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15|回復: 0

[史學] 读《资治通鉴》:时势决定选择(2)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0-11-3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新浪
动机表达的是一种意愿,表达的是自己想得到什么,然后再去付诸行动,满足自己的这种需求。但问题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能否会给我们一个萌发意愿的“间隙”?我们有多少情况是先理性地了解了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再去追求?在行为面前,理智往往是情感的奴隶,这一点,休谟早就说过了。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布利丹的驴子”。故事说一位名叫布利丹的哲学家养了一头驴,这头驴和别的驴不同,它喜欢思考,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比如说,有一次,主人在它面前放了两堆体积、色泽都一样的干草,给他做午餐。这下可把它给难住了,因为这两堆干草没有任何差别,它没法选择先吃哪一堆,后吃哪一堆,最后,这头驴子面对两堆草料,饿死了,当然,它也因此而名垂哲学史。
  
  布利丹的驴子之所以饿死,就因为它太理性了,总是想在比较出两堆草的优劣以后再采取行动,以至于活活地饿死。
  
  其实,这头驴所面临的局势才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一个问题经常会被人提及,而且多出自女人口中:“如果有一天我和你母亲一起掉进水里,你会先救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因为对于这样责任深重的情况,任何人都不会用“我不会游泳”来搪塞,至少都得跳进去。
  
  然而就算你可以把两个人都救出来,这个“先”字却是要命的,有一种孰近孰远的抉择在里面,而抉择之所以被称作抉择,是因为你要在“择”的基础上“抉”出一种大义凛然来。
  
  有人说应该先救母亲,因为老婆可以再娶,娘却只有一个;也有人说应该先救老婆,因为即使可以再娶,但感情却不能再复制,所以也是唯一的,而老娘嘛,当舍得时就要舍得。
  
  当然,后者的回答不出意料地被嗤之以鼻,但是群众的态度一致却不能说明抉择的容易性,因为几乎对于所有人,不管你多么振振有辞,真要面临这种情况大概也是茫然,有时候大道理和自己的条件反射是两回事。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让成人左右为难的问题,一个天真的孩子确给出了简单而干脆的答案:“管他的,哪一个离我近我就先救哪一个。”
  
  不错,也许这就叫抉择,抓住那一刹那间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对人如此,对世事也应该这样。在此,人类的理性显得是如此地苍白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在特定局势中所做出的近乎本能的选择却被所谓的“理智”强意粉饰,好像在做那些正确的抉择之前,都要先读遍万卷书或者强烈的思想斗争,否则就被斥之为“武断”甚至“荒谬”。
  
  所以我说,田忌不是真想谋反,也不是真不想谋反,是特定的局势让他做出了选择。后来,威王死了,宣王上位,特定的局势缓和,力道破解了,田忌的复出,不是因为当权者知道成候陷害了天忌这个事实,从而为田忌“拨乱反正”,而是局势使然。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