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25|回覆: 0

[中國方言] 維吾爾族的語言與文字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07-3-16 1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維吾爾在線
   維吾爾語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 歷史上,維吾爾語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古突劂語階段(7-13世紀);察合台語階段(14-18世紀);近代和現代維吾爾語階段(19世紀-現在)。
現在維吾爾語共有八個元音,二十四個輔音,在形態結構上屬於黏着語類型。維吾爾語的詞彙十分豐富。維吾爾語的詞彙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在突劂語同源詞的基礎上不斷豐富擴大,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從有關民族的語言中吸收大量的借詞。
維吾爾語的借詞主要來自漢語、伊朗語、阿拉伯語、俄語等。其中漢語借詞借入的時間最早,伊朗語和阿拉伯語的數量較多。另外,歷史上也曾吸收過一些蒙古語、藏語和梵語的借詞。
維吾爾語各地區方言之間的語法和詞彙方面的差別很小,只是在語音方面有小的差別,所以新疆各地的維吾爾族在相互交際方面不存在什麼障礙。現代維吾爾語劃分為中心方言、和田方言和羅布方言。在維吾爾語方言中,羅布方言的特點較為突出。
現代維吾爾書面標準語是在中心方言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大約80%的維吾爾人說這個方言。
維吾爾族使用文字的歷史很悠久。九世紀以前曾廣泛使用古突厥文,以這種文字書寫流傳下來的多半是碑銘文獻。維吾爾族使用時間較長和範圍較廣的一種文字是回鶻文。這種文字從8世紀至13世紀(部分地區直到16世紀)在新疆地區和中亞廣泛使用。後來它成為蒙文和滿文的基礎。19世紀中葉,維吾爾人奉伊斯蘭教之後,逐漸改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這種文字經過不斷改進和補充,迄今已成為維吾爾族全民通用的文字。
維吾爾語言

現代維吾爾語是維吾爾民族的共同語言,它是古代維吾爾各部落和其它民族語言共同融合、長期演變、形成發展而來的。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現代維吾爾語標準語以伊犁―烏魯木齊語音為標準音。它與同語族的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烏孜別克語等親屬語言既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自己獨具的特點。
①元音音位有ε、α、φ、o、y、u、i、e8個,前6個元音,是元音舌位和諧的主體。
以舌位和諧為基礎的唇狀和諧已趨於鬆弛。元音和諧表現在兩個方面:詞幹內部元音之間的和諧;詞幹與附加成分之間的元音和諧。元音弱化是現代維吾爾語區別於其它突厥語的重要標誌。
輔音音位有bpwmfzsdtnlr、〓、〓、〓、jgk、〓、xqh24個。輔音有同化和弱化兩種現象。塞音和塞擦音分為清(送氣)和濁(不送氣)兩套;兩個元音之間的清塞輔音有濁化現象。         
③詞幹中的元音和輔音有接後綴附加成分時,有音位脫落的現象。由於音節脫落,形成詞的減縮形式。
④兩個音節以上的詞,維吾爾語像其他突厥語言一樣,重音一般落在最後一個音節上。當詞幹後接後綴附加成分時,重音後移,一般仍落在最後一個音節上。語法主要手段:①按語言特徵,維吾爾語屬粘着型語言。一個詞根可以加幾個後綴表達不同的語法意義,一般是構詞附加成分在前,構形附加成分在後。
實詞分靜詞和動詞兩類。實詞以附加成分為構詞和構形的主要語法手段。靜詞包括名詞、形容詞、數詞、副詞、代詞等。名詞有數、人稱和格的範疇。形容詞有比較級的變化。代詞一般都有格的變化。數詞在作名詞使用時,有數、人稱、格的變化。動詞有語態、能動、否定、疑問、式、時和人稱等語法範疇。有詞幹、人稱形式和非人稱形式等三種形式。詞幹形式有語態和肯定、否定兩種語法範疇,人稱形式與非人稱形式在詞根或詞幹的基礎上構成。
詞與詞之間在句法上的組合關係,大致有四種類型:一致關係、支配關係、附加關係和並列關係。語序一般是: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動詞前,定語在中心詞前。句子按照語氣的不同,可分為陳述、疑問、祈求和感嘆四類;按結構的不同,可分為簡單句和複合句兩類。根據各地維吾爾語的語音、語法和詞彙等特徵,維吾爾語一般分為三個方言區:中心方言、和田方言和羅布方言。中心方言分佈區域最大,東起哈密,西至伊犁,南抵啼什,使用人口約佔總人口的80%。和田方布在莎車以東的和田地區所轄各縣,以及且末、若羌等縣所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19%。羅布方言分佈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以東的尉犁縣大部分地區和若羌縣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佔0.4%。方言的差別主要是語音和詞彙。中心方言(尤其是南部喀什話)與和田方言差別不大,與羅布方言差別顯著。
維吾爾族文字

