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学术动态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4)
许多贪官落马,走上不归之路,就是心中少一个畏字。至少是这个畏字没有对他产生最大的威慑力量。以下是关于成克杰走向死路的一个心理记录:“在成克杰的大力支持下,有一块地最终以低价改批给银兴公司。不久后的一天 ...
2011-7-26 08:47 | 查看: 1039|評論: 0
苏轼对词的贡献(1)
词最先是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歌词出现的,属于音乐文学的形式范畴,它是在隋唐之际配合燕乐曲调,并以"依调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一种新型歌词形式。所以,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 ...
2011-7-26 08:44 | 查看: 1054|評論: 0
苏轼对词的贡献(2)
3.运用典故 词中用典既是一种代替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词中用典始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在苏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较浓厚的叙事性和纪实性。词中两处用典,上阕用 ...
2011-7-26 08:44 | 查看: 1112|評論: 0
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再生(2)
我们搬用了西方的制度,却不问其精神所在;我们撷取了西方的思想,却先把它放在自家历史的染缸里浸泡;我们用以自己经验铸造的尺子去剪裁历史,以我们自己的好恶居高临下地去评点西方文明。于是,龙的故土又一次成为 ...
2011-7-25 09:24 | 查看: 1075|評論: 0
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再生(1)
自然的历史依着时间顺序由过去往今天发展起来,人们对于历史的思考却往往是由当下开始而回溯上去的。在我对于历史的好奇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关切之前,我关注的只是当代史。据我对历史的观察,这是一个较一般教科书所 ...
2011-7-25 09:23 | 查看: 973|評論: 0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商人的诚信 (2)
三、儒家伦理中"家庭观念"与商人"诚信"的内在联系    家庭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特点具体是什么呢?我们的着眼点是放在家庭成员中各自的地位上。上文说到父子为五伦中第一伦,父辈对下一代的权威在家庭中的影响力 ...
2011-7-25 09:13 | 查看: 1139|評論: 0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商人的诚信 (1)
 中国古代早已有士、农、工、商所谓四民的划分。宋代以来,商业发展已是中国史上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明清时代尤其突出。商人由四民之末发展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阶层,使人急欲探究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商人 ...
2011-7-25 09:13 | 查看: 1028|評論: 0
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2)
二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学学科地位的确立,首先从教育体制中的学科体系设置架构的变化上反映出来。1990年和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布和修订重新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 ...
2011-7-24 09:13 | 查看: 1018|評論: 0
解读儒学:诚是万物之始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很多人把“仁”称为儒家思想的内核,从伦理道德上说,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儒学并不只是伦理道德的学说,它是和西学中的宗教、伦理和哲学都可以对话的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谈宗教就要 ...
2011-7-22 09:42 | 查看: 1077|評論: 0
关于“孝”与“无后”的辨析(1)
《孟子・离娄上》中有这样一句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所说的孝其实与孔子所说的孝,不论在内涵上还是外延上均有很大的区别。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 ...
2011-7-21 08:42 | 查看: 860|評論: 0
浅析儒家与亚氏的“中庸”思想的统一 (1)
 一、中国儒家“中庸”的概述   所谓中庸之道旧说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套理论与方法。主题思想包括:1、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做 ...
2011-7-19 11:15 | 查看: 1356|評論: 0
浅析儒家与亚氏的“中庸”思想的统一(2)
同时,亚氏的其他有关“中道”的见解还可以正确引领我们走出对先秦儒家之所谓“中庸之道”认识上的最大误区,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到底什么才真正是古今中外之所谓“中庸之道”。例如亚氏在讨论中道、过度和不足三者之间 ...
2011-7-19 11:15 | 查看: 978|評論: 0
由古代文人的号看古人的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文人的称谓主要有三种:名、字、号。三者相比较名和字都是父母长辈寄予希望祝福的命名,《左传 &# 8226;桓公六年》记载着命名的的原则,“公问名于申]。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 ...
