】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結合日常禮儀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規範。當時,民間操辦婚喪嫁娶往往花費極大,【呂氏鄉約】提出了一個『各量其力』的原則,規定凡是入約的民眾都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相互贈禮,如嫁娶與慶賀所贈羊、雞、兔、酒、水果、蠟燭與布帛等物,總值多不過三千文,少則一二百文。


後來,呂氏兄弟還制定了【呂氏鄉儀】,它分為賓儀、吉儀、嘉儀、凶儀,詳細規定了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行禮,如在路上遇見長者步行,應下馬向長者作揖,等長者過後才能上馬等。

975a04e6cde3898e4f2ed6ae84566e7c.jpg

『藍田四呂』石碑


孤遺無所依者,若其家有財可以自贍,則為之處理,或聞於官,或擇近親與鄰里可托者主之,無令人欺罔。

——【呂氏鄉約】


【呂氏鄉約】特別提倡互幫互助精神,一家有難,四鄰支援。所說患難之事,主要有水火災害,遇盜賊之劫,疾病,死喪,孤獨無依,受到誣告而不得申訴,以及生活貧困而難以為繼者。對於遇到患難之鄰里,大家應當相互憐憫體恤,給予力所能及的救濟。

3

『來者亦不拒,去者亦不追』,鄉民以自願原則入約


【呂氏鄉約】並不強制當地民眾入約,但是一旦入約,就應努力踐行鄉約的精神,接受鄉約的約束。為此【呂氏鄉約】認為應推舉約正(賞罰職責的主事者)一人或兩人,專對同約之人實施獎懲,此外還應安排值月一人,一月一更,管理約中雜事。同約之人每月聚會一次,聚會的目的就是懲惡揚善。對於過錯較輕者,經過規勸後可以免於懲罰,但再犯則無可寬待。【呂氏鄉約】規定犯義之過一般罰五百文,情節較輕者可減至四百文、三百文;不修之過及犯約之過一般罰一百文,情節較重者可增至二百文、三百文;對於累犯不改之人,可將其逐出鄉約。

1e244a5572692b0ddf6f423c7cb63eda.jpg

【呂氏鄉約】


【呂氏鄉約】具有啟迪村民道德自覺和自律的智慧。條文凸顯的是道德為本、正義至上的精神,當道德自律化入人心,成為鄉民的自覺意識時,就能收到『誠於中,形於外』的效果。引導和教化民眾向善為善,互助友愛,遵紀守法,方能彰顯社會正義和良好道德。同時,以道德性原則去處理鄰里之間的關係,會促成良好的鄉風民俗,從而達到勸善懲惡、感化鄉里的目的。

4

朱熹、王陽明都點讚推廣,陳忠實把它寫進【白鹿原】


8b154393150a30a95a753abe549c1a34.jpg

呂氏故里·水陸庵


【呂氏鄉約】頒行後,不僅在當地受到推廣踐行,更以關中為源,徑流天下。南宋大儒朱熹編寫【增損呂氏鄉約】,以之為教材,教化天下。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據【呂氏鄉約】在江西推行【南贛鄉約】,此後傳行南北。即便到了近代,教育家梁漱溟在山東推廣『鄉村教育』時,仍以【呂氏鄉約】為範本。


『祠堂里每到晚上,就傳出莊稼漢們粗渾的背讀【呂氏鄉約】的聲音。』這是已故文學家陳忠實筆下【白鹿原》裡所寫到的場景。


這鄉約便是【呂氏鄉約】。陳忠實曾說:『我創作的【白鹿原】,裡面有一個完整的道德體系。』他不惜篇幅,把鄉約的前幾條照抄到【白鹿原》裡。這一切源自一次不期的邂逅。1986年,陳忠實到陝西藍田查閱當地縣誌時發現了【呂氏鄉約】。仔細研讀資料後,他發現,【呂氏鄉約】之所以能在白鹿原上經久流傳,正是因為鄉約將傳統文化和道德準則凝練為條理化、通俗化的『金科玉律』,成了祖祖輩輩教化子孫的人生教材,成了人們心理結構的柱梁框架。

71bd04423913247a66bf60345fd02f20.jpg

呂氏故里·秋染王順山


時光流轉,如駒馳過。『藍田四呂』和他們的【呂氏鄉約】,攜着那個流光溢彩年代的厚重蘊藏,綿延浸潤了三秦大地,甚至影響了東南亞漢文化圈。十五世紀後,鄉約開始傳入越南、朝鮮等地,為有識之士所推崇。


又是一個千年。如今的【呂氏鄉約】,在新的文化盛景中,依舊薪火相傳。藍田這座千年古縣,正將鄉約中的精髓要義,融入社會管理、培育鄉風文明,形成良好社會風尚。呂氏故里的橋村小學,將『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十六字作為校訓,每日誦讀。


世易時移,然文華思辯不衰。【呂氏鄉約】以它獨特的治理智慧和文化價值,仍然滋潤、激勵着新時代的人們。(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王媛媛 丨視頻、資料提供 陝西省藍田縣紀委)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