維吾爾族曾經使用過突厥文、回鶻文和察合台文。突厥文是指古代突厥、回鶻等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種拼音文字。突厥文約由3840個符號組成,其中4個符號代表元音,其餘符號代表輔音。通常是由右向左書寫,詞與詞之間一般用兩點隔開。迄今發現的重要的突厥文碑銘有【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回鶻英武威遠毗伽可汗碑】、【九姓回鶻可汗碑】等。回鶻文亦稱『回紇文』,是古代回鶻人創造和使用的一種文字。它主要是在回鶻西遷新疆後使用。從九世紀末到十五世紀,回鶻文在中亞、新疆等地廣泛使用。蒙古人也曾使用過回鶻文,古代蒙古文便是在回鶻文基礎上創製的。回鶻文約有19 23個字母,字母寫法不定型。其中5個字母表示元音,2個字母表示半元音,其餘表示輔音。早期回鶻文由右向左橫寫,後來改為由上向下直寫。字體分印刷體和書寫體。書寫體又分楷書和草書兩種,楷書用以書寫經典,草書用以書寫一般文書。古代回鶻文文獻留存在現在的有很多,除了著名的【福樂智慧】、【烏古斯可汗的傳說】、【真理入門】等外,還有明代的【高昌館來文】和用回鶻文翻譯的【金光明經】、【大唐三藏法師傳】、【兩王子的故事】、【五卷書】、【伊索寓言】等,以及近幾十年來在甘肅敦煌和新疆哈密、吐魯番等地發現的大批宗教經典、碑刻、雕板印刷品和契約等。
察合台文是十三世紀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操突厥語的民族使用的文字。它是採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突厥民族語言的音素文字,因通行於察合台汗國而得名。這種文字採用了28個阿拉伯字母和其他一些輔助符號,並從波斯文中借用了4個字母。行文由右往左橫寫。字母分單寫、詞首、詞中、詞末4種形式。現存文獻資料十分豐富,包括文史哲、政法、醫藥、天文、地理等方面內容,對研究維吾爾、烏孜別克等突厥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有重要價值。中國維吾爾族現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現行的維吾爾文是在晚期察合台文的基礎上參照其它突厥語民族的文字改進而成的。1937年對察合台文進行改革,制定出以32個阿拉伯字母組成的字母表。遂使一個字母代表一個音位,言文趨於一致。1954年再次改革,制訂了正字法。這套字母共有30個,其中4個圓唇元音由2個字母表示。1965年開始推行過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維吾爾文,有33個字母,其中元音字母8個,輔音字母25個。1976年開始正式使用,其後兩種文字並用。1982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決定全面使用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而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則只作為一種拼音符號保留。
維吾爾文在維吾爾族的文化發展上起了很大作用,並由它保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另外,據20世紀初以來在我國新疆吐魯番盆地發掘的文獻資料中,可以看出維吾爾族中的部分人在歷史上還曾使用過婆羅米文、粟特文、摩尼文、梵文等多種形式的文字書寫過維吾爾語的文獻。不過,這些文字大都用在書寫經典方面。
1959年維吾爾族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方案,於1964年開始推行。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推行維吾爾新文字的條件尚不成熟,為此198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全面使用維吾爾、哈薩克老文字的報告】,於是迄今為止,維吾爾族人民仍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維吾爾老文字。不過,由於長期文化交流,現在不少維吾爾人能使用多種語言文字,特別是城市裏的的維吾爾族知識分子大多會說漢語和使用漢文,很多維吾爾族學習英語,日語,俄語。新疆北部阿爾泰,塔城,原伊犁等地區的維吾爾族一般會說哈薩克語。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