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96|回覆: 0

虎媽虎爸壯志凌雲壓垮孩子?教育造成孩子病態想自殺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4-8 13: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樊未晨 莊鄭悅
" F" X- C+ T1 h% L- J2 E3 q

『不久前,我在教育部親耳聽到,我國一所著名大學對大一新生做過一個調查,發現35個人想自殺。』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說。

近些年,有關大學生自殺或心理失常的事例不時見諸報端。然而,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絕不僅僅是大學期間產生的,它往往是這些孩子在青少年甚至幼年、童年期間接受到的不當的教育造成的。

北京師範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青少年心理較爲健康,但是,仍有16.4%的小學生、14.2%的初中生、14.8%的高中生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在中國三億四千萬未成年人里,14.2%到16.4%這個比例也是相當驚人的。』孫雲曉說。

近日,孫雲曉和著名報告文學作家阮梅合著的【拿什麼來愛你我的孩子——當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機調查】出版,書中,作者用7年積澱的一個個帶血帶淚的案例告訴人們:孩子原本沒有好壞和對錯,之所以出現病態,成人錯誤的教育是重要原因。

. |( e3 v5 f& H" Z* I
『虎媽』遍地一定會有更多悲劇
去年年底,『虎媽』曾經在國外媒體上風靡一時,一位華裔媽媽用極其嚴厲的方式教育兩個女兒:她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准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准吃飯等。
( J7 s/ {3 G% w* I) B

相對於國外媒體的吃驚,國內媒體更多地認爲有些大驚小怪,『虎媽算什麼,中國到處都是「虎媽」』。

『虎媽』確實造就了『成功』的女兒。但『如果「虎媽」遍地,一定會有更多的悲劇。』孫雲曉說,『毫無疑問,越是專制的教育,越會引起叛逆。』

嚴恆是讓作者阮梅十分痛心的孩子。

嚴恆的媽媽是護士,每天在醫院裡聽著病人的呻吟、看著病人被痛苦扭曲的臉,晚上再看到淘氣的兒子就覺得心煩,因此媽媽對嚴恆非常嚴厲。

一次,嚴恆寫完作業後想和小夥伴出去玩,卻發現門窗都已經被鎖上了。小夥伴進不來,嚴恆也出不去。天漸漸黑了,嚴恆想點亮蠟燭,卻找不到火柴,恐懼、憤怒的嚴恆只好在黑暗中亂扔東西解氣。等媽媽下班回家,地上桌上床上已是一片狼藉,暴怒的媽媽不由分說,抄起撐衣棍痛打了嚴恆一頓。

還有一次,嚴恆沒考到前10名,母親的臉上更是冷若冰霜,偶爾跟嚴恆說的幾句話都與成績有關。嚴恆在學校受了委屈,回家告訴媽媽,媽媽不但不安慰他,反而會罵他。

後來,媽媽發現了嚴恆的日記,便撕了日記本扔在嚴恆面前說:『你看看你的一些烏七八糟的事情。』

少年最隱秘最純真的心事被母親以暴力的方式打開、揉碎,從此母子倆一接上話頭兒,就像兩頭暴怒的獅子。

嚴恆開始背著母親丟她喜歡的鏡子、小刀片等東西,一次被媽媽發現,他便開始動手打媽媽。

阮梅見到嚴恆時,嚴恆已經患上人格分裂症,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住進了腦科醫院。

阮梅在書中這樣寫道:在這類家庭里,家庭猶如鋼管,父母對孩子的情感支持屬於冷漠型、堅硬型。父母給予孩子的成長天空是一道逼仄而向上的視線,猶如管道。孩子在裡面無論如何也觸及不到更開闊的視野,享受不到外面世界的風和日麗。心靈上最珍貴的天性之花,在這樣的空間裡,只能開一朵滅一朵。

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心理學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導師楊鳳池教授說,『現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個誤區:重智商輕情商,只要孩子學習好,就什麼都好,什麼人情世故都可以不知。』楊鳳池在日常諮詢中經常接觸到類似的案例,家長們總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早知道這樣,他哪怕不上重點中學、哪怕考不上大學,只要能快樂就挺好的。

