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06|回復: 0

[論史] 宋代“公租房”背后的廉政故事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2-6-21 17: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未知
人生最基本的四件事,衣食住行,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令人纠结的,无疑是房子问题,今天如此,古代也一样,百姓如此,官员也一样。在宋代,绝大多官员在住房问题上,都属于“夹心层”群体,上不能跟王公宰执攀比,下不愿与市井黎庶仿佛,结果,朝廷建造的官舍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宋代皇帝在给官员发薪水时,相对比较大方,但在解决官员住房问题上,却又显得格外地抠门:不但不分配住房,连唐代曾有的“赐第”老传统也一并取消,在职官员必须自己找房子住。有钱的,尽可以自己建私宅,或者购买宅邸;没钱的,只能租房住,叫“僦舍”,要么赁民宅(廉租房),要么租官舍,官舍就是公租房了。宋代的官舍,袭唐旧制,“屋宇并官所造”,但在管理上比唐代先进,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楼店务”(店宅务)负责出租及修造事宜,其功能相当于近世的房管局。
    由于“夹心层”官员太多,官舍的需求不断膨胀,问题也接踵而至,其中,腐败问题最为突出,主要是管理方在扩建修缮过程中的营私舞弊与中饱私囊,在出租过程中对低品级官员的吃拿卡要等等。与之相反的,却是承租官员跟管理方的针锋相对,出现了许多跟公租房有关的廉政小故事,今天读来,依然颇有启发。
    公租房破了自己修。
    据《宋史》记载,晏殊就曾干过这事。宋仁宗亲政以后,晏殊做了总理大臣。他这个人不是一般的廉政,那是相当的廉政。别的馆阁大臣盖豪宅住,他不,还是照样住公租房;别的士大夫下班爱去茶馆酒楼“嬉游宴饮”泡歌姬,他不,只一心在家与兄弟闭门读书;别的权贵搞裙带关系提携门生故吏,他不,只坚持唯才是举。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等名臣,都是晏殊提拔的。
    晏殊这般不同流合污,令许多“小人权幸皆不便”,开始找晏殊的茬了,他们发动言官孙甫、蔡襄等人弹劾晏殊,说“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啥意思呢?就是说,晏殊曾经让当兵的帮他修缮过公租房,还没给劳务费,属于变相的不正当获利,请朝廷追究他的过错。
    原来,晏殊的公租房年久失修,他深知若交给“楼店务”那帮人维修,恐怕又要走立项、报批、拨款等一系列程序。由于自己是宰相,他们肯定会大把大把地花朝廷的钱,来拍自己的马屁。与其让这帮得空子就钻的家伙从中渔利,不如自己找一帮当兵的干,宁愿自己花钱酒饭管够也值得,起码省却了政府的财政开支。赵炎以为,这就等于如今的军地联手、官员自掏腰包帮国家干活,何罪之有?奇怪的是,仁宗皇帝居然认为晏殊做错了,“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对晏殊降级处分。
    公租房里拒贿金。
    跟晏殊关系不错的欧阳修,在仁宗景v三年(公元1037年),因仗义执言为范仲淹辩护,被贬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当县令,住的也是公租房。刚上任时,欧阳修住在县衙,他这个人比较亲和,名气很大,却不摆架子,当地士绅百姓都喜欢找他喝酒聊天,其中不免有投机钻营者顺便送些金银古玩之类,意图跟欧阳修攀攀交情,混个“名门出身”。
    欧阳修一代儒宗,焉能瞧不出这些人的把戏?但他不愿意当面斥责,因为他认为,小地方的读书人都不容易,本质不坏,只是路子不正确罢了,所以,面子还是要给他们留几分的,这就叫含蓄。为了既能回避受贿,又不影响自己与地方的融洽关系,他决定不再住县衙,搬家去了城南一个不为人知的公租房居住。这一下,立马清静了许多,为此,他得意地作诗曰:“一从僦舍居城南,官不坐曹门少客。”
    这个廉政故事,赵炎读出了这样一些意思: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官员、长者,对待属下或有求于己的行贿者,不能武断地用品行好坏来衡量,而应采取宽容的思维去看待,所谓行贿受贿,受贿者是主因,若官员有意识严格自律,行贿者自然望而却步。
    宁住破房不送礼。
    前文中提到,作为房管局的“楼店务”,在出租公租房的过程中,对一些低品级或失势的官员,经常玩吃拿卡要的伎俩,你出一样的钱,若不送礼,就不给你好房子住。南宋度宗时期的诗人方岳,就曾遇到过。
    方岳为官清廉而刚直,跟权臣贾似道怎么也尿不到一个壶里。他在知南康军任上,不知怎么的,就得罪了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朝廷邸报提前到了邵武,方岳还没到,地方上就已经给他准备了许多小鞋,其中有一只,就是破烂不堪的公租房:你得罪了贾国舅,还想住好房子?如果你知趣给咱送份厚礼,或许还有的商量,毕竟天高皇帝远,贾国舅也不会知道。
    偏偏方岳楞是一位“不知趣”的官,到了邵武就问:我的房子在哪?多少钱一个月?快领我去。管租房子的小吏眼巴巴地等他掏钱相赠,他不但一个大子不送,还乐呵呵地住进了破房子,一住就是三年。
    这房子到底有多破?方岳有诗为证:“僦舍真如百漏船,一番风雨一骚然。从头避席遍迁坐,并手移书已绝编。叹息敢为三宿恋,支吾那得一囊钱。世间事更多如屋,聊复因循过目前”。用“百漏船”形容他的公租房,还遇到风雨就“骚然”,这一份洒脱劲儿,比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怎么样?赵炎认为也差不离儿。
    借住僦舍不扰民。
    一般大官出行地方,轿子锣鼓回避牌,随行人员一大帮,那场面绝对是很热闹很威风的,再加上地方官员迎来送往拍马屁、抬轿子,想不扰民都难。但是,南宋有这么一个大官,却秉承了出行不扰民的原则,宁愿借居公租房,也不兴师动众、铺张浪费,这个大官就是范成大。
    范成大在四川做的是多大的官?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前者是衔,后者是职,相当于军区司令员。岳飞也曾做过制置使的官,二品了。在南宋中后期,地方行政基本也是当地最高军事首脑一把抓,可见范成大在四川地位有多崇高,绝对是老大了吧。但范成大很低调,在廉政上绝不含糊。他在《吴船录》里自序说:“成都及此郡送客毕会邑中,借居僦舍皆满,县人以为盛。”
    翻译成白话就是,有一次从成都出发,送客人走了后,顺便视察了一番民情,没想到不知不觉天就黑了,只好借居僦舍将就一晚算了。估计此处的僦舍,多半还是民间的廉租房,属于大众旅馆一类。让范大人更没想到的是,就连旅馆的床位也满员了。范成大于是和蔼可亲地跟街上老百姓闲聊,百姓也赞叹:这家旅馆生意就是好!
    一个封建时代的大官,出门在外,不带秘书随从,能够自己掏钱住出租房,大概也是自己掏钱买饭吃的,这等廉政作风,如今又有几人能做得到?何为执政之基?这就是。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