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89|回復: 0

[汉语言文学] 官话和台湾话问句否定词的比较研究(5)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2-11-7 18: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东南网
官话和台湾话中反映出来的这些古汉语句型的演变,有必要进行周密研究。首先,这些语料表明,句型〈1 〉中较早的句末否定词“否”,因“未”和“无”的使用而推后出现,而且它们在古汉语中一直得到使用,并在大部分古代作品中大量出现。这可以看作是“相竞性变化”(compegting changes )的一个例子。


    这些特殊的“相竞性成分”(competing elements)稍后中和为“无”,直到官话早期才在语音上转化为“么”和“吗”,并延用至今。然而在台湾话中,句型〈1 〉里的“未”、“无”不仅存在而且能独立使用。


    但正如我们在T(,1)到M(,9)中看到的那样,台湾话中“未”的使用更受限制,而且在大多数语境中能被台湾话的“无”和“否”替代。由于台湾话里“未”在如下的句子中的使用受到更严格的限制;比如,吃未了,吃无了,*吃未,*吃无,所以,台湾话里句末的否定词可能最终会被“无”和“否”中和。


    在古汉语中,另一组“相竞性成分”(competing elements)是句型中的疑问语助词“乎”、“邪”、“哉”。尽管在上古汉语的少数例子中能看到“乎”,但这样的疑问语助词在疑问句中是很少见的。疑问语助词“邪”、 “哉”等出现得较晚, 而且在先秦时期(classicperiod)他们大都是作为“乎”的对立物存在着。尽管各种疑问语助词出现的语境不同,但从大部分作品来看,“乎”出现的频率占优势。在官话中,这些古汉语的疑问语助词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诸如“吗”、“呢”这样的疑问语助词,可是台湾话至今仍没有诸如“吗”“呢”这样的疑问语助词,而是依靠句末否定词“无”、“未”、“否”、“móu@①”来表疑问。


    句型〈3〉在台湾话中也是一个常见的结构,它和句型〈2〉的主要区别是句中有一个明显表选择的语素“抑”(或)。T(,1)到M(,9)说明台湾话的正反问句大部分和“抑”的使用有关,然而,官话却倾向于避免使用“抑”或“还”,而且把句型〈2〉进一步压缩为M(,⑵2):V+NEG+V(现在可能是副词或助动词的V除外)。


    台湾话和官话中带否定词疑问句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官话已不再使用句型〈1〉(它带有相竞性选择的否定词), 因为这一句型中的否定词在官话中已中和为“吗”,换句话说,官话已把〈1 〉V+NEG变更为M(1)VP+QP(吗、呢)。与此相似,它也把句型〈2 〉变为M〈2〉(如上所示)。在句型〈1〉中, 官话采用了古汉语的肯定谓语和否定谓语,并把他们压缩为一个句子,正象把古汉语句型〈2 〉中的两个独立的问句压缩成M〈2〉中的一个句子一样。


    6.方言比较与“普遍”句法


    正如我们所讨论的那样,台湾话在词汇中和与句法压缩上都未达到官话那种程度。台湾话保留着古汉语句型〈1〉VP+NEG,其简单正反问句的句末仍使用“无”、“否”、“móu@①”。这些否定仍可被视为“相竞性变化”,而且“否”在出现频率上占优势。从保持肯定部分与否定部分句法上的独立以及持续使用“抑”来看,台湾话许多疑问句的正反性或相对性是十分明显的。


    显而易见,台湾话和官话在诸如正反问句这样的句法结构上的基本差异,使我们对主要汉语方言的“普遍”句法的假设持怀疑态度。通过对古汉语、台湾语、官话进行历时和共时比较,我们发现官话与其远亲古汉语的差距显得更大了,而且在不同结构的差异方面,“普遍”句法这一概念无法调和官话和台的主要分歧。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台湾话和官话在正反疑问句及其他语言现象上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台湾话和古汉语之间有较近的亲合关系,且没有发展到官话那样的程度。


    观察语料及其他语言事实可发现:官话的否定词要少得多,而且在形成问句(尤其是正反问句)和用否定词回答问题时,结构选择上的变化也较少。官话中更为压缩的A不A疑问句显示了一种更为复杂的结构,这恰恰是台湾话中尚未出现的一种创新。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