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1|回復: 0

[儒家文化] 为什么越来越强调学习〖论语〗?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6-1 14: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为什么要学习〖论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哪里来?如果对自己最基本的经典都不了解,甚至还有很多错误的批判,那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无从谈起。

〖论语〗主要讲的是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伦理和教育的理念。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去世。几千年前的人所讲的东西,对于今天社会有什么帮助呢?

〖论语〗所讲的是『道』。『道』是恒常不变的规律。儒家常用『天道』来体现这种恒常不变的、本来如此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用西方人的话来说,『道』就是客观性和必然性的宇宙秩序,『道』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是如此,自古至今都适用,所以学习它仍然有帮助。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有错误的理解。例如,我在上研究生时,有一次,一位同学说要重写一本书为孔老夫子正名。当时我还与他辩论,因为当时看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文章,认为都是因为孔子才导致今天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所以我就与他辩论得面红耳赤。1999年,我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当时被问及研究什么,我说研究孔子、老子等。没想到我说完这句话,西方的学者都肃然起敬,表现出一种由衷的敬佩,说:『真了不起!』一开始我还觉得他们是客套,是寒暄之语。但是后来读了西方人研究儒家文化的一些著作、文章后才发现,其实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甚至比中国的某些专家、学者更加深入,他们没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批判,对〖论语〗、孔子思想的理解都是从原著出发。所以读原著就显得特别重要。读了〖论语〗之后,才发现现代社会很多人对儒家、对孔子的有些误解很深。

有一种思想认为,儒家思想讲的是愚民政策,是统治阶级用来愚昧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实际上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子提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在〖论语〗中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有德行的人;第二种是有地位的人,统治者。统治者的德行像风一样,百姓的德行像草一样,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所以,首先重视的是领导者、统治者的德行。

翻开『四书』能够更加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在『四书』中,没有哪一句话是要求被统治者的,而几乎全都是要求统治者的。比如,〖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最高领导者到最底下的老百姓,都应该以修身为根本。首先是讲在位者、统治者要修身,如果统治者不修身,想让百姓修身,效果就达不到了,这才是愚民政策。

而现代一些人是这样认为的,在实践中也是这样去做的。如果认为道德教育是要教育一般百姓,而领导者都不需要教育。结果就把道德教育变成说教,只是用言语教导,但是自己所作所为都和所教导的不一样,这才使人们对道德教育生不起信心。所以,读了〖论语〗原著,才发现儒家文化与其说是一种统治者愚弄被统治者的武器,不如说是一种治理方法、理论、智慧。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腐败现象很严重,这都是和传统文化有关,为什么?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官本位』。在儒家文化中,确实对于做官的人很尊敬,但是为什么对做官的人很尊敬?

古代选拔官员首先看这个人有没有德行,德行高的人才授予爵位;对国家有功劳,有贡献的人才给予俸禄。所以,通过一个人的官位,所拿的俸禄,就知道他德行的高低,以及对国家贡献的大小,这才是中国人对官员特别尊敬的原因。

到今天的社会,传统文化已经有好几代人没有讲。为官者不懂得用官位为百姓服务,相反还想方设法地鱼肉百姓,这就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比如,〖论语〗中记载,鲁哀公请教孔子,怎样才能让人民信服、心服口服?孔子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把正直的人、有德行的人举荐出来,放在邪曲不正的人之上,就能够让人民心服口服、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相反,把邪曲不正的人举荐出来,放在正直的、有德行的人之上,人民就会不服气。现在为什么人民对反腐败的呼声这么强烈?原因是人们违背了孔子的教诲。

孔子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阐述,比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什么叫做办政治?就是要使人们正。领导者率领大家做正确、正当的事,谁还敢做不正当的事?孔子认为,如果领导者能够使自身端正,对于办理政治这件事又有何难处?如果领导者不能使自身端正,怎样使别人端正?这都是告诉人们,孔子讲对为官者尊重,是因为为官者都是有德行的人,否则不会给他官位。

