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39|回复: 0

[儒家学说] 子适卫,冉有仆翻译

[复制链接]
文化传统 发表于 2019-5-1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白话译文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驾车。孔子说:“这里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已经人口众多了,下一步再做些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已经富有了,下一步再做些什么呢?”孔子说:“教化他们。”

注释

适:往,到。

仆:驾车。钱穆:“古礼,幼卑者为尊长御车。”徐英:“樊迟御,冉有仆,古者弟子为师服劳役,执仆御之事,盖于此见之矣。”

庶:众多。此处指卫国人口众多。《注疏》:“庶,众也,言人民庶繁也。”陆氏:“‘庶哉’一叹,即具‘老安少怀’之意。”

既:已经。

加:益。

富:使之富。《集释》:“治民之法,先富后教,为自古不易原则。”

教:教化。按:今日多言教育,而忽略“教化”,则有教而无化,于是多浮于表。范宁:“衣食足,当训义方也。”

先贤注疏

曾氏曰:“庶矣哉”一言,人多以为常谈而置之,冉有乃能再问,以究其说。然后知既矣则当之,既富矣则当之,至于教之则不可以有加矣。

《春秋繁露》曰:治民者,先富之,而后加教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治民之法也。孔子言当教以义方,使知礼节也。

《管子》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朱子曰:庶而不富,则民生不遂,故制田里、薄赋敛以富之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义以教之

《盐铁论》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以德,齐之以礼

戴溪曰:国患于无民,故户口蕃盛者为治之基也。后世之君,括户以求民为赋役地也。圣人欲富民,后人欲富国,其事正戾。故休养生息者,所以庶之也;劝课农桑者,所以富之也;申明礼义者,所以教之也。不如是,不足以为人上。

《孟子》曰: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又曰: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孙奇逢曰:先丰民财,以定其志,是谓“养生”。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形也。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途:是谓“章化”。

胡氏曰:天生斯民,立之司牧,而寄以三事。然自三代之后,能举此职者,百无一二。汉之文明,唐之太宗,亦云庶且富矣。西京之教无闻焉;明帝尊师重傅,临雍拜老,宗戚子弟莫不受学;唐太宗大召名儒,增广生员,教亦至矣,然而未知所以教也。三代之教,天子公卿躬行于上,言行政事皆可师法,彼二君者其能然乎?

刘宗周曰:庶者,治乱之原也。富而教,则王道成矣。孔子策卫,孟子策齐梁,若合符节。三代而后,富强之术代有举之者,则罔闻焉,时主知富国,而不知富民,知任刑而不知任教。

荀子曰: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导)之也。《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王事具矣。

唐文治曰:盖其时异学未兴,庠序犹易复也,此教之之道也。“富教二者,为圣人经国之大猷,不能富,则民将自为富,而垄断侵夺之事兴;不能教,则民将自为教,而异端邪说之徒众。圣门弟子,于富、教之条目,平时必熟闻之,故冉子不待再问也。

张栻曰:圣贤仁民之意无穷,而施之为有序也。冉有亦可谓善问矣。

李卓吾曰:一车问答,万古经纶

附录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曰:秦燔书,以灭学亡。汉兴,得献书,立五经之学,自先汉至后汉,表章渐备,斯教惟经,民风以美。故三国虽争,季汉知大义而谋诛汉贼。自魏而晋,清谭乱经,则五胡乱矣。迄乎六朝,其经学微,其国命无不微也。唐为《五经正义》,国教趋明。陆宣公奏议,韩文公谏表,皆以经术救民生之祸。五季而后,宋程子、朱子诸贤,发经义而昌国教,宋多君子焉。虽及国亡,而陆秀夫、文天祥群死节者,皆邦家教士之光也。以视五季之衰,若冯道为将相三公,历五朝八姓,自著《长乐老叙》以为荣,其相越何如哉?迨元主中夏,以许衡掌国教,纵经而师孔子,中夏安之。《孟子》云:“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岂不然乎?春秋时杞用夷礼,则伤矣。吴治周礼,秦能夏声,皆善变也。清主中夏,定群经为正学。顾亭林以明之遗老,正节谭经,当时则义之不夺,能章其节,天下士于是乎知名教。康熙中,开特科曰“博学鸿儒”,士之经书文章者,特科选也,而风教行中夏矣。盖康熙之治称焉。斯教以经者,其效皆明也

本章参考书目

《孟子》《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大义》《论语新解》《论语会笺》《论语集说》《论语集释》《石鼓论语答问》《论语点睛》《论语集注补正述疏》《春秋繁露》《管子》《荀子》《盐铁论》。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