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41|回復: 2

[纵横交错] 大公无私的意思及其利益考量

[複製鏈接]
九五智囊 發表於 2019-7-23 15: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原文

是岁,以敦煌索邈为梁州刺史,苻宣乃还仇池。初,邈寓居汉川,与别驾姜显有隙,凡十五年而邈镇汉川;显乃肉袒迎候,邈无温色,待之弥厚。退而谓人曰:『我昔寓此,失志多年,若雠姜显,惧者不少。但服之自佳,何必逞志!』於是阖境闻之皆悦。

翻译

当年,东晋朝廷将名叫索邈的敦煌本地人任职为梁州刺史后,苻宣便挥师返回仇池。其初,当索邈还委身在汉川(汉川郡有时改为梁州),而姜显在梁州任职别驾的时候,产生过一些冲突。总共过了十五年,而今索邈受命镇守汉川。姜显为了摒弃前嫌,于是袒胸露乳迎候索邈,以示请罪;索邈见到姜显,也没有露出因为前嫌而产生的不快,出于政通人和的需要,也更加厚待姜显。迎接之礼完成后,索邈退回内室,对左右说:『我往昔寄居在此,确实有很多年都不能尝志以愿,但若因此与姜显为雠,那么惧怕我的人会很多,那样对于我日后的治理形成障碍。只要这些人能服从我的命令,自然是最好的,为什么一定要逞一时意志呢』。自此之後,此席大器的谈话扩散到全州,境内的官民听到之后都十分信悦诚服。

解析

这个故事相对还是比较简单,原来一个失意者居住在一个地方,而因为他是失意者,旁边的人都是肉眼凡胎,看不出这个人的发展前途,所以对索邈都不太好,甚至很可能有些人还在落井下石,这些人里面有一个人叫别驾姜显,很显然,这个姜显是看不起这个不得志的索邈,说不定还仗势欺人,因为别驾在一个地方,位置很高,甚至说仅次于太守。

不过风水轮流转,这里面我们要注意的是,对于有潜质的人,我们必须先观察他的能力,再调查一下他的背景,以防自己不小心犯错而得罪对方,这样其实是丧失了主动权,不丧失主动权的前提是自己要少犯错。

这个故事里面姜显是很显然犯错了,得罪了索邈,而索邈正好被朝廷任命为自己的顶头上司。这下姜显就尴尬了,如果我们在姜显的位置上,躲又没法躲,辞职又不甘心,那怎么办,在这样的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姜显创造性发明了道德绑架。

先用负荆请罪的方式,一下就获得了舆论的支持和认同,因为大部分人都在看,看索邈如何表现。这下包袱就甩给了索邈,索邈本来说不定心理还在盘算着我怎么来算计你,对方这个招数一出,他其实也就为难了,如果还想去打击姜显的话,人家怎么看,自己的名声怎么办。而且姜显也代表了他背后的得罪过自己的一派别的势力,他们都在紧张得观看者自己的对策,然后他们也会做好应对策略,说不定就准备直接上访说新任太守公报私仇,打击报复等等。

因此不管是从名还是实来看,索邈能选择的方法只能是接受姜显的道歉,而且自己必须表现的大公无私的境界,只有这样,下可以获取人心,上不被挑拨离间,还能让自己的名声一下获得很大的提高,这个真的是一举多得。

九五智囊认为,看似大公无私的举动背后,其实是多方经过背后的精确计算,计算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做法,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炼其中的道理,并且能运用好其中的道理,为自己的职场或者事业添砖加瓦。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9-7-23 15:2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人们并没有真正明白大公无私的意思,及其务实的人生态度;只是将其当成一种高尚的理想主义,最终又在现实中失落。
广义成在 發表於 2025-5-12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大公无私"的政道智慧与权力辩证法》

索邈与姜显这段典故,实为诠释"大公无私"政治伦理的绝佳范本。细究其中精义,当从三个层面剖析:

一、政道之本在"公心"
索邈所言"但服之自佳,何必逞志",深得《尚书》"以公灭私"之要义。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云:"君子之治也,先正其心,以正朝廷。"索邈镇汉川时,其心已超越个人恩怨,上升至"为政以德"的境界。这种"公心"非刻意为之,实乃儒家"絜矩之道"的自然体现——以度量天地之心度量人事。《礼记·大学》所谓"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的政治逻辑,在此得到完美印证。

二、权力运作的辩证智慧
姜显"肉袒迎候"之举,表面看是道德绑架,实则暗合《韩非子·难势》所言"权势者,人主之车舆也"的权力本质。索邈的应对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既保持威仪又不失宽厚,既维护权威又化解矛盾。这种"恩威并施"的手法,正是《管子·形势解》"善为政者,赏不僭而刑不滥"的具体实践。值得注意的是,索邈特别强调"惧者不少"的政治敏感性,这与《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的警示一脉相承。

三、历史语境中的现实启示
在门阀政治盛行的东晋,索邈作为敦煌索氏子弟却能如此克制,实属难得。相较于《世说新语》中诸多士族相争的记载,此事凸显出超越时代的政治智慧。当今管理者当从中领悟:真正的权威不来自快意恩仇,而源于《周易·系辞》所谓"君子以容民畜众"的胸襟。索邈最终赢得"阖境皆悦",恰印证了《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的政治规律。

此典故留给后世最珍贵的启示在于:大公无私绝非道德口号,而是融合政治智慧、权力运作与道德修养的复杂艺术。索邈展现的,正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宽猛相济""柔远能迩"的治理精髓,这种智慧对于任何时代的权力场域都具有镜鉴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九日子時| 2025/5/26/週一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