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00|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心得] 3.4 凡事要適度,有節制,禮法也是這樣,不能繁瑣化,也不能簡易化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2-12-26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八佾】第四章: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現代漢語
本章用現代漢語怎麼理解呢?
林放請教禮法的根本,孔子說,『這個問題重大了。禮法,與其奢侈繁瑣,寧願節儉適度;對於喪禮,與其簡易省事,寧願充分表達哀傷。遵行禮法,要的是體現事物的道義啊。』
論語新解·八佾篇】林放問:『什麼是禮的本原?』先生說:『你所問,意義大了。一切的禮,與其過於奢侈,寧過在節儉上。喪禮與其過於治辦,寧過在哀戚上。』
論語譯註·八佾篇】林放問禮的本質。孔子說:『你的問題意義重大呀,就一般禮儀說,與其鋪張浪費,寧可樸素儉約;就喪禮說,與其儀文周到,寧可過度悲哀。』

理解思路
本章的理解要點有哪些?
一、在【學而篇】第十二章『禮之用,和為貴』第十三章『恭近於禮,遠恥辱也』,我們已經學習過:禮是義的表現,義是禮的本質。先王制定禮法,目的就是要表達、體現、維護事物的道義。通過禮法節制我們的行為,以使我們的處事方式、過程,都不違背事物的道義,以達到和諧的狀態。
二、林放問禮的根本,孔子不直接告訴林放禮的根本是義,主要是怕他不明白義是什麼,以及為何說義是禮的根本,所以用日常生活中的禮法案例來告訴他,禮法的主要作用是適度的節制,以充分的體現事物的道義。所以,禮法應當如何節制,如何制定,就要看如何才能體現事物的道義。就好像一棵樹,枝葉能長成什麼樣,完全要看它的根本有多發達。
三、總體而言,禮法是剛好能體現事物的道義就可以了,所以不要太過繁瑣,也不要太簡易。這個『剛好能體現』,就是『剛好夠用』,就是『儉』;『奢』就是繁瑣了、多餘了、過度了。喪禮,目的是給父母,給祖先盡最後的孝,向他們表達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以及他們的恩義,並將他們的恩義,傳承給子子孫孫永不終結。所以喪禮不需要奢侈,也不能太簡易,太簡易就無法體現後代與祖先之間的道義。
四、在現代社會,傳統的喪禮被政府以迷信的理由強制簡化了,其後果就是人民對於孝悌,對於家庭,對於祖先的觀念逐漸淡化;甚至,由於不能親身體驗作為子孫,與父母、先祖之間的道義,而對孝悌的理解,產生變異。而【論語·學而】第二章就警告我們了:『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伴隨着人們孝悌觀念的淡化、變異,仁義也從人民的稟性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無限的貪慾。

中心思想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禮法的制定和執行,要適度、節制,以能體現事物的道義為標準。

思維啟發
那麼,本章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一、要有節制、適度的思維。多加一點沒必要,減少一點又不行的時候,就是剛好、節儉。
二、事物的道義、義理,是禮法的制定標準,也就是我們的處事原則。

詞語注釋
林放,魯人,或謂孔子弟子之一。
易,【禮記·檀弓上】云:『子路曰,「吾聞諸夫子: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可以看做『與其易也,寧戚』的最早的解釋,『易』有把事情辦妥的意思,如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因此這裏譯為『儀文周到』。按:從【禮記·檀弓上】所說,這裏的『易』應該是指『禮不足』,『禮不足』明顯就是禮法過於簡省,沒有達到節儉的效果,起不到體現『親親』的道義。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