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19|回覆: 0

[漢語詞典] 漢語『文化』一詞由來考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06-12-12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漢語『文化』一詞,當今可謂耳熟能詳。其出現頻率之高,與人們日常生活關係之密,其他詞彙難有其匹。但其最早出處安在,其所指為何,卻關注者寡。筆者最近偶來雅興,一番考釋之後,撰成小文一篇,現冒昧奉上,以饗讀者。   搜檢【資治通鑑】,得『文』、『化』二字連結一起之出處11項,但考察其內容,皆是指宇文化及之事跡,如【陳記】九中之『帝江都之,宇文化及得之』便是。當與文化無涉。  
搜檢我國古籍【十三經】,亦未見『文化』一詞現身。但【易經・賁卦】之【彖傳】中,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語。以『人文』、而『化成天下』,用當今用語詮釋,則是指用禮儀、風俗、典籍,以教化天下蒼生。此處文與化雖未連結成詞,但已有當今『文化』所指之意。  
在西漢時劉向之【說苑・指武】中,有『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這裡的『文化』是指文治為法,以禮樂典章制度為依據而教化臣民。已與當今『文化』之所指十分接近,這也是當今學界所掌握的『文化』一詞最早出處。  
搜檢【二十五史】,得文化之出處111項。但審慎甄別,不少出處二字雖前後連綴,但並未組成一個名詞。如【陳書後主沈皇后傳】有及煬帝為宇文化及所害,後自廣陵過江還鄉里,不知所終之語便是。經排查,上述情況共有87處。而真正將』『二字組成一詞者,共計24處。  
【南齊書高帝紀】有云:及至權臣內侮,蕃屏陵上,兵革雲翔,萬邦震駭,裁之以武風,綏之以文化,遐邇清夷,表里肅穆。此處文化與武風相對,含義與當今本詞含義頗為相似。可視為正史中最早出處也。  
【南齊書】為南朝齊梁之間蕭子顯撰,子顯字景陽,乃南齊開國之君高帝蕭道成裔孫,豫章王蕭嶷之子,梁時曾出任吏部尚書,頗具文史才能。其生卒時限大致在南齊武帝蕭賾永明七年(公元489年)至梁武帝蕭衍大同三年(公元537年)之間。其所撰【南齊書】多取材於檀超、江淹等所撰【國史】。據今約1500年。1500年間出現24次,平均大約每620年出現一次,足見其出現頻率並不很高。  
細究文化一詞衍變軌跡和含義所指,亦頗有興味。【舊唐書音樂志】三有云:經緯兩儀文化洽,削平萬域武功成。』『既薦羽旌文化啟,還呈干K武威揚。【舊唐書李紓傳】:詔曰:帝德廣運,乃武乃文,文化武功,皇王之二柄,祀禮教敬,國章孔明。自今宜上將軍以下充獻官,余依紓所奏。此處其與武功、武威相對,皆是以文化之之意。  
【舊唐書韋辭傳】:韓、李二文公,於陵遲之末,遑遑仁義,有志於持世范,欲以人文化成,而道未果也;【舊唐書文苑傳】下【司空圖傳】:贊曰:國之華彩,人文化成;【新唐書舒元輿傳】:(舒元輿)元和中,舉進士,見有司鈎校苛切,既試尚書,雖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將,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圍,席坐廡下,因上書言:古貢士未有輕於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賢不在選,而有司以隸人待之,誠非所以下賢意。羅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詩賦微藝,斷離經傳,非所以觀人文化成也。臣恐賢者遠辱自引去,而不肖者為陛下用也。今貢珠貝金玉,有司承以笥皮幣,何輕賢者,重金玉邪?上述三處人文化成,嚴格意義上講兩字未組成名詞,卻是取【易經】中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意。  
【新唐書南蠻傳下驃傳】:舞字,歌【海宇修文化】。此處文化作賓語,正式以一個固定名詞面目出現。  
【舊五代史附錄跋】:竊意是時南朝先已擯廢【薛史】,北朝文化自知不逮,故起而從其後,自是其書遂微。此處將南朝與北朝相比較,北朝文化遜之,足見文化已有程度之分。  
