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23|回覆: 0

[中醫養生] 練傳統健身術有講究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2-6-4 00: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傳統健身術,是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靜心寧神來暢達經絡,疏通氣血、和調臟腑,達到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目的的運動養生保健法。它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爲一體。注重和強調機體內外的協調統一、和諧適度。從其鍛鍊角度來看,歸納起來,有幾個原則應在運動中把握。
  動靜結合內外俱練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是意守、調息、動形的統一。這三方面,最關鍵的是意守,只有精神專注,方可寧神息,呼吸均勻,導氣血運行。三者關係爲以意領氣,以氣動形。這樣,在鍛鍊過程中,內練精神、臟腑、氣血;外練經脈、筋骨、四肢,使內外和諧,氣血周流,機體就可得到全面鍛鍊。
  古代養生思想有『宜動』、『宜靜』兩種不同觀點,兩者都源自道家。唐代孫思邈主張『唯無多無少,幾乎道矣。』即不宜多動,亦不宜多靜。元代朱丹溪提出『天主生物,故恆於動;有人此生,亦恆於動。』指出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是『動』多『靜』少。『動』爲陽,『靜』爲陰,一切物質的運動發展,以陽爲主導,時刻處在『陽動』的狀態。從運動保健角度來說,運動時,一切順其自然,進行自然調息、調心,神態從容,摒棄雜念,神形兼顧,內外俱練,動於外而靜於內,動主練而靜主養神,把動靜結合作爲運動保健的原則。
  強度適宜不宜過量
  運動養生是通過鍛鍊以健身,鍛鍊時需要根據個人情況掌握運動量的大小。運動量太小則達不到鍛鍊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則超過了機體耐受限度,反而會使身體因過勞受損。運動量的測定,往往以運動者的呼吸、心跳、脈率、氧氣消耗量等作爲客觀指標,並且結合運動者自己的主觀感覺加以全面測量。如果運動之後,鍛鍊者食慾增進,睡眠良好,情緒輕鬆,精力充沛,即使增大運動量也不感到疲勞,這是動靜結合、運動量適宜的表現。反之,如運動後食慾減退,頭昏頭痛,自覺勞累汗多,精神倦怠者,說明運動量過大,應適當酌減。如減少運動量後,仍有上述症狀,且長時間疲勞,則應做身體檢查。
  早晚鍛鍊習慣而定
  運動一般以早晨爲最好,早晨空氣新鮮,到室外運動鍛鍊,讓休息一夜的肢體爲一天的活動做些準備。也有人喜歡在晚上睡覺前練功鍛鍊,這是各人運動的習慣。如在飯前運動,運動後至少要休息半個小時後才能用餐;飯後則至少要休息一個半小時以上才能鍛鍊。爲了避免鍛鍊後過度興奮而影響入睡,應該在臨睡前2小時左右結束鍛鍊。
  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各人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年齡階段、體質與運動量的配合,選擇相適宜的運動方法和運動量來進行日常的運動鍛鍊。有慢性病者可選其中的幾式,對疾病有針對性地鍛鍊,由少逐漸增多,增加運動量。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可重複鍛鍊,打兩遍三遍來增加運動量,以取得有效的健身效果。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跑步等,不需要藉助任何器具,也不需要特定的場所,在公園、廣場、街道、空地、屋前、走廊等處均可,當然,室外林木繁茂、空氣新鮮的地方更爲理想。
  鍛鍊身體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經常而不間斷。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的效果。因此,運動養生不僅是身體的鍛鍊,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鍛鍊。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