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4|回复: 0

[儒家文化] 求学,应当以行这五件事为本

[复制链接]
刘余莉 发表于 2023-7-1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学,应当以行这五件事为本

求学,应当以行这五件事为本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我们看到这一章都非常熟悉,因为《弟子规》是以这六句话为纲,再分了具体的条目。“弟子”,在《论语正义》上说:“弟子者,对兄父之称,谓人幼少为弟子时也。”意思是说,对父称子,对兄称弟。“弟子”主要是指人幼少作弟子的时候,当然“弟子”也是就学生而言。在《论语讲要》上,李炳南老居士就这样写道:“弟子,求学之人,学必有师,故称弟子。”所以弟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学生。

入则孝”的意思就是在家里必须孝养父母,使父母身心俱安;

出则弟”,这个“弟”,也作竖心旁加弟,音悌(tì),出外求学或者做其他的事,则行悌道。这个“悌”在皇侃的注释上说“善兄为悌”,善事兄长就是悌;刑昺给它解释为“弟,顺也”。如果一个人在家能够孝敬父母,必然能够敬顺兄长,善事兄长,因为这是父母所希望的。把这种善事兄长的敬顺之心推而广之,到外出求学的时候,做事的时候,对待比自己年长的人都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敬顺,这个就叫做“悌”。

谨而信”,在《周易》乾文言上有这样一句话“庸言之信,庸行之谨”,这就是告诉我们,言语要讲信,行为要讲谨,所以“谨”是对行为的要求“信”是对言语的要求。

泛爱众”,就是博爱众人也。与众人相交往的时候,要注重博爱,这是培养一个人平等之心、宽容众人的德行,只有能够做到广泛地博爱众人,才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仁”就是“择仁者而亲近之”。前面泛爱众,没有讲要有所选择,但是要从仁者学习就必须有所选择,看看这个人是不是有仁德的人。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就是实行上面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五事,这些就叫做“行”。把这五种事做好之外,就是余力。弟子求学,当以行此五事为本,应该先怎么样学呢?应该先学“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把这五种事作为学习的根本,这就告诉我们无本之文不可取”,没有学好这几件事,专学了一些古代的经典,这是不可取的。这个“学文”,马融的注解说“文者,古之遗文”,这个“文”是指古代遗留下来的经典。刑昺的《注疏》进一步明确,他说:“注言古之遗文者,则《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也”,他就把这个“文,古之遗文”具体化为六经,这是这几条基本的含义,后面的讲解我们会一句话一句话地来学习。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