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58|回覆: 0

[古代科技] 中國古代水利:防洪治河之治思想(1)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07-11-9 15: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築龍網
防洪治河

    中國的江河湖泊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孕育了華夏文明,同時江河泛濫也成為社會發展的桎梏。當社會生產方式從漁獵走入以農業為主的時期,人們從丘陵遷移到平原定居,就經常會受到洪水威脅。

    據歷史記載的統計,自公元前206-1949年的二千一百五十五年間,中國就曾發生大水災達一千零九十二次。因此,治河防洪就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尤其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黃河流域,治水歷史源遠流長。

    從大禹治水傳說開始,歷代政府都在治河工作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例如,漢武帝曾親自主持黃河瓠子堵口;清康熙皇帝亦曾親自乘船在黃河中下游視察河情。歷代積累的防洪治河經驗,使中華民族形成了豐富多樣的防洪思想,創造了規模宏大的堤防系統和配套的治河工程技術,制定了相關的防洪組織制度等,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7119151139237.jpg



黃河下游的懸河形勢


    當河床高出兩岸平原,浩浩蕩蕩的黃河水好似懸在空中,這一奇特的景象叫做地上「懸河」。懸河的出現往往導致嚴重的洪水泛濫,威脅兩岸居民的性命及財產。
    治水思想

    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治水思想。以黃河為例,古代治理黃河的思想大致經歷了如下四個階段:

    遠古時期,生產力低下。人類除了自身之外,沒有其他東西需要保護,對洪水採取逃避的辦法而已。後來,農業成為主要的生產方式,人類逐漸定居,於是便有了鯀「障」洪水的傳說,此即人們在部落定居地的周圍壘土擋水。到大禹時期,出現了「疏」的方法。「疏」是利用「水流就下」的規律,使洪水儘快宣洩入海。從「障」到「疏」是治水思想的第一次飛躍。

    到了戰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人口的增加,使黃河下游被廣泛開墾,加上隨著鐵器的普遍使用,有系統的堤防開始出現了。堤防的出現,加大了河床的容蓄能力,提高了防洪標準,至今仍然是治河防洪的重要手段。這是治河思想發展的第二階段。

    雖然有了堤防,然而在大洪水時,堤防難免會出現決口而造成泛濫,由此人們又認為黃河為患的主要原因是下遊河道的行載洪水能力不夠,故主張多開支河分流。從堤防到分流是治河發展的第三階段。分流不能解決黃河的泥沙淤積和河床不斷抬高的困難。到明朝中葉,提出了「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水思想,由是從單純治水上的進步發展到治水與治沙相結合,這是治理黃河方略發展的第四個階段。由此可見,古代治河發展經歷了障(壘土擋水)、疏(宣洩河水)、堤防、分流及束水攻沙等多個過程。

2007119151230646.jpg


大禹治水畫像石


    這幅大禹治水畫像石記載了大禹治水的事跡:畫中手執耒鍤者為大禹;其背後的房屋裏有一女子手抱嬰孩,所描繪的正是大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圖中下方左右分別有水工在幹活,描寫了大禹帶領人們疏通九川的故事。
    1  大禹治水

    相傳在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代,中國連年大雨,洪水茫茫一片,人們只好躲到丘陵上去生活。大水經年不退,中華民族陷入空前深重的災難之中。最後,經過部落聯盟議事會議的推薦,禹承其父業,繼續治理洪水。他聯合了共工氏、伯益和后稷等許多部落,並吸取了他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變單純的築堤堵水辦法,而採用疏導的策略。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制服了洪水,人們才得以紛紛從高地回到平原之上。接着,禹又帶領人們開鑿溝渠,引水灌溉,發展農業,化水害為水利,奠定了中華民族發展的基業。大禹治水的功績一直受到後人的讚頌和懷念。戰國時期有人感慨曰:「微禹,吾其魚乎!」意思是說:要不是禹,我們現在早已變成魚蝦了。

    華夏子孫為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而建造了大禹陵

    禹父鯀治水失敗

    唐堯主持召開部落聯盟議事會議,研究水患問題。他們一致推薦有治水傳統的夏族首領鯀主持治水。鯀採用「堙」辦法,修築堤壩阻擋洪水。但是洪水如此之大,所修築的堤壩屢屢被大水衝垮。鯀在九年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未能制止水患。堯的助手舜巡視各地,發現鯀治水無方,便把鯀放逐到羽山(今山東郯城附近);不過,另一說法是舜把鯀處死在羽山。



2007119151314265.jpg


鯀入羽淵


    【山海經】所描繪的「鯀入羽淵」圖,相傳舜帝因鯀治水無方,把鯀放逐到羽山,另一說是舜把鯀處死在羽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