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6|回覆: 0

[儒家學說]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

[複製鏈接]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6-27 0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白話譯文

子張向孔子請教說:『一個士怎麼做,才可以稱得上是通達呢?』孔子說:『你所謂的通達是什麼呢?』子張回答說:『在諸侯之國有名聲,在大夫之家有名聲。』孔子說:『這是名聞之士,不是通達之士。通達之士,品性正直而且好行義事,察人言語並且觀察神色,思慮行事能謙下待人;在諸侯之國通達,在大夫之家通達。那種求名聲之士,外貌看起來仁義而行為卻相違背,對此心安理得、毫無疑惑;在諸侯之國有名聲,在大夫之家有名聲。』

注釋

士:有德之稱。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周時,人分為五: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

何如:怎麼、怎樣。

斯:這、此。

達:通達、顯達。錢穆:『必先立,乃能有達。』朱子:『達者,德孚於人而行無不得之謂。』唐文治:『達有實心,有實行。』按:內有諸己,才會通達於外。

爾所謂:你所說的。

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在邦指在諸侯處做官,在家指在卿大夫處做官。家,大夫之家。【註疏】:『言士有德行,在邦臣於諸侯,必有名聞;在家臣於卿大夫,亦必有名聞。言士之所在,皆有名譽,意謂此為達也。』

是聞也,非達也:聞,有名譽、名聲,指名聲流於外,使人知道,而內無實、熱衷於追求浮名。達則內有己,與浮名判若天壤。

【正義】:『若夫聞者,多是虛偽,故以仁之美德而色取之,不顧其行違也。身居於仁,而若無所疑也。如此以得名譽,是之謂聞。』朱子:『聞與達相似而不同,乃誠偽之所以分,學者不可不審也。』

質直而好義:內主忠信,品質、品性正直,愛好做義事。

色:容貌,神色。

慮以下人:即『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為人柔順謙卑。【註疏】:『其念慮常欲以下人,言常有謙退之志也。』【正義】:『所謂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者也。』唐文治:『所謂「慮以下人」也,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君子處憂患之世,能和而至、尊而光,則無所不達矣。』

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因為其謙退,故所在通達。

色取仁而行違:色取仁,外貌裝作仁人的樣子。行違,行為卻違背仁。錢穆:『既無質直之姿,又無好義之心,無之己而僅求之外,斯無行而不違乎仁矣。』

居之不疑:處於這種狀態,對自己毫無反省,自以為是,所以不會懷疑、疑惑於自己。

夫聞也者:此等人專意務外,欺世盜名,其心自以為是,無所愧作,人亦信之,故在邦必聞,在家必聞。然虛譽雖隆,而實德則病,誤己害世,有終其身為聞人而己不知羞,人不知非者,其為不仁益甚矣(錢穆)。【註疏】:『言佞人黨多,妄相稱譽,故所在皆有名聞也。』

先賢註疏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辨聞與達有誠偽之分也。

李炳南曰:子張所解的達,即在邦國做事,一國之人必聞其名;在大夫之家做事,大夫全家之人必聞其名。孔子先指出子張所解的不是達,那只是聞。繼則說明何謂達、何謂聞。一個人要是通達的話,他的本質必然正直,而且好行義事,察人言語而知人心意,觀人顏色而知人之七情。一個自心通達的人必能通達他人之心。自知而又知人之後,即須『慮以下人』,果能居於人下,就是謙讓而不傲慢,然後無往而不通達。【周易·謙卦】六爻皆吉,其故在此。有道之人藏名或逃名,小人則爭名或沽名。

【論語正義】曰:『達』者,通也。通於處人處己之道,故行之無所違阻。所謂『忠信篤敬,蠻貊可行』,即『達』義也。『質直而好義』者,謂達者之為人,樸質正直,而行事知好義也。『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者,言心存敬畏,不敢忤慢人也。如此,則攸往咸宜,雖不求名譽,名必歸之。

李光地曰:質直則存忠信,好義則能徙義,此是有實德實行者,而又不敢徑情直行,察乎人情,思其所以處之者,而退讓以下之,此所以誠孚行着,而邦家必達也

【論語註疏】曰:此章論士行。佞人色則假取仁者之色,而行則違之,安居其偽而不自疑也。

繆協曰:世亂則佞人多,黨盛則多聞,斯所謂嘆衰運,疾敝俗。

朱子曰:聞與達相似而不同,乃誠偽之所以分,學者不可不審也。故夫子既明辨之,下文又詳言之。內主忠信,而所行合宜;審於接物,而卑以自牧。皆自修於內,不求人知之事。然德修於己而人信之,則所行自無窒礙矣。善其顏色以取於仁,而行實背之,又自以為是而無所忌憚。此不務實而專務求名者,故虛譽雖隆而實德則病矣。

程子曰:學者須是務實,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更學何事?為名而學,則是偽也。今之學者,大抵為名。為名與為利,雖清濁不同,然其利心則一也。

【韓李筆解】曰:此並戒堂堂乎張,不貴必聞,在乎必達。

尹氏曰:子張之學,病在乎不務實。故孔子告之,皆篤實之事,充乎內而發乎外者也。當時門人親受聖人之教,而差失有如此者,況後世乎?

徐英曰:質直者,學之基也。然質直而不知好義,則恐行無所准,猶善人之未學也。子張之為人,倜儻而好勝。倜儻者,或忍於事;好勝者,不能下人。故又教之以『察言觀色』,而思所以下人也。

錢穆曰:不矯飾,不苟阿,在己者求有以達於外,而柔順謙卑,放人亦樂見其有達。既內守以義,又能心存謙退,故能謙撙而光,卑而不可逾,此聖人處世之道,即仁道

沈居士曰:達者德立行成,聞者有名而已。夫君子深淵隱默,若長沮、桀溺、石門晨門,有德如此,始都不聞於世。近世巍巍蕩蕩,有實如此,而人都不知,是不聞世,並終然顯稱名,則是達也。聞者,達之名;達者,聞之實。有實者必有名,有名者不必有實。實深於本,聞浮於末也

【大戴禮記】曰:弟子問於曾子曰:『夫士何如則可以為達矣?』曾子曰:『不能則學,疑則問,欲行則比賢,雖有險道,循行達矣。今之弟子病下人,不知事賢,恥不知而又不問,欲作則其知不足,是以惑暗終其世而已矣,是謂窮民也。』

附錄

段玉裁曰:『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數始一終十,學者由博返約,故云「推十合一」。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惟以求其至是也。若一以貫之,則聖人之極致矣。』

【論語註疏】曰:馬(融)曰: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此【周易•謙卦•彖辭】也。言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卑者有謙而不可逾越。引證士有謙德則所在必達也。

【漢書•王莽傳贊】曰:王莽始起外戚,折節力行,以要名譽。宗族稱孝,師友歸仁。及其居位輔政,成哀之際,勤勞國家,直道而行,動見稱述,豈所謂『在家必聞,在國必聞』『色取仁而行違』者耶?以莽之奸邪,亦是好為聞人,故饞說殄行,不免震驚朕師也。

【本章參考書目】

【大戴禮記】【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新解】【論語正義】【論語集說】【論語集釋】【論語會箋】【論語札記】【論語大義】【韓李筆解】【說文解字注】【漢書】【四書解義】。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