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49|回覆: 0

[儒家學說]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20-4-5 22: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延章按:事事恭敬,不怠以他由,則無咎矣,無咎則無侮於人;視事寬以多維,蘇子曰『橫看成嶺側成峯』,一山而或嶺或峯,異維之所見也,無是非之定論矣,是以寬則見眾之所見;一言不果,人必疑之,二言不果,人必防之,三言不果,人必棄之,言而必果,人則樂從其言;敏於事者,察微知細,防微杜漸,一覽全局,徐徐而略,故能成其功也;於人恩惠,是謂俠義,俠義之利,屈眾徒命。

【論語陽貨篇】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原文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恭寬信敏惠

恭寬信敏惠

白話譯文

子張向孔子請教什麼是仁。孔子說:『能將五方面推行於天下,這就是仁啊。』子張又問到:『請問哪五方面?』孔子說:『恭敬、寬厚、誠信、敏速、恩惠。恭敬就不會受侮,寬厚就能得民心,誠信就能獲得人之倚任,敏速就能獲得成功,施恩惠就能領導別人。』

注釋

仁:人道之事也。具體來看,如竹氏所說:『此,是治天下之仁,故以五者為仁之作用。』

五者:五方面。朱子:『五者之目,蓋因子張所不足而言耳。』

於天下:指能面向整個天下。朱子:『猶所謂雖之夷狄不可棄者。』

侮:侮辱、侮慢。不侮,不被侮慢。江熙:『自敬者,人亦敬己也。』

得眾:獲得民心。【四書解義】:『寬以待物,則有容人之量,人自然心悅誠服矣。』

任:獲得人之任用。朱子:『任,倚仗也,又言其效如此。』【四書解義】:『一於誠信,則人皆倚賴於我。』

敏:敏速、敏疾。孔安國:『應事疾則多成功也。』【四書解義】:『勤敏作事,則無因循苟且之病,而事無不濟矣。』【正義】:『敏,疾也。【管子·形勢】云:「朝忘其事,夕失其功。」是言治事當敏疾也。』

惠:恩惠。江熙:『有恩惠,則民忘勞也。』【四書解義】:『恩澤及人,則人之蒙我惠者,皆有感戴之心,而無不樂為我用矣。』【正義】:『惠者,仁也,謂以仁心行仁政也。【書·皋陶謨】云:「安民則惠,黎民懷之。民懷其上,故足使之也。」』

先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明仁也。孔子略言為仁五者之名也。己若恭以接人,人亦恭以待己,故不見侮慢。行能寬簡則為眾所歸也,有信則人所委任也,應事敏疾則多成功也,有恩惠則人忘其勞也。

【論語集說】曰:恭則不侮人,故人亦不侮之;寬則能容人,故人亦歸之;信則不疑,故人為之任;敏則不滯,故事以之立;惠則人懷之,故足以使人。

【四書解義】曰:心不慢而恭,心不褊而寬,心不偽而信,心不怠而敏,心不刻而惠。凡此皆理之所在,特患不能行耳。信能行此五者於天下,則仁豈外是哉?蓋仁,人心也。無刻不與天下相應接,無處不與天下相感通。由其心體周流,所以物我無間

張敬夫曰:能行此五者於天下,則其心公平而周遍可知矣,然恭其本與?

鄭汝諧曰:問仁而告以求諸內,可也;今告以能行五者之於天下,無乃求之於外與?蓋子張務外者也,因其務外也而以能行五者告之,若曰行於外者皆本於中,其中歉焉而求之於天下,未見其可也。欲不侮必本於恭,欲得眾必本於寬,欲任人必本於信,欲有功必本于敏,欲使人必本於惠。張也欲務外乎?求諸外而未能不侮,未能得眾,未能人任,未能有功而使人,則在我者必有所不足也。張也以是求之,則心不外馳,斯可以言仁,所以深救其務外之失也。

劉宗周曰:君子求仁於吾心,而得行之之脈焉,恭寬信敏惠是也。

陳祥道曰:孔子言為仁,則曰恭寬信敏惠,而不及公;言為政則曰寬信敏公,而不及恭惠。蓋公者,王道之端,而非子張之所及;恭惠者,仁體之末,而非為政之所先也。於為政曰信,則民任焉;於為仁曰信,則人任焉。夫恭者,為仁之始;使人者,為仁之:故始之以恭,終之以使人。孔子論子產之道,始之以其行己也恭,終之以其使民也義,與此同意。

周宗建曰:子張堂堂氣習,只在仁中討得些虛光景、搭得些虛界子,卻不習實實下手加功。別處論仁,是要斂將進去;此處論仁,是要做將出來。其能做出去處,正是真心含蓄處也。

【魯岡或問】曰:孔子答子張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非言君相之事與?曰【九經】所言,何一非君相事?身有顯晦,盡性之學無顯晦五者一也,天下之人心一也,布衣君相有何分別?雖感應之遠近,視地與位之崇卑,而要之可近即可遠。感而不應者,行未實也

竹添光鴻曰:,是治天下之仁,故以五者為仁之作用。子張一生病痛,只是務外,夫子因病立方。蓋恭寬信敏惠,總是仁之隨在異名耳。而言之,曰恭寬信敏惠;而言之,只是一仁,仁不在恭寬信敏惠之外。止說個『仁』,卻渾淪無可下手。(按:夫子總是指引出大方向,也給出具體做法,以便於後學入手做起來。)

唐文治曰:此章子張蓋問政治中之行仁,非欲以心體中求仁,是以夫子告之以,言而不言也。然用必本於體,故子張請問其目,夫子即以恭寬信敏惠告之,出於心理中之敬與愛也。

【附錄】

李氏曰:此章與六言、六蔽、五美、四惡之類,皆與前後文體大不相似。

【集注考證】曰:『孔』字衍,疑此等處,鄭氏多依【齊論】。

【論語述要】曰:此章書法與前後文不類,夫子答語一似答問政,與平時答問仁亦不類,與向來答子張欲其鞭辟近裏着己者亦不類。【七經考文】云:『古本曰上有對字。』則又不知系答何人之問矣。

程樹德曰:此章疑系【齊論·子張篇】文,錯簡在此。其體裁與『五美四惡』相同,不應闌入此篇,疑莫能明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義疏】【論語全解】【論語學案】【論語新解】【論語正義】【論語集釋】【論語集說】【論語大義】【論語札記】【論語集注考證】【論語述要】【論語商】【論語意原】【論語會箋】【四書解義】【魯岡或問】。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