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97|回復: 0

[古代科技] 简析古代农业在全球的扩张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07-12-25 1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哲夫网
人类自数百万年前进入原始社会,一直以狩猎作为主要的生存手段,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逐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技术,而农业形成规模应归功于早期人类技术的逐渐成熟。由使用工具的不同原始的人类阶段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人们所使用的工具基本都是打制石器。妇女从事水果、谷物、根块植物等的采集,男子则负责捕捉动物或鱼类。旧石器时代末期,强有力的捕猎工具弓箭出现了,使男子可以组成狩猎团队,从而在部落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长期的食物采集中,人类意识到哪些植物是可食的,以及适合它们的生长地和生长周期,为保持食物供应的稳定性,早期人类开始尝试植物的栽培和动物的驯养,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主要使用磨制的工具,在其后期出现了新的工具:犁和轮子。耕种方法由锄耕改进为犁耕以后,人们不再以采集和打猎作为食物来源的主要方法,而是靠栽培植物和蓄养动物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这样做的后果是,种植业和畜牧业迅速发展,并逐渐因为气候的原因而分裂成不同的产业区域。
  
  人类社会在新石器时代大概有三个相对而言独立的农作物培养中心,它们分别是两河流域、黄河流域,还有中美洲墨西哥的山地平原,它们之间的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虎视眈眈的游牧部落。
  公元前8000年左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畔就已经开始农作物的种植。然后,他们的种植技术向周围不断地传播。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些技术传到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使古埃及的城邦迅速崛起。大约2500年以后才因为铁器的使用而越过苏丹以南的雨林区向广袤的非洲大草原迅速传播。此外,两河流域农业技术的传播还分三条路线向欧洲传播,它们分别是:向北经过土尔其越过高加索山脉到乌克兰,再传到波罗的海和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从土尔其海峡到巴尔干半岛,再越过中欧抵达大西洋沿岸;第三条路线是通过爱琴海到希腊,再到亚平宁半岛,通过地中还沿岸到达伊比里亚半岛。两河流域的农业除向非洲和欧洲传播外,还向东南越过伊朗高原传到印度河流域,向东北经过里海沿岸传到中亚地区,其中的有些农业栽培技术如小麦、大麦等进一步传到了中国,时间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
  黄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的时候已经可以种植水稻、高梁、大豆、桑树等。猪、狗、羊、牛、马、鸡、蚕等动物也已开始饲养。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有争议,而且即使这个时间也比两河流域晚了1500年左右)开始有了青铜器,但木制工具使用更多。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使用铁器。传说夏禹曾亲自治水,如果传说能被证实的话,说明当时中国的农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只可惜中国文字的历史最早只能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
  中美洲也早在公元前7000年就开始了玉米的栽培,后来又学会了种植南瓜、葫芦等。这些技术在美洲的传播极慢,直到公元800年左右,大规模种植才成为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来源。
  早期的农业受到地域的极大限制,但随着人类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的活动足迹向以前的不毛之地进军,如茂密的原始森林、气温极低的苔原地带、植被稀疏的荒漠地带等。人类征服南美大陆大约是在距今8000年左右,而征服格陵兰岛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而农业被传到澳大利亚大陆几乎是在18世纪的事情了。
  
