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学术动态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2)
东西方文化的并立 东方和西方的分界概念是由西方人提出的。早期的希腊人和后来的罗马人都把地中海东岸地区称为东方(orient)。随着征服的不断扩展,他们发现了更远的东方,于是就有了近东、中东和远东的概念。 ...
2011-9-5 09:10 | 查看: 815|評論: 0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4)
张荫麟此论一出,很快获得了不少响应。1928年,天津《益世报・学术周刊》登载了一篇署名“绍来”、题为《整理古史应注意之条件――质顾颉刚的 》的文章。作者在该文中严厉批评顾颉刚“专就《诗》《书》求证,已不免 ...
2011-8-23 08:48 | 查看: 1238|評論: 0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3)
不可否认,鉴于“有许多伪史是用伪书作基础的”,因此伪书既然为“伪”,其所记载的历史当然也值得怀疑。不过,这种怀疑还需要进一步详加考辨,并不直接意味着“伪书”中的历史就一定是“伪史”。但顾颉刚却径直断言 ...
2011-8-23 08:48 | 查看: 870|評論: 0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6)
注释: 当然,“古史辨派”并未完全否认“伪书”的史料价值,他们并且对此曾有多次申述。所以“古史辨派”的“疑古”并非“蔑古”。因该问题不在本文范围内,只能另文探讨了。 王元化便说:“以怀疑精神探究 ...
2011-8-23 08:48 | 查看: 1002|評論: 0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5)
注释:  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1983年3月18日),欧阳哲生选编《解析胡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 ...
2011-8-23 08:48 | 查看: 967|評論: 0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2)
其一,因为片面强调考据,导致了许多大学国文系课程明显偏重于训诂考据,而忽略了对文学本身的鉴赏。浦江清在1948年便曾针对清华国文系的课程设置状况评论说:“照目下情形,中文系同学认为中国文学系课程中国太多, ...
2011-8-23 08:47 | 查看: 920|評論: 0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1)
美国著名科技哲学家库恩(Kuhn)在揭示“范式”(Paradigm)之于科学革命的积极意义时,特别强调指出“范式”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打破了传统观念,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另一方面,它同时也带来了某些固有的限制。尤 ...
2011-8-23 08:47 | 查看: 853|評論: 0
《国故》与《新潮》之争述评(2)
第三,双方都承认“整理国故”的必要性。 毛子水虽确信“国故在今日世界学术上,占不了什么重要的位置”,不过他也承认:“照得我个人的意思,国故是应当研究的”。他并且表示:“从已有意思生出新意思来,在国故 ...
2011-8-23 08:47 | 查看: 954|評論: 0
《国故》与《新潮》之争述评(3)
二 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该何去何从?《国故》与《新潮》之争以后,新文化派对传统文化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面对这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1919年11月,胡适撰写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
2011-8-23 08:47 | 查看: 1002|評論: 0
《国故》与《新潮》之争述评(4)
注释: 傅斯年:《 发刊旨趣书》,岳玉玺等编《傅斯年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6页。 《国故月刊社记事录》,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史料》第2卷(1912-1937)第3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
2011-8-23 08:47 | 查看: 1216|評論: 0
为什么需要要科学的角度来认识《道德经》(2)
深入分析科学可以得出:现在的科学基础问题很多;但是、为什么现在科学界却总是难以认真地对待?本人在钻研科学的理论基础时认为:这是由于现在科学界还没有接受先秦中国老子的科学知识,因此而缺乏求知大自然本原的 ...
2011-8-22 11:32 | 查看: 1038|評論: 0
为什么需要要科学的角度来认识《道德经》(1)
几千年来,大自然的空间总是使人无法名状;而牛顿对地球引力的发现,虽可解决人为什么不会掉到天空去的问题;但是,引力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牛顿却也困惑。因此、科学认识自然,究竟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绝对不可含 ...
2011-8-22 11:31 | 查看: 935|評論: 0
学者:李白的相思未必是红豆 对象极少为佳人
学者:李白的相思未必是红豆 对象极少为佳人
  阅读提示:相思,是鹊桥两端的牛郎织女,是王维笔下的粒粒红豆。在李白诗中,“相思”不再是我们所理解的特定的狭窄的词语,它所承载的是广泛意义上的情感。或许以李白的重情、多情与深情,相思才会如此旖 ...
2011-8-19 08:54 | 查看: 793|評論: 0
儒学的人文精神(1)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中的“文”以人为本位,“人”以“文”为本性或自性,它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的诸关系合乎中节的协调,以教化天下,并由此而开出礼乐文化、人伦文化、仁爱文 ...
2011-8-16 09:11 | 查看: 831|評論: 0
儒学的人文精神(2)
和乐道。乐道和乐心,就是要塑造真善美和合境界,这是乐道精神所追求的终极境界。      第三、和合精神。和合是儒学对人的生存、意义及可能世界的思考活动,它是儒学所普遍认同的理念,并纵贯儒学演变 ...
2011-8-16 09:11 | 查看: 950|評論: 0
现代新儒家与“整理国故运动”(1)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第7卷第1号上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明确提出了“评判的态度”以及“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主张,从而高屋建瓴地制定了“整理国故”的指导思想。同时,他还系统完整地揭亮恕把芯课 ...
2011-7-29 08:57 | 查看: 1149|評論: 0
现代新儒家与“整理国故运动”(2)
而众所周知,现代新儒家是一个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的文化流派,他们自然不能接受“整理国故运动”对儒学地位的评价。熊十力即曾针对胡适等人的诸子学研究发表看法:“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 ...