『爲什麼總是到孩子出了問題才意識到這點呢?』楊鳳池說。在教育中『關係』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在進行心理治療時,靠的就是和來訪者建立的良好關係,來訪者對我們信任、接納、認可,我們的諮詢治療就會有效果,否則再高超的理論,再強的技術,如果沒有良好的關係,治療效果也沒辦法保證。』

這個原理也同樣適用於家庭教育。

『關係好壞決定教育成敗。』孫雲曉說,父母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空間,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教育才能起作用。良好的關係將成爲孩子成長中的支持系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這個支持系統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走出困境。


2 a1 M2 b- S; ^
『百事可樂』式教育讓孩子不懂得愛
『鋼管』家庭冰冷、狹小,另外一些家庭則正好相反,『百事可樂』。$ Y3 {) q" P3 D! C. b

棋就是後一種家庭長大的孩子。

微卷的黑髮、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白淨的臉上帶著甜甜的淺笑;棋不僅俊俏還很聰明,懂音樂,會美術,甚至還寫過小說。

這個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家庭富裕,衣食無憂。但是棋卻因打架被學校開除,因爭搶女友被同學追殺,後來父母將其軟禁在家。兩個月後,棋開始出現沉默不語、記憶力明顯下降、妄想等精神問題,繼而開始想法子自殺。

在作者與他對話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窺視出他人生墮落的根源:

問:『你可以把你在學校的生活告訴我嗎?不加評判,不管對與錯,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答:『在學校里讀書,有的老師講課有趣,有的枯燥無味,聽都聽不懂。我們總不能像個木腦殼坐在那裡吧?於是再有不喜歡聽的課時,我們就邀了不喜歡上課的同學一起到街上玩。』

問:『你現在不讀書,長大了想幹什麼?』

答:『不想幹什麼,只想玩。其他的事,沒有想。』

問:『不想讀書,只想玩,今後考不上大學怎麼辦?』

答:『我的父母官不大,但關係廣,考不起,大學還是有讀的!』

問:『如果政策緊,讀不上大學呢?』

答:『成績不好怎麼啦?我父母有的是錢,可以養我一輩子!』

……

楊鳳池說,『家庭教育中還有一個誤區是重物質輕精神』。家長覺得對孩子好就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楊教授在諮詢中也遇到過這樣的孩子,當問到『你父母給你提供了這麼多,你是不是應該感謝他們』時,孩子的回答是:『他們愛我嗎?我感覺不到呀!』

『當溝通關係都沒了,孩子開始逆反了,那再給他上課,就都無效了。』

孫雲曉則認爲未定型的少年兒童特別需要嚴格管教,要讓他們從小明辨是非。有些父母,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一概答應,這樣孩子在對外交往的時候就容易霸道、蠻橫,一旦別人不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會產生挫折感,會憤怒,甚至可能產生報復的念頭和行爲。

% O& j* N0 j. M( A+ k8 w# w
父親的『凌雲壯志』壓垮兒子
與嚴恆和棋比起來,俊才的故事更令人惋惜。8 i, F+ r. Q- }- X7 @& }

從上學起,俊才就是一個勤快孝順、學習成績非常好的乖孩子。從初中開始,他寫的文章就經常在校報上發表。

他的悲劇始於高二。那年他的祖母突發腦溢血辭世。俊才的父親是一位極其孝順而且很有抱負的鄉鎮醫生。在祖母即將去世的那一刻,父親把俊才拉到祖母床前說:『無論如何,我要送才伢子讀醫科大學,我找不到治腦溢血的辦法,我的兒子也一定要找到。』然後拉著俊才跪下,要他當著即將去世的祖母發誓。

俊才本來以爲這一切只是父親一時衝動,誰知在他填報高考志願時,父親執意要他填醫科大學,最終,拗不過父親的俊才違心填報了醫科大學。

進入醫科大學校園的俊才沒有體會到快樂,只要一涉及針灸、手術等與人體接觸的課程,他就驚恐不安,惶惶不定。

第一年,他硬撐了過去;到了第二年,他開始長期失眠,噩夢不斷,根本不想去教室,特別是解剖實驗室;到了第三年,忍無可忍的他鼓起勇氣寫信給父母,希望重新讀高三,可俊才的父親執意要他堅持,並趕到學校陪伴了他半個月時間。