  粗放经营的农业以上述三个中心向全球的各个角落传播的同时,三个农业中心自身也不断地发展着。特别是两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由于有充沛的降雨和河流的灌溉用水,其农业经营向纵深发展,从而过渡到灌溉型农业。这种先进的稳定的农业模式很快被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和印度河流域的雅利安人所掌握。这四个地区有相似的农业经营的条件,洪水导致的冲积平原都绵延长达数千公里,土壤非常肥沃,沟渠众多,易于简单木制工具的耕种和灌溉。在长期的经营中,他们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之孕育出令人震惊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些地区的灌溉农业促进了社会系统本身的极大发展,当地球上的其它地区还处于蒙寐状态的时候,这些地区已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剩余农产品的出现意味着这些地区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而大量的人口较为集中地生活在这些流域附近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产生,而反过来城市的产生又使农业的决策权集中在一起。城市的产生并不是说手工业和商业已经取代了农业,恰恰相反,它们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繁荣。
  如果以古代文字的考古成就来证明几大文明的历史,那么苏美尔人建立的最初的文明社会应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而中国应该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商代。当然这些文明古国控制的范围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是非常狭窄的,大多局限于几大河流流域的附近地区。中国的商代是一些有实力的部族的联合,控制的范围大约在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北的南部、河南与山东一带。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向城市过渡。那时候,人们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冶炼技术,并能够制造出青铜器。五百年后,两河流域已经普遍用犁来耕地,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制造最早的工艺品陶器。在后来的汉莫拉比时代,则开凿了大量的运河,并设立了专门负责的河流管理的官员,不过这时候,苏美尔人已经失去了统治权。到公元前1200年前后,两河流域的人们又掌握了制铁技术,从而为全世界的农业又带来了一场新的革新。在漫长岁月中,那里的人们种植了蚕豆、豌豆、大蒜、洋葱等蔬菜类植物,还种植了田瓜、石榴,以及我们十分熟悉的苹果。
  古埃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里西部和南部,以及东面的阿拉伯半岛都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北面是广阔的地中海,东南是埃塞俄比亚高原。尼罗河固定的泛滥周期使埃及人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来发展农业,为此他们还在尼罗河上修建了巨大的水利工程,并开发了完善的灌溉系统。法老控制着全国的王庄,其它土地则归神庙、贵族、公社所有。埃及人普遍使用青铜器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而铁器的使用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埃及人喜欢制造奢侈品,如珠宝首饰、化妆品等,他们发明了唇膏和假发。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象克里特岛的文明一样曾长期被人们遗忘,但他们曾创造出了极为辉煌的文化。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古印度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以后铁器出现了,许多林地被开发出来,农业迅速的取代了畜牧业,许多地方修建了水利工程。这里的人们种植了棉花,并且织出了世界上第一块棉布,他们还种植了柑蔗、芝麻、甜瓜、椰枣等植物。古印度人还驯养了鸡、猫、水牛、牦牛等动物,直到现在,印度还是世界上牛的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最终,印度河流域以摩亨左*达罗为中心的文明在大自然的危害中消失了,直到20世纪初,它才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黄河流域的农业模式最终扩大到长江流域应该是在铁器在中国出现后的战国时代,时间约在公元前4―5世纪。中国人种植了橘树、桃树、梨树、山茶、菊花等植物,并在与中亚的交往中获得了来自其它文明的新的农业品种,中国人引进了葡萄、葱、黄瓜、无花果、芝麻等。在唐以前粟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唐以后,长江以南地区大力开发,到宋代,水稻成为最主要的作物。明代时候,玉米、马铃薯等美洲作物传入中国。
  
  四个古国的农业都形成了稳定的系统,他们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管理农业,税收,开发新的土地,建造灌溉系统并兴修水利工程,包括开凿运河。这些系统具有强大的创造力,使之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灌溉农业种植的方法传到了全世界。到了公元1500年,全世界最集中的粮食产区是中国、印度和欧洲中西部,其余地区的产量与它们比起来不值一提。
  除中国外的另外三个古代文明未能幸存下来,被一些历史学家称道的世界七大奇迹现在只剩下了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长城。由于地域的因素,它们在历史上都多次受到外族的入侵,最终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有中国的文明,在外民族的入侵中比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研究历史的学者们对于中国特殊现象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众说纷纭,多种莫衷一是的说法。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第一,地域可能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次,中国大农业系统不容易被轻易分割,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原因;文化方面的完整和统一是第三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三个原因是互为影响的,它们使中国这个文明系统具有自己的运行机制,并且这种基于经济的系统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其它外族即使来到这里,也无力改变它内部的运行机制,从而只有自己融合到这个系统中来。
  四大文明的衰落不是因为工业的兴起,因为在这之前它们就已经衰落了。但工业对全世界的现有农业版图的形成却居功至伟。正因为工业的发展,使机械和化肥得以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产量,人力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从而使新兴的适于农作物生产地区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在公元初年,全世界的粮食产量不足5000万吨,而到了2000年,全世界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19亿吨。在19世纪以前,中国和印度的农业产量远远高出于其它国家的农业产量。但到20世纪中期,美国凭借工业发展带来的技术,农业产量一度超过了中国,而苏联的产量超过了印度。现代中国还在沿用以前古老的耕种方法,大部分地区还依靠牛和铁犁在土地上耕种,所以到了1990年以后,虽然中国重新夺回粮食产量世界第一的位置,并到2000年达到了年产近5亿吨的生产规模,但中国仍需每年从美国和澳大利亚进口数千万吨包括小麦在内的谷物,以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
  由农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对农业最有影响的两个因素:一是地域的因素。气候条件好,降雨充沛,靠近水源的地区总是先发展起来。所以南极大陆,雪线以上的高寒区,北冰洋沿岸的苔原地带就是农业的空白区。地域基本决定了当代农业的分布和人口的集中度。二是技术的因素。从最早的石器到木棒,再到金属工具和机械工具,每一次新技术的产生都会改变原来的农业分布。当然,技术的发展还包括肥料、灌溉技术、水利技术等等。
  农业的地位随着工业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降低,世界经济的重心在向工业倾斜,但农业依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轻视它,人口众多的中国更是如此。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