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27|回覆: 0

[史學] 歷史上的海瑞懲處的是『官二代』還是官宦家奴?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1-5-10 1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新京報】
就『淳安驛站事件』來說,它至少反映了社會上對『官二代』囂張的不滿,以及對懲治『官二代』的呼喚。
【明史】中記述了一件海瑞懲治『官二代』的事:海瑞在浙江淳安當縣令時,總督胡宗憲的兒子經過淳安,怪驛站招待得不夠好,將工作人員吊了起來。海瑞說,胡總督以前有過指示,要求招待不得鋪張,現在這個人行李這麼多,肯定不是胡總督的公子。於是,沒收了其行囊中的數千兩銀子,並派人報告胡宗憲,說有人冒充他的公子,請示如何發落。胡宗憲吃了個啞巴虧,沒法怪罪海瑞。
在這個故事中,海瑞智懲『官二代』,大快人心。【明史】是正史,按理也可以相信,所以許多寫海瑞的文章喜歡提這件事,將之作為海瑞不畏權貴的典型例子看待。不過,這卻不一定是歷史上的真事,原因是,淳安並沒有驛站,因此也就不應該有『淳安驛站事件』。
中國古代的驛站設在交通要道上。明代全國共有1040個驛站,每個驛站都有名字。從浙江杭州到安徽徽州,從杭州城內的『武林驛』出發,出城南10里有『浙江驛』,再往西南方向100里到富陽縣的『會江驛』,再南行95里到桐廬縣的『桐江驛』,再行75里至建德縣的『富春驛』。建德縣往西150里是淳安縣,但驛站沒往這個方向延伸,因為它偏離了主道。
由於交通不便,淳安當時只有傳遞公文的鋪舍,而沒有招待公差的驛站。這一點,在海瑞撰寫的公文中說得很清楚:『查得自建德縣至歙鋪舍,只是傳遞公文,原無使客往返。是以夜無公館可棲宿,日午無中火鋪。』
由於淳安沒驛站,【明史】中記載的『淳安驛站事件』應該不存在。【明史】是清代人纂修的,它依據的是明代人關於海瑞的記述,而在明代人記述中,對『淳安驛站事件』的描述就不一致。
明代提供海瑞傳記資料的人,最早的是海瑞的同鄉、官至南京禮部尚書的王弘誨,他曾在海瑞因【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而被關到詔獄裡後,不懼牽連到獄中看望。但是,王弘誨撰寫的【海忠介公傳】沒提這件事。
與海瑞有過書信往來的海瑞侄女婿梁雲龍,在其所撰的【海忠介公行狀》裡面說到了這件事,但說的不是胡宗憲的兒子,而是鄢懋卿的兒子。
明末思想家李贄(卒於1602年)所寫的【太子少保海忠介公傳】倒是說到了胡宗憲,但說的不是胡的兒子,而是胡的家奴。
海瑞的同鄉後學黃秉石寫於天啟四年的【海忠介公傳】中的說法,與李贄說法相近。同時,黃秉石說,他看到已有一些材料記載了『淳安驛站事件』,但自己曾在淳安所在的嚴州府做官,並專門就此事問了淳安的人,得到的信息是兩個:一是『淳無驛也』,二是『問淳之人,亦絕不聞此』。
由此,黃秉石評論說,這件事與常情相悖,肯定不是真的,而是『天下之善歸焉』,是人們為了頌揚海瑞而編造的故事。
黃秉石的評論自有道理,歷史上人們為了頌揚一個人,經常會編造一些好事加在他身上,這很平常。不過,為什麼編造這件事而不是編造那件事,這裡面卻反映出深刻的社會心理。就『淳安驛站事件』來說,它至少反映了社會上對『官二代』囂張的不滿,以及對懲治『官二代』的呼喚。而要懲治『官二代』,大概只有海瑞這種剛正不阿、不畏權貴的清官才能做到。從這個角度說,『淳安驛站事件』反映的不是真實的歷史,而是真實的社會心理。
梁雲龍的【海忠介公行狀】描述鄢懋卿的兒子如何囂張,比【明史】記載『淳安驛站事件』要生動得多:『維時都御史鄢氏,挾權相總制八省鹽政,威焰赫甚,其子過淳安,索夫馬不與,怒捉輿台,非理凌虐,甚至倒而懸之。』這件事與『淳安驛站事件』一樣未必真實地發生過,但這類事在大明帝國卻到處發生着,在生活中經常可見。
『官二代』之所以囂張,是因為當權官員的權力因不受實質性約束而可以肆無忌憚,可以公權私用,可以妨礙司法公正,『官二代』耳濡目染,習以為常,因而喊出『我爸是胡宗憲』、『我爸是鄢懋卿』是潛意識的自然流露。
在這個背景下,社會心理對『官二代』的囂張無法忍受,他們需要海瑞這樣的清官實現他們心中的公正,使『官二代』受到懲治。但是,正如海瑞這樣的清官的出現是低概率事件一樣,『官二代』受到懲治可能也是低概率事件。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