2011-7-19 11:15 | 查看: 1118|評論: 0
《颜氏家训》伦理思想解析(1)
北齐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成书于隋仁寿年间(公元601 - 604年),阐述了教子治家、立身扬名之道,宣扬刻苦读书、养身归心、经世治国,内容涵盖儒学、佛学、文学、音韵学、道学等,有一定史料价值,对后世影响 ...
2011-7-15 08:58 | 查看: 1205|評論: 0
《颜氏家训》伦理思想解析(2)
(三)知足少欲,戒骄戒奢      天下人都有好利之心,好物之意,这是人的本能欲望。但是由于人的“情性不知穷”,常常使得自身陷人欲求不得、祸害频频的苦海之中。《止足》篇日:“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先祖 ...
2011-7-15 08:58 | 查看: 1208|評論: 0
学思录(2)
名言指代经验记忆中的具体形象――记忆醒觉时才有清晰的概念思维,而至精神恍惚之际则往往心猿意马,代之以模糊的形象思维。前者记忆居于主位,牢宠了精神意蕴;后者意蕴居于主位,抹煞了经验记忆。在论辨的过程中双 ...
2011-7-13 10:04 | 查看: 1043|評論: 0
学思录(1)
宗教心理决定文明的基本特征――了解特定宗教的信仰经验才能进入一个文明的内在核心,比较不同宗教的信仰经验才能把握各大文明的差异所在。西方宗教学自创始以来即注重客观中立的研究,庐山之外看庐山,讲到宗教经验 ...
2011-7-13 10:03 | 查看: 902|評論: 0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辨析(1)
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本意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觉 ...
2011-7-13 09:02 | 查看: 1272|評論: 0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辨析(2)
二、孔子的妇女观 从孔子以前的传统文化、孔子的思想、孔子的言行揭示孔子的妇女观。 1、孔子以前的传统文化的妇女观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及人类社会的生成是,“天地氤氲(烟气盛),万物化醇。男女媾精 ...
2011-7-13 09:02 | 查看: 1099|評論: 0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辨析(4)
3、《周易》的妇女观 《周易》最重要的是《乾》、《坤》二卦。《乾》象天、阳和男,《坤》象地、阴和女。已蕴涵天地阴阳和合创造万物,男女和合生育人类,天地、夫妇是宇宙、社会的本源和主体的思想。 专谈家 ...
2011-7-13 09:02 | 查看: 953|評論: 0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辨析(5)
三、中国古代妇女观的现实意义 以孝悌为本的中国古代人道主义固然是宗法社会的产物,但重视家庭,尊重妇女的文化传统却具有永恒的意义。 中国古代,即使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仍十分重视妇女,终先秦之世,妇女 ...
2011-7-13 09:02 | 查看: 987|評論: 0
探索中国原创音乐剧民族化
专家研讨《米脂婆姨绥德汉》 探索中国原创音乐剧民族化 中国文化传媒网讯 (记者刘茜 实习生李颖)《米脂婆姨绥德汉》与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研讨会7月9日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 ...
2011-7-12 11:07 | 查看: 981|評論: 0
刘鉴泉先生的“人道”思想研究(2)
二      刘鉴泉先生的人道观是植根于他的宇宙观的。他认为人在宇宙之中,不仅是宇宙中的一部分,而且与宇宙相续相联,是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一个环节。他在《群治》一文中写道:      夫 ...
2011-7-12 10:38 | 查看: 1041|評論: 0
刘鉴泉先生的“人道”思想研究(1)
1923年,中国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进爆发了“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除了主将张君劢、丁文江外,梁启超、胡适、梁漱溟、陈独秀、王星拱、唐钺、张东荪、范寿康、林宰平、吴稚晖等人都卷了进去,事后由亚东图书馆汪孟 ...
