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85|回復: 0

[史學] 通鉴》札记(45)简述《资治通鉴》的续作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0-1-21 1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凤凰网历史专稿
司马光在编《通鉴》的时候,刘恕就有一个遗憾,三家分晋之前的历史没得有一个通史,于是作《通鉴外纪》,上起伏羲,下接《通鉴》。本想再作《后纪》,写北宋建国以来的事,不幸早死。司马光自己也动手作《通鉴》的续作,从伏羲到北宋,总名《稽览图》,大约可看作是《通鉴》的简明本。



    南宋以后,《通鉴》的续作多了起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980卷,专门记载北宋的历史。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记南宋初年史事,“建炎”是南宋高宗的年号。刘时举《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卷,也是记载南渡以后的事。金履祥《通鉴前编》十八卷,则是对刘恕《通鉴外纪》的改写。明清续作主要有,明人薛应旗的《宋元资治通鉴》一百五十七卷、王宗沐的《宋元资治通鉴》六十四卷,两书皆不足继司马光。薛应旗甚至误将胡瑗看作是朱子门人,错得离谱。简单的说,胡瑗是北宋初的学者,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他的学术主张“明体达用之学”,也就是经世致用,《宋儒学案》称“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泰山即是孙复,四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讲学。当年小程子程颐入太学,安定方居师席,一见异之,由此定师生之交。而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



    清人徐乾学,与万期同、阎若琚、胡渭等人一起编撰了《资治通鉴后编》,虽然存在笔削未当的毛病,但用力颇深,有些考证补遗,能发前人所未发。徐乾学(1631--1694)高中康熙九年(1670)探花,官做得很大,学问也好,推崇程、朱理学,训诂推崇古注而不废宋、元经说。这和清初的“复古”思想是合拍的。而万期同、阎若琚、胡渭三人也都是大人物。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说:“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启蒙期运动之代表人物,则顾炎武、胡渭、阎若璩也。”阎若琚著《尚书古文疏证》,渐开学者疑经之风;胡渭著《易图明辨》,认为河洛之学与易理没有关系,“此实思想界之一大革命”。而黄宗羲与万期同自成派别,以史学为根据,推之于当世之务。阎若琚诸人又精地理,故是书记载舆地尤为精当。续作中最出名的当属官至湖广总督的毕沅编的《续资治通鉴》,这部书是在徐乾学旧稿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经三十年始成,亦是精勤之作。当时史学名流如王鸣盛、钱大昕、邵晋涵等都参加了编撰工作。王鸣盛、钱大昕精于考据,王鸣盛有《十七史商榷》百卷、钱大昕有《二十二史考异》百卷,皆是史学名著,邵晋涵精于宋史。即使有名家压阵,还是难免讥议。清人莫友芝说:“毕沅写四百年历史,其编幅竟达到温公千数百年历史的三分之二,续温公书实不是易事。”曾国藩更看不上眼,所编《经史百家杂钞》不选是书片言只语。



    因为司马光用笔经济,《通鉴》一书问世后,给初学者造成很大的阅读困难,比如制度沿革等等,于是就有注释之书。司马光的门人刘安世就作有《音义》十卷,可惜失传了。司马康作《通鉴释文》六卷,南宋史萦昧κ年,作《释义》三十卷,但都未能尽如人意。王鸣盛说,史荨妒鸵濉贩侣降旅鞯摹毒典释文》,摘取一句半句来解释,不大好读。胡三省的父亲胡钥,曾对胡三省说:“《释文》本出于蜀史荩冯时行为之序,今海陵板本又有温公之子康《释文》,与荼敬笸而小异。公休于书局为检阅官,是真得温公辟之教诏,刘、范诸公群居之讲明,不应乖剌乃尔,意海陵《释文》非公休为之。”对司马康作《通鉴释文》提出质疑。(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161也说:“史荼荆冯时行为之序。公休本,刻于海陵郡斋,前无序,后无跋。又有成都曹氏版,号‘龙爪通鉴’,要之,海陵释文,龙爪注,大同小异,皆蹈袭史荩而伪谬相传。海陵本,乃托之公休以欺世,适所以诬蔑公休,此不容不辨也。”真正的上乘之作是元人胡三省所作的《音义》二百九十四卷,《通鉴》一书300多万字,胡三省的注也300多万字,历三十年而成,将音义、制度沿革、地理会于一炉,倍受学者推重。



    胡三省,字身之。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人。父胡钥笃爱史学,人称“山泽遗才”。幼好学,受父亲影响,喜读《通鉴》。胡钥有感于诸家注《通鉴》音义、释文多有乖谬,又见胡三省天资聪慧,遂有“若能刊正乎”的寄望。胡三省一句“愿学焉”,一生就钉在此事上了。胡三省音注《通鉴》并不轻松,时逢乱世,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宝v四年(1256),胡三省与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同登进士第,并于是年开始著述《资治通鉴音注》。此前胡三省在积极准备应科举考试时,亦不曾忘史学。中进士后,更有心思与余力来做这项工作,不管在外地为官,还是异地游历,胡三省均随身携带着资料,访求异书,以校核史实;遍访异人,以求教知识。《资治通鉴音注》初始名《资治通鉴广注》,至宋度宗咸淳庚午(咸淳六年,1270)之前,依陆德明《经典释文》,已完成九十七卷,另著论十篇,略述自周至五代,兴亡大要。此时胡三省游宦在外地。咸淳六年,胡三省来到临安(杭州),有个叫廖莹中的人久闻其名,出重金礼聘胡三省校勘《通鉴》,以教授弟子,胡三省因撰写《雠校通鉴凡例》一文。不久,廖莹中又将胡三省推荐给贾似道。公元1275年,随贾似道来到前线,然而贾似道对胡三省不大重视,言不听画不用。是年,贾似道督师芜湖,二月大败于吕港。胡三省返回宁海,自此长期匿于乡里,隐居著书。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