【宋史職官志八合班之制】昔者講求典禮,晉國以清,考核名實,漢朝稱治,當文化誕敷之際,是舊章咸秩之時,見太平,正在今日矣。  
【遼史外國傳五注輦傳】:神武不殺,人文化成。此處用意與【易經】同。  
【遼史屬國表】:高麗進文化、武功兩殿龍鬚草地席。可知遼朝時曾以文化作為宮殿之名,足見其於文治教化之殷殷切切者也。  
【元史洪福源傳附洪君祥傳】:秋,改遼陽右丞,請於朝:宜新省治,增巡兵,設儒學提舉官、都鎮撫等員,以興文化,修武備。表明元朝亦傾心於興文化,而由儒學提舉官等負責之。  
【元史忠義傳三劉耕孫傳】:乃為建學校,求民間俊秀教之,設俎豆習禮讓,三年文化大興。此處以學校與文化正式發生聯繫,其所指當與時下更為接近。  
【元史外夷傳二安南傳】:其略曰:祖宗以武功創業,文化未修。朕纘承丕緒,鼎新革故,務一萬方。適大理國守臣安撫聶只陌丁馳R表聞,爾邦有向風慕義之誠。念卿昔在先朝已嘗臣服,遠貢方物,故頒詔旨,諭爾國官僚士庶:凡衣冠典禮風俗一依本國舊制。已戒邊將不得擅興兵甲,侵爾疆場,亂爾人民。卿國官僚士庶,各宜安治如故。此處文化所指為纘承丕緒衣冠典禮風俗,表述十分明確。  
皇皇【明史】,竟未找到文化一詞之痕跡,實令人遺憾者也。  
由於【清史稿】乃民國初年成書,文化影響急劇擴大,故而此詞出現頻率明顯增加。筆者經窮搜細檢,於【清史稿】中共尋到文化之出處9條,現分列於下:  
【清史稿選舉志一學校條一】:是時天子右文,群臣躬遇休明,翊贊文化,彬彬稱極盛矣。  
【清史稿曾國藩傳】:禮聘名儒為書院山長,其幕府亦極一時之選,江南文化遂比隆盛時。  
【清史稿饒應祺傳】:又規復豐登書院,創修府志,文化蔚興,士民為立生祠。  
【清史稿李端貝】:值回寇亂後,荒服道亘,前使者試未遍,端筆家灰話戳伲文化漸振。  
以上4條,文化皆與學校、書院和考試相聯繫,足見其與教育建立起密切聯繫,相輔相成。  
【清史稿儒林傳四孔蔭植傳】:聖主賢臣,莫不以提倡文化為己任。此處已將是否提倡文化,作為主是否聖、臣是否賢的一個重要標準。  
【清史稿邦交志六日本條】:(同治)九年,日本遣外務權大丞柳原前光齎外務卿書致總理各國事務署,略曰:方今文化大開,交際日盛。我近與泰西十四國訂盟。鄰如貴國,宜先通情好、結和親。而內國多故,遷延至今,信誼未修,深以為憾。茲令前光等詣台下,豫商通信,以為他日遣使修約之地,幸取裁焉。』  
【清史稿戴鴻慈傳】並奏言:中國地處亞東,又為數千年文化之古國,不免挾尊己卑人之見,未嘗取世界列國之變遷而比較之。甲午以前,南北洋海陸軍製造各廠同時而興,聲勢一振。例之各省,差占優勝矣。然未嘗取列國之情狀而比較之也。故比較對於內,則滿盈自阻之心日長。比較對於外,則爭存進取之志益堅。然則謀國者亦善用其比較而已。』  
【清史稿屬國傳一朝鮮傳】:琉球自入清代以來,受中國文化頗深,故慕效華風如此。  
【清史稿文苑傳三林紓傳附嚴復傳】:窮無所之,日人聘講東方文化,留東數年,歸。  
以上4條出現之文化,均出現於與外國交流領域,其中關於文化大開,交際日盛數千年文化之古國中國文化東方文化等提法,已完全與當今文化之定義相互吻合。  
其實,我們今天使用的文化一詞,是19世紀末從西方引進而來。當時學界先賢在翻譯英文Culture時,運用了文化一詞與之對應,堪稱巧思絕對,頗具匠心。查【美國傳統詞典】,(Culture)字源意義為:廣泛傳承的行為規範,信仰,制度和所有其他人類勞動及思想產品的總和。廣義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是指自然科學技術和社會意識形態等人類精神產品的社會意識形式。作為一種歷史現象,其有歷史繼承性;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其反映着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水準。因對譯關係,上述定義也就是當今漢文文化一詞之定義。  
綜上所述,文化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漢時著名學者劉向所撰之【說苑指武】,但其意旨在【易經】中即已存在;後應用日廣,並與教育發生聯繫;清代時逐漸用於國際交流領域;19世紀末葉,學界先賢在翻譯英文Culture時,運用了文化一詞與之對應,雖是典型的古詞新用,但十分貼切自然。其後便被普遍應用於諸多領域,成為當今最強勢的名詞之一。  
作者:邸永君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