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0|回復: 0

[道学研究] 诸葛亮【将苑】卷1诗解8重刑威心善将禁礼劝信审因人势人力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5-7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诸葛亮【将苑卷1诗解8重刑威心善将禁礼劝信审因人势人力
题文诗:
吴起曰: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帜也者,
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以声,
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
不可不严.三者不立,士可怠也.是乃:
将之所麾,莫不心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古善将者,有四焉:示以进退,故人知禁;
诱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以是非,故人知劝;
决以赏罚,故人知信.禁礼劝信,师之大经,
未有纲直,而目不舒.故战必胜,攻必取.
庸将不然,退不能止,进不能禁,与军同亡;
无劝戒则,赏罚失度,人不知信,贤良退伏,
谄顽登用;是以,必败散也.因人之势
以伐恶则,黄帝不能,与争威矣.因人之力,
以决胜则,汤武不能,与争功矣.若能审因,
加之威胜,则万夫之,雄将可图,四海英豪,
制矣.除暴安良,隆礼重法,明辨是非,
爱憎分明,抱道处势,顺应民心,利民为本.

  【原文】      
重刑吴起曰: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1]耳威以声,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严。[2]三者不立,士可怠也。[3]故曰,将之所麾,莫不心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矣。[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吴起:战国时兵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善用兵。初任鲁将,继任魏将,屡建战功,被魏文侯任为西河守。文侯死,遭陷害,逃奔楚国,初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不久任令尹,佐楚悼王实行变法。『明法审令』,『要在强兵』。『废公族疏远者』,强迫旧贵族到边远地区开荒。『捐不急之官』,裁减冗员,整顿统治机构。他的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曾北胜魏国,南收扬越,取得苍梧(今广西东部)。楚悼王死,被旧贵族杀害,变法失败。【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四十八篇,已佚。今本【吴子】六篇系后人所托。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因借以指军事。【礼记·乐记】:『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金铎:军中的两种乐器。金,金声,即钲声。古代军中的种乐器。鸣钲以代为号令。【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铎,古代乐器。形如铙、钲而有舌,是大铃的一种。盛行于春秋至汉代。【周礼·夏官·大司马】:『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旌帜,【诸葛孔明全集】作『旌旄旗帜』。
[2]清:单纯,不杂。明:表明;显明。【荀子·非相】:『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战国策·齐策】:『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
[3]怠:轻慢;怠慢。三者不立,【诸葛孔明全集】作『此三者不善』。士可怠也,【诸葛孔明全集】作『害可待也』。
[4]麾:通『挥』。指挥;号召。【书·牧誓】:『王左杖黄铖,右秉白旄以麾。』莫不心移,【诸葛孔明全集】作『莫不必移』。莫不前死矣,【诸葛孔明全集】作『莫不必至』。后加『将之所期,莫不必死也』九字。
【译文】
吴起说:『军队中敲击鼙鼓、金锋的目的,在于引起士卒在听觉方面的敏锐注意力,听从指挥,挥舞旗帜,在于集中士卒在视觉方面的注意力,而各项法规、禁令及刑罚的目的在于管理士卒,节制士卒的行动。』在军队中,用声音引起士卒的注意,要求士卒听从指挥时,发声的器具必须音质清脆宏亮;用旗帜来指挥士兵作战时,旗帜的颜色要鲜明、醒目;用刑罚、禁令来约束士卒的行动时,执法必须公正、严明。如果做不到上述三点,军容就会紊乱,士卒就会涣散、懈怠。所以说,在指挥部队的问题上,应该达到这样的程度:只要将帅的指挥旗帜挥舞摇动,部下就会英勇前进,只要将帅的命令一下,所有的士卒就会同仇敌忾,拼死上前,报效国家。
【原文】      
善将  古之善将者有四,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1]禁、礼、劝、信,师之大经也,未有纲直而目不舒也。[2]故能战必胜,攻必取。[3]庸将不然,退则不能止,进则不能禁,故与军同亡;无劝戒则赏罚失度,人不知信,而贤良退伏,谄顽登用;是以战必败散也。[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仁义:儒家伦理思想。【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认为仁义的思想是人生而固有的道德。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论语·为政】:『齐之以礼。』信:诚实;不欺。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孟子·尽心下】),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此后,『信』成为儒家着重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古之善将者有四,【诸葛孔明全集】作『古之善将者有大经』。故人知禁,【诸葛孔明全集】作『而人知禁』。诱之以仁义,【诸葛孔明全集】作『陈之以德义』。故人知礼,【诸葛孔明全集】作『而人知礼』。故人知劝,【诸葛孔明全集】作『故人知动』。决之以赏罚,【诸葛孔明全集】作『令之以赏罚』。故人知信,【诸葛孔明全集】作『而人知信』。