所以,『官本位』并不是传统文化中消极的因素,而是因为人们没有完全学习、借鉴、吸收传统文化,没有做到『爵非德不授』,爵位、官位不授予无德者;『禄非功不予』,『禄』是俸禄,如果一个人对国家没有贡献,那就不给予俸禄。这两种制度没有确立,所以才导致人民的不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讲创新。比如,我在1999年去英国前参加雅思考试时,外国人在面试时问:『你们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我说是孔子。外国人说:『难道你们几千年来就出了一个孔子吗?没有其他伟大的思想家了吗?』外国人的意思是说,中国人没有创新意识。在西方社会,特别是现代以来,每过十几年、几十年就会有新的哲学流派取代旧的哲学流派,看起来他们的哲学理论很创新,思潮一个接一个。想一想,为什么西方的哲学流派层出不穷,而中国几千年来依然奉行、学习孔子的智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西方的哲学、流派、思潮,每过十几年、二十几年就与新时代的潮流不相符合,有些东西已经过时,没有办法满足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被历史很快证明有一些不合理之处,所以必须发明新的哲学流派来取代。

但是,中国为什么几千年来都要读〖论语〗?因为〖论语〗已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验证,是大浪淘沙的结果,没有和时代不相符合的。即使有人认为〖论语〗中有些思想,已经和时代潮流不符合,大部分原因是什么?因为圣人站在二十层楼,而人们站在两层楼,人们拿着两层楼的境界去看二十层楼的境界,不仅看不到,反而还想把圣人拽回到两层楼说:『你所看到的,就是我看到的境界。』『圣人』是对天道有体悟的人,古人也称为『得道』之人。既然是『得道』之人,所体会出来的道理是经得起历史验证的,是恒常不变的。

被誉为六经之首的〖易经〗,第一个含义就是『变易』,变化的意思。世间的现象变化莫测、变化无穷。所以,要懂得与时俱进。但是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谈创新?〖易经〗的第二个含义是『不易』,不变的意思。只有掌握不易的、不变的规律的人,才有资格谈创新。创新并不是像现在很多人,打着创新的旗帜胡作非为,做出很多违背规律的事,最后得到教训,还给自己找借口说:『既然要创新,就要走一些弯路,交一点学费』,这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人的一生也就七八十年,最多一百年。如果不负责任地学习经不起历史考验的理论,那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人哪有那么多机会重来一次?所以,一定要学经得起历史考验、大浪淘沙后的精华。

〖易经〗的第三个含义是『简易』。中国人讲『大道至简』,真正深刻的道理一定是以非常简单的方式表述。为什么?因为中国古圣先贤做学问的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圣贤人的存心是为了利益每一个人。所以孔子所体会的『道』很深奥,孔子的境界可以说丝毫不在老子之下。老子对『道』有一个描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等人听到道立刻就能理解、接受,马上在生活中力行、实践。『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等人听到道,会发现道其实离生活也不近,虽然在日常生活之中,但是一般人都没有体会到。圣人把道揭示出来后,中等人会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犹豫不决,即『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下等人听到道,觉得道太深奥,离现实太远,就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如果所说的东西大家都能够接受、认可、称叹,没有人笑话,这就不足以称为道。

从老子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到,圣贤人所体会的『道』是非常深奥的,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和认可的。所以,孔子采取一种平易的方式,把深奥的道理变成简单的话来教导弟子。孔子给人们讲道,听不懂,就讲德;讲德,还听不懂,就讲仁;讲仁,还不知道,就讲孝、悌、忠、恕。总之,是要利益来提问的弟子。孔子的存心不是谈玄说妙,为了炫耀自己的学问。这也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做学问的一个最大的不同。西方人恰恰相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本来问题很简单,但是越说越复杂,最后让人听不懂,以此来炫耀自己学识很丰厚。这对听众就没有益处了。

所以,中国人做学问都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中国传统道德观、价值观讲『五常』——『仁、义、礼、智、信』,概括得很简单,每一个价值观只有一个字,易记、易懂,也很容易在社会上推行,所以千百年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价值观。