2011-7-29 08:57 | 查看: 1269|評論: 0
现代新儒家与“整理国故运动”(3)
四      综上所述,现代新儒家与“整理国故运动”虽然同样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但二者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均截然异趣,由此导致了双方的研究结论尤其是对传统儒学的评价大不相同,其中不仅存在 ...
2011-7-29 08:57 | 查看: 1092|評論: 0
“思无邪”及其他(1)
《论语・为政》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出自《商颂》,形容郊外牧马之气势,“思无邪”居末首,谓“思无邪,思马斯往”,前面几首与其相配的,依次为“思无疆,思马斯臧”,“思无 ...
2011-7-29 08:56 | 查看: 1058|評論: 0
“思无邪”及其他(2)
诗人为什么要把那些“事”“标志”出来?诗人将那些事标志出来,是为了“保存-存留”。诗人要将那些“已经不存在”,或者“正在不存在(消失)”的“事”“存留-保存”下来,“传诸久远”,诗人的作品,保存了“存 ...
2011-7-29 08:56 | 查看: 1056|評論: 0
“思无邪”及其他(3)
二、“邪”与“正”   孔子说,他筛选的三百篇“诗”,有一个总的标准和特点,就是“思无邪”。 “邪”与“正”对,“无邪”即是“正”。“正”在古代儒家思想里占据重要的核心地位,这是历代学者的共识。 ...
2011-7-29 08:56 | 查看: 966|評論: 0
“思无邪”及其他(4)
然则,“天”“地”之间固有某种“关系”,“变者”受“不变者”支配,“世俗的”受“神圣的”支配,以致“变”中有“驻”。地上何者为“变”?又有何者为“驻”? 地上事物之所以有“驻”,也会有某种神圣性,也 ...
2011-7-29 08:56 | 查看: 1033|評論: 0
“思无邪”及其他(5)
就哲学的理解来说,“思(想)”靠“概念”,“名”是不可缺少的。“思无邪”意味着,所思之“名”,皆是“正名”,而不是普通的“名字”。孔子说: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
2011-7-29 08:56 | 查看: 1124|評論: 0
“思无邪”及其他(6)
三、“有”与“无”   “有-存在-存有-在”为一义,不仅仅指抽象的“是”。抽象的“是”乃是逻辑的联系动词,而“存在论-本体论”意义上的“是”,乃是含有“是什么”那个“什么”的存在动词。没有“是” ...
2011-7-29 08:56 | 查看: 852|評論: 0
“思无邪”及其他(7)
“诗”的“语言”,不随“交往”完成而被“消耗”掉。一切“工具”固然比使用工具的人更加稳定,更加经久,但终究会被“消耗”;但“诗的语言”不被“消耗”,如同哲学的“思”一样,不会像经验科学那样,在形成(完 ...
2011-7-29 08:56 | 查看: 1102|評論: 0
《周易》及其哲学(1)
记得是在去年,责任编辑专程赴京,邀我设计、主编一套关于《周易》人生哲理的应用方面的丛书。这使我一时很踌躇。一则我虽然研究过《周易》,但那是从文学和文献学角度进行的,而且只涉及古经部分(1);再则自那以 ...
2011-7-28 08:44 | 查看: 990|評論: 0
《周易》及其哲学(3)
初六:用拯马壮吉。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六三:涣其躬。无悔。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
2011-7-28 08:44 | 查看: 943|評論: 0
《周易》及其哲学(4)
(2)《象传》     各卦的《象传》都是分为两个层次的:《大象》解释整个“卦象”,《小象》解释各爻的“爻象”。例如《蒙象传》:“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以上大象,以下小象)利用刑人,以正 ...
2011-7-28 08:44 | 查看: 945|評論: 0
《周易》及其哲学(5)
而周易哲学就是中国生命哲学历史上的第一个系统性的形态。它的终极关怀是“观我生”“观其生”(9),就是对于人生的高度关注;它把天地人一体的宇宙视为一个大生命系统,“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10) ...
2011-7-28 08:44 | 查看: 878|評論: 0
《周易》及其哲学(6)
动态的生命结构,则是一种公理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分为两步:首先寻求一种不证自明的公理,揭示一种一般关系、普遍结构;然后由此出发,推演出一系列定理,从而形成一个自足的解释系统。周易哲人从生命现象中发现了这 ...
2011-7-28 08:44 | 查看: 891|評論: 0
《周易》及其哲学(7)
天     L I     君 → 民     这里,天决定君,即“天命靡常”,“唯德是依”;君决定民,即“保民”,“牧民”;民决定天,即“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中国哲学的 ...
2011-7-28 08:43 | 查看: 938|評論: 0
《周易》及其哲学(8)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对刘大钧先生的慷慨赐序,表示由衷的谢意。      黄玉顺     2000年12月     记于四川成都锦江之滨     注释: (1)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巴蜀书社1 ...
2011-7-28 08:43 | 查看: 941|評論: 0
文化史上的谜案:寻《永乐大典》正本踪迹(1)
本文原载于《书屋》杂志2011年第7期,原标题为“答‘文化史上的一大谜案’”    世纪之交的200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栾贵明提出寻找《永乐大典》正本正落的“永陵地宫说”。几年来,新 ...
2011-7-27 10:21 | 查看: 998|評論: 0
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2)
王阳明是将孔子思想作发扬光大的中国明代思想家,留给后人一本重要著作《传习录》。王阳明一生主张“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说,人都有良知,这种良知与生俱来,愈是到了后来,被私欲蒙蔽,人心也就一天天坏下 ...
2011-7-26 08:47 | 查看: 993|評論: 0
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3)
畏是一个哲学,这哲学是中国传统提示我们的。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此三畏之中,孔子强调的是畏天命。他在很多地方说到天命。他说:“五十知天命”(《论语》 ...
2011-7-26 08:47 | 查看: 1087|評論: 0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