復讀,父母堅決反對;出走,又怕父母傷心。這時的俊才已經瀕臨崩潰。白天,他腦子裡胡思亂想,躺在寢室睡覺;晚上,才出去吃頓飯。有一天夜裡他出門散步,竟不知不覺地走到了河裡……終於有一天,俊才在實習醫院裡因爲看到了屍體而驚厥昏倒,醒來後的他再也認不出自己的父母,而且開始追打父母,最終不得不被送到湖南省腦科醫院進行精神康復治療……

俊才的結局可能有些極端,但是類似的故事並不稀奇。

一項針對高考填報志願的調查顯示,只有2%的父母表示完全讓孩子自主填報志願,有20%的孩子覺得高考的壓力來自父母。

作者阮梅說,幾年間她遇到過好幾個類似的故事。『這是父母以愛的名義對已初涉人世的孩子犯下的錯。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代子擇科、代子擇校見怪不怪。每次收到這樣的信件我都會想,這樣的家庭,孩子生命中的快樂還會剩下多少?其父母生命的快樂又會剩下多少?』

4 ]; C# ^1 h8 C2 \" K7 d
寄養:孩子無法逃避的災難
前面幾個孩子的故事雖然令人痛心,但似乎還有希望,但是小蓮則永遠地離開了,同時把她的痛苦留給了對她日思夜想的父母。8 I: B5 ~$ Z! i6 e* h6 q) M7 b8 x0 c

『媽媽——』幾年前的一個夜晚,在沱江邊上,隨著一聲無望的呼喊,十四五歲的小蓮投入了河中。

第二天趕到河邊的姑母非常驚訝。『給她錢花,給她書讀,她爲什麼會想到死呢?』

小蓮5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把她扔給姑母到外地打工去了。後來父母離婚,小蓮判給了爸爸,母親從此就沒有了音訊。

姑父姑母兩人平時要照顧店面很少有時間跟小蓮溝通。

沒有父母關注的孩子就像沒有養分滋養的小樹。漸漸長大的小蓮開始強烈地想念媽媽。

一次小蓮給爸爸打電話時提到了媽媽,沒想到爸爸僅拋下了一句『她死了』,就掛斷了電話,留下小蓮一人在電話亭里淚流滿面。

寂寞蒼白的日子她喜歡上一個男生,但是剛和那個男孩一起,小蓮就發現他跟另外一個女孩在林蔭道上散步。

見不到母親,父親的關切只有聲音,自己喜歡的人又移情別戀。小蓮開始產生幻覺,她常常對鏡自語。小蓮也曾意識到自己有問題,找了學校的心理老師,但是,當她第二次進入心理老師辦公室時,她被直接叫到了政工室問話。

自那以後,她不再與同學說話,回家也不理人。

小蓮的故事讓阮梅久久不能忘懷。更讓阮梅擔憂的是,現實中還有很多孩子像小蓮一樣,每天經受著思念父母的痛苦。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農村,在一些大城市,也有不少年輕的家長在生孩子之前,根本沒想清楚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他們把孩子看成一個小肉團,生下來就扔給保姆,或者將『這團肉』放到姥姥家奶奶家。到孩子該上學的時候再接回來。

楊鳳池教授指出,這是我國家庭教育存在的另一個誤區:重少年輕童年。

楊鳳池教授曾經接觸過一個案例,一個孩子從1到5歲換了5個監護人。孩子長大後,跟家長關係不好,跟同學的關係不好,跟同事關係不好,結婚了跟愛人關係也不好。

『剛出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母嬰連接。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裡,媽媽要跟孩子建立這種緊密的聯繫,這樣的孩子以後就好教育了。』孫雲曉說。

) B/ ^  a) x/ E& q
(文章中涉及的未成年人均爲化名)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