从〖易经〗这『一名三义』来看,中国人并不是不讲创新,而是告诉人们,时代的现象是变化的,要懂得与时俱进,但必须是掌握『不易』规律的人才可以谈创新。从这种意义上说,人们就不能不学〖论语〗。因为如果不学〖论语〗,就很可能掌握不了普遍的道。人们自以为是创新,其实走了很多弯路。这是第三种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的印象。

第四种,认为传统文化净搞形式主义,讲繁文缛节。现在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批评,都是看到社会现实的一些不良现象,就认为是传统文化所导致的。其实恰恰相反,这都是没有真正深入传统文化所导致的。比如,在各种赛事的开幕式上,中国人准备得很豪华、奢侈、浪费,很多国人看到之后表示不满,说:『这都是传统文化导致的,就讲这些繁文缛节、讲排场。』

读〖论语〗就知道中国人对礼确实很尊重,但是礼『与其奢也,宁俭』,礼与其搞得很奢华、排场,宁愿节俭,只要表达出对客人的敬意就可以。『丧,与其易也,宁戚』,丧礼也要抓住根本,丧礼中与其表现得和易,不如从内心表现出对死者的哀伤。这都是让人处处回到根本,而不是搞形式主义。

〖弟子规〗中讲『揖深圆,拜恭敬』,很多人看到之后就不理解,说:『还要九十度鞠躬礼,这不是搞形式主义吗?』其实他不知道『礼』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一个人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质和仁爱之心。当能够把自己最尊贵的头低下去时,是从内心真正地折服了一个人的傲慢之心;而且两个人之间如果有矛盾、不满,通过一见面、一鞠躬,矛盾也就化解了。什么人最难鞠躬?有钱的人、有权的人、有『学问』的人。当然,『学问』要带引号,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学问。这里指有知识的人,即『知识分子』。为什么这些人鞠躬最难?因为这些人最容易有傲慢之心,所以看到鞠躬礼会很难接受。

即使是乞丐都有一种傲慢之心,傲慢之心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一个人已经身无分文、沦落到乞丐,坐在街上看着过往的车子,还说:『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嘛!』连乞丐还有傲慢之心,更何况一般人。所以,躬鞠让人们从内心表达出对对方的恭敬,折服自己的傲慢之心,这对人性情的培养、人格的培养非常有帮助。所以,形式很必要。当然,国人更加重视本质,即礼所包含的对人的尊敬、仁爱、同情之心。

〖论语〗中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难道就是呈现『玉帛』这种形式吗?音乐难道就是敲钟打鼓吗?孔子提醒人们不要只在形式上做文章,而是更加重视礼乐的实质。这句话对于今天进行文化建设也特别有帮助。自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后,一些广播、电视就把地方歌舞、戏剧、音乐搬上银幕,以为敲锣打鼓、唱歌、跳舞就是进行文化建设。

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文』是文章、文字、礼乐、曲调等,通过这些方式起到变化人的气质的作用。所以古人创作音乐、教导人礼仪,都是要培养一个人平和的性情,恭敬之心、仁爱之心等,这才起到变化气质的作用。如果把摇滚音乐,或其他非常浮躁的音乐、歌舞统统搬上银幕,确实也起到变化气质的作用,但是会让人变得更加心浮气躁,更加沉溺欲望而不能自拔。所以,如果男孩喜欢看奥特曼,就会有多动症。现在的游戏都是打打杀杀,暴力色情的内容比较多,如果孩子经常喜欢打游戏,他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暴力的倾向,即使是女孩也会出现这种倾向。这就是告诉人们,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不能仅仅重视形式,更要重视本质,所以孔子恰恰是反对形式主义。

当然,现代人对儒家文化、孔子的误解还有很多,这里举了四种最常见的误解,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讲到更多。讲这些的目的是告诉大家,不要因为有一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就对〖论语〗、孔子、儒家文化丧失信心。所以,在当今社会,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回到经典之中,只有回到经典之中才能得到圣人原汁原味的思想。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