[2]大经:最重要的行为规范。经,常道;规范。【礼记·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孟子·尽心下】:『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未有纲直而目不舒也:没有主要的纲领确定了,细小的问题还不能治理的。纲,事物的总要。目,孔眼,比喻事物的次要部分。舒,伸展,舒畅。禁、礼、劝、信,【诸葛孔明全集】作『禁礼动信』。【诸葛孔明全集】无『未有纲直而目不舒也』九字。
[3]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因此一定能够在战胜中取得胜利。攻必取,【诸葛孔明全集】作『敌必取也』。
[4]贤良退伏: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就会离开军队去归隐。退伏,离去藏匿。谄顽登用:谄媚顽劣的人升官被重用。庸将不然,【诸葛孔明全集】作『庸众不然』。退则不能止,【诸葛孔明全集】作『退而不能止』。进则不能禁,【诸葛孔明全集】作『进而不能禁』。故与军同亡,【诸葛孔明全集】作『善恶混同』。无劝戒则赏罚失度,【诸葛孔明全集】作『士无诫劝赏罚不均』。而贤良退伏,【诸葛孔明全集】作『故贤良退伏』。谄顽登用,【诸葛孔明全集】作『而谄谀进用』。
【译文】
从古至今,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用兵的原则有四点:令出如山,向部下讲明什么是进,什么叫退,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用仁、义的思想教育部下,使士卒能知书达礼;告诫部下明辨是非,使士卒能互相勉励,规过劝善;严格赏罚,使士卒不敢涣散,有信用,上述四点基本的原则:禁、礼、劝、信是部队中的重要规范,如果彻底做到了这四点,就好象主要的支架已经搭好,其它的细微末节也就自然地顺展开来,有了法规,具体的内容也就明晰了,这样军队就能战必胜,攻伐时得其所需。无能的将领做不到这四点:没有规制,一旦下令撤退,士卒不听指挥,抱头鼠窜;而下令进攻时,则没有节制,步调不一,甚至纷纷逃避,怠慢拖延,全军也就难逃灭亡的下场;劝戒不明,赏罚无度,失信于士卒,上下不能一心,贤德之人纷纷远走,谄媚狡猾的小人得势,这样的将领带出的部队,一定会每战必败。
【原文】
审因[1]夫因人之势以伐恶,则黄帝不能与争威矣。[2]因人之力以决胜,则汤、武不能与争功矣。[3]若能审因而加之威胜,则万夫之雄将可图,四海之英豪受制矣。[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审因:细究原因。
[2]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子。相传炎帝扰乱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击杀蚩尤。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传说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现存【素问】一书,即系托名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相传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黄帝又被战国时黄老学派推崇为始祖。今国人自称炎、黄子孙,即指他与炎帝。
[3]汤: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或称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商朝的建立者。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南)。原为商族领袖,与有莘氏通婚,任用伊尹执政,积聚力量,准备灭夏。陆续攻灭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北)、夏的联盟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等国,经十一次出征,成为当时强国。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武:即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继承其父文王遗志,联合庸、蜀、羌等族,率军攻商。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之战,取得大胜,灭商,建立西周王朝,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
[4]可图:可以谋取。【战国策·秦策四】:『韩魏从而天下可图也。』受制:被控制。若能审因而加以威胜,【诸葛孔明全集】作『善以审因而加之威信』。四海之英豪受制矣,【诸葛孔明全集】作『而四海之英豪可制矣』。
【译文】
如果能顺应百姓的心愿来征伐邪恶势力,就是黄帝也不能与这样的行为相比,如果能借助百姓的力量,群策群力获得胜利,那么就是商汤、周武王也不能与这样的功劳相比。在此基础上,审时度势,以德威服人,则在下的各路英雄都会屈服这样的将帅之下,四海之内,各方豪杰则也会甘心受到节制。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