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0|回覆: 0

[儒家文化] 道德教育真能像古聖先賢所說的起到效果嗎?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6-1 1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非佞折獄,惟良折獄,罔非在中。非口才可以斷獄,惟平良可以斷獄,無非在中正也。哀敬折獄,咸庶中正。當矜下民之犯法,敬斷獄之害人,皆庶幾必得中正之道也。其刑其罰,其審克之。其所刑,其所罰,其當審能之,無失中正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蔡沈【書集傳】:『佞,口才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並非巧言善辯之人能斷案,只有良善之人才適宜斷案,無不在於存心中正。非口才可以斷獄,惟平良可以斷獄,無非在中正也。不是靠口才方能斷案,只有靠公平良善才可以斷案,無不在於存心中正。以哀憐恭敬之心判決案件,差不多能達到中正。當矜下民之犯法,敬斷獄之害人,皆庶幾必得中正之道也。應當哀矜下民觸犯法律,恭敬謹慎地斷案,以防害人,都應力求合於中正之道。究竟是按『五刑』判處還是按『五罰』處理,要詳審地斷定。其所刑,其所罰,其當審能之,無失中正也。是用刑,還是用罰,應當詳察明審,不失其中正。

道德教化還是刑罰法治?

道德教化還是刑罰法治?

【群書治要·尚書】中把【呂刑】放在最後,說明在治國理政中,刑罰是不得已才採用的手段,即使使用刑罰,也仍然懷著仁慈、惻隱之心,就像父母對待生病的孩子一樣。當然,仁慈、惻隱並不是姑息,就像孩子做錯事也要被父母教訓一樣,目的是讓他引以爲戒,下次不再犯同樣的問題,這就是『刑期於無刑』。孔子也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孔子判案和其他法官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根據案情公平地處理。但是,孔子與其他法官的不同之處在於,希望達到沒有訴訟的結果。怎樣做才能不起訴訟?那就要防患於未然,興起倫理道德教育,人都被教成好人,都能按照倫理關係中的責任、本分盡職盡責,具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品行,就沒有人再觸犯刑法了。

【群書治要·漢書】中說:『今廢先王之德教,獨用執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難成也。』聖王治理國家都是按照天地之道來治理,天道好生而惡殺,所以聖人一定是把道德教化作爲要務,而把刑罰設置得非常簡單。現代廢除了古聖先王的道德教化,僅用執法的官吏制裁人民,而想讓道德教育化被四海,這是很難成就的。那麼,道德教育真能像古聖先賢所說的一樣起到效果嗎?

【史書】中記載,孔子剛接手中都時,中都是一幅破敗的景象:遊民、乞丐、盜賊多,社會風氣敗壞。孔子擔任中都宰之後,推行禮樂教化,凡是飲食起居都有禮的要求,還制定很多養生送死的禮,讓大家言行舉止都合乎禮。對原有的書吏、差役進行教育,以仁德教民,改善社會風氣。設立鄉校,給人以禮儀道德的教化,讓人們從少年開始就能夠進入鄉校讀書。此外,還提倡節儉,革除奢侈的惡習。

所以,禮是從根本上培養人的感恩心、同情心、恭敬心、廉恥心,如果大家的言行舉止都符合禮,社會自然就井井有條。所以,禮樂的教化不可思議。禮和法相比,不僅規範了一個人外在的行爲,還培養了一個人的道德感、羞恥感,潛移默化地培養人的恭敬心、感恩心、同情心。所以,禮樂教化強調的是治人心,而不僅專注於懲罰人外在的行爲。

孔子治理中都不到一年就得到大治,百姓安居樂業。後人在描寫中都的治理時這樣讚嘆:『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途,夜不閉戶,路無拾遺,器不雕偽。行之一年,四方則焉』。

『長幼異食』,古人講究長幼有序,尊敬長者,老者和幼者吃不同的食物,有時不在同一桌吃飯,在不同的位置吃飯。

『強弱異任』,身體強壯,身體虛弱或有病的,老年人和年輕人的任務不同,這也顯示了真正的平等。如果身強力壯的人和身體虛弱、有病的人承擔同樣的任務,這反而不公平。所以,中國很早就體現出對弱勢群體的幫助和體恤。

『男女別途』,中國人特別講究防微杜漸,不讓男女有過多輕易的接觸機會。很多人可能會認爲這是封建禮教,不以爲然,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初,很多人都向西方學開放的觀念,『開放』實際是加著引號的,認爲封建禮教是落後的思想,女子穿得越來越裸露,男女之間越來越肌膚相接,結果出現很多婚外戀、離婚率上升、未婚同居的現象,家庭也越來越不穩定。所以,禮教不是貶義的,禮教可以起到防患於未然、防微杜漸的作用。

中國古人對人的欲望認識得非常清楚,把人的欲望比作深淵,欲望一引發出來沒有底極。所以要防微杜漸,不要給男女太多容易接觸的機會。但是現代人崇洋媚外的風氣比較重,不知道西方人和中國五千年的禮義之邦相比,都是未經禮樂教化、未開化的民族,不懂得防微杜漸,人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最後導致社會人倫關係混亂,寡廉鮮恥,人慾橫流。所以孔子說『思無邪』,不要引起人們邪曲不正的欲望。像戲劇、歌舞、小說、電影、電視劇等文藝作品都要保持『思無邪』的理念,引導人們樹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的觀念。古人把禮比作洪水的堤壩,如果把堤壩廢除了,就會導致洪水泛濫,造成很大的危害。如果認爲禮沒有用,而把它廢除,結果就是人慾橫流。所以孟子說:『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器不雕偽』,晚上睡覺不用關門也很安全,不像現在的防盜門越來越厲害,人們還感覺不安全。『路不拾遺』,路上丟的東西沒有人撿起來,爲什麼?因爲人們知道丟的人會很著急,還會回來找。『器不雕偽』,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沒有假冒偽劣產品,都是真材實料。

一年之後,中都的治理成爲四方各地效法的榜樣,大家紛紛來學習。後來,魯定公把孔子調回國都升任司寇,孔子離開中都時,老百姓傾城相送,東門外十里人巷,人們排著隊戀戀不捨,含淚和孔子道別。因此,孔子所講的禮樂教化,確實可以把國家、社會治理好。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