2011-7-12 10:37 | 查看: 964|評論: 0
近百名台湾嘉宾成都探讨巴蜀文化的百年发展与创新
11日,参加情系巴蜀-两岸文化联谊行的两岸嘉宾听取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作“巴蜀文化的百年发展与创新”主题报告。(中国台湾网 )    中国台湾网7月11日成都消息 11日上午,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和四川 ...
2011-7-12 10:30 | 查看: 975|評論: 0
秦文化起源及相关问题再探讨(1)
本文所论秦文化,就其命名和界定的原则与史前以及商周时期的大多数考古学文化并无区别,亦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一组具有自身特点的人类活动遗存,由于这样一组遗存很可能与文献记载中的“秦”有关,而用文 ...
2011-7-11 09:17 | 查看: 793|評論: 0
秦文化起源及相关问题再探讨(3)
9、丰镐遗址      自五十年代以来,以探索西周文化为主要目的,考古工作者在丰镐地区进行了长期的发掘和研究,涉及到大量的居址和墓地。丰镐地区发现的周文化墓葬可分为四期8段,其中第一期第1段的年代 ...
2011-7-11 09:17 | 查看: 956|評論: 0
秦文化起源及相关问题再探讨(4)
三     毛家坪遗址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包括居址和墓葬二部分,《报告》和《探索》对其进行的分期和年代的认定基本是准确的,只是个别单位的年代尚可进一步讨论。M1和M6为毛家坪西周墓葬中年代最早 ...
2011-7-11 09:17 | 查看: 1003|評論: 0
秦文化起源及相关问题再探讨(5)
四      甘谷毛家坪遗址地处陇东渭河上游谷地,苏秉琦先生曾指出,从陇东到陇西的这一地区,其东部与中原地区相连,西部与中亚地区相连,既是中国东西两半块间的中间模糊地带,也是二者间的界限所在, ...
2011-7-11 09:17 | 查看: 938|評論: 0
秦文化起源及相关问题再探讨(2)
二      先周文化这一概念自60年代初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编写商周考古教材时提出后 ,一直是商周考古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对先周文化的内涵、来源、分期、年代等问题直到现在尚有诸多不同的看法 。但分 ...
2011-7-11 09:17 | 查看: 1055|評論: 0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 (1)
在祖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国家概念,也是地域概念,加上一个“荆”字,时间就延长了。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荆楚文化”时间更 ...
2011-7-8 08:56 | 查看: 985|評論: 0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 (2)
 四是崇武爱国即崇尚武装、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楚人有尚武之风,如荆州博物馆有一种叫“连发弩”的文物,李白有一首五言绝句,写到秦始皇,其中有“连弩射海鱼”的诗句。连弩可以连发十箭,可见楚人很早就在研 ...
2011-7-8 08:56 | 查看: 986|評論: 0
真实的孔子(4)
真实的孔子(4)
山东曲阜孔庙里,相传孔子手种的桧树 《论语》开篇值得回味       《论语》首章的意思大体是:如果我的主张被时代或社会所采用,那不就太令人喜悦了吗?如果在社会上行不通,可是,忽然发现有赞同我的学 ...
2011-7-7 15:54 | 查看: 924|評論: 0
真实的孔子(3)
孔子并没有“轻视妇女”       对于“女子”与“小人”,都要注意“政均”,不能“近”,也不可“远”,从而让他们恭敬、不怨。要取得他们的拥护、理解与支持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过于亲近,他们就难免 ...
2011-7-7 15:52 | 查看: 998|評論: 0
真实的孔子(2)
真实的孔子(2)
据记载,当时在场的有齐君的宠臣,那人的特点正是“美须眉”,所以齐君对子思说:“假如相貌可以交换,我可以将他的须眉送给你。”子思则说只是担心不能继承前人的美德,并不担心“毛须之不茂”。可见,不仅孔子“生 ...
2011-7-7 15:47 | 查看: 1033|評論: 0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