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3|回覆: 0

[國風] 國家拜祭體現時代創造力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0-6 06: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光明日報·國學】

國家拜祭體現時代創造力

——『黃帝故裏拜祖大典與國家文化建設』研討紀要

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河南省政協聯合主辦的『黃帝故裏拜祖大典與國家文化建設』專家研討會日前在北京舉行。許嘉璐、李學勤、李伯謙、劉慶柱先生作主題演講。來自國內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十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黃帝故裏拜祖大典與國家文化建設』這一主題,展開廣泛深入研討,達成了如下共識:

一、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需要進行國家級的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形成新時代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頂層設計,需要構建民族力量整合的體系,需要構建整個民族的公認標識和符號。黃帝是中國人世代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共祖、血脈之根、精神之魂。根與魂的統一,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大傳統,也預設了文明進程的中國路徑。從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來看,華夏文明延續不斷的主要原因是重視血緣關係和祖先崇拜。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黃帝的敬重和崇拜從沒有斷。

二、『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慎終追遠,尋根拜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和希望寄託,是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主脈,對於傳承創新華夏歷史文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國家軟實力,增強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當代中國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離不開對這一歷史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三、祭拜黃帝是對國家的信仰、對中華民族的信仰,國家祭拜即祭拜國家。祭拜黃帝不僅是血緣關係,也是地緣關係。中國的國家形成是從黃帝開始的,黃帝是最早的國家領導人,如果從文明時代算起,黃帝就是中國的根,祭拜黃帝,既是文化祭祀,也是政治祭祀,是解決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等問題的需要。舉行國家祭拜要從國家締造者和文明時代締造者的代表性人物黃帝開始。從歷史來看,對黃帝的祭拜一直沒有斷,至少歷代帝王廟從建立一直到清代這個階段都是國家祭祀,國家層面的祭拜。通過祭拜黃帝,可以把古今打通,把當代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建立在古代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之上,把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把中國的光明未來建立在燦爛的歷史基礎之上。

四、當年司馬遷著【史記】以【五帝本紀】為首篇,標誌着以黃帝為代表的五帝時代,開創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紀元。21世紀之初,繼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成功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啟動,追尋中華上古文明,五帝時代已經走進我們的視野,正在重建中華上古文明的歷史。

五、河南地處中華文明核心區域,文獻與考古充分表明,新鄭是黃帝出生、創業、建都之地,新鄭黃帝故裏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新鄭具茨山岩畫的發現與研究,進一步印證了黃帝故裏的歷史淵源。『三月三,拜軒轅』,這一悠遠的文化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在新鄭拜祖,無論是傳世文獻還是文物考古,都有充分的支持。

六、進入新世紀,河南省政府、省政協和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着眼於國家文化建設,同國台辦、全國台聯、中國僑聯等連續成功舉辦10屆拜祖大典和9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為主題,立足於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致力於推動海內外炎黃兒女的大團結,凝神聚氣,有效助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大典已經具備了代表兩岸四地和世界華人的廣泛群眾基礎和良好組織架構基礎。在新鄭祭拜黃帝,不僅是時代的要求、歷史的必然,而且是水到渠成,實至名歸。

為此提出以下三點建議:⒈把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辦的新鄭黃帝故裏拜祖大典由省部級主辦升格為國家祭拜,明確每年的『三月三』為國家公拜軒轅黃帝日。⒉站在國家和民族文化建設高度,把新鄭黃帝故裏規劃建設列入國家文化建設工程,使其成為全球華人拜祖聖地,中華民族精神家園。⒊河南省、鄭州市成立專門機構具體承辦國家的黃帝故裏拜祖大典。

專家們希望以黃帝文化國際論壇為平台,進一步加強黃帝文化研究的深入開展,以具茨山岩畫考古研究為重點,進一步做好文物考古研究與保護工作,進一步規範拜祭禮儀,普及推廣黃帝文化,把相關工作做好。

會議認為,我們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歷史時刻,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勇挑重擔,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出席研討會的還有黃帝故裏拜祖大典河南省協調領導小組組長、河南省政協主席葉冬松,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靳綏東,黃帝故裏拜祖大典組委會常務副主任、鄭州市政協主席王璋等河南省、鄭州市領導。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