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廣東河源現戰國時期人類活動遺址 出土大批碎陶片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8 23:03| 發布者: 文強| 查看: 1206|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遺址出土的部分陶片。在河源市連平縣油東村八字山山頂,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近期發現了一處戰國時期的古人類活動遺址。目前,該處遺址的搶救性考古挖掘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現已出土了一大批戰國時期古人類使用 ...

遺址出土的部分陶片。

在河源市連平縣油東村八字山山頂,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近期發現了一處戰國時期的古人類活動遺址。目前,該處遺址的搶救性考古挖掘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現已出土了一大批戰國時期古人類使用過的零碎陶片和部分石錛、石柱等石器。

遺址採集的柱形石器。

遺址年幾何?初定爲戰國時期人類活動的古遺址

據連平縣油溪鎮文化站站長黃樂南介紹,今年上半年,連平縣文物普查隊在建設中的昆(明)汕(頭)高速河源市連平縣油溪鎮油東村路段(當地人又稱龍懷高速連平段),意外發現了在建開挖的昆汕高速油溪路段有一處名叫八字山的山頂上有零星裸露的陶片,於是向上級文物管理單位反映。

黃樂南稱,實際上,在昆汕高速連平油溪段未開工進駐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已到此踩點,上個月,省文物考古所進駐遺址現場,並開始進行搶救性考古挖掘,每天組織20多名村民進行開挖。

當時,有傳言這裡是一座古墓,後經考古發掘,基本排除了這一傳言,初定這是一處戰國時期人類活動的古遺址,遺址占地面積約有2000平方米。現已挖掘出土一大批戰國時期人類生活使用的陶器碎片以及石錛、石柱等石器。

現場挖出的坑窩,專家猜測是當時人打樹樁留下的。

這裡曾發生了什麼?或爲躲避山洪或戰亂在山頂搭茅房

昨日在現場,20多名村民在山頂周邊及其靠北方向的邊坡進行挑土、開挖,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位專家現場監督指導,考古遺址發掘現場拉起警戒線封鎖。

遺址發掘的地方被劃成數塊類似房屋屋基的形狀,裡面有一個個坑窩,現場參與監督考古挖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稱,這些被挖出一處處深達近1米的坑窩,是古人類在山上打樹樁而留下的遺蹟。專家據此猜測,這裡有可能是戰國時期先民在此修築屋基或修建瞭望哨所而留下的人類活動遺蹟。多名專家稱,具體情況要視今後考古發掘工作完成之後進行詳細分析才能定論。

連日來出土的陶片數量較多,文物考古專家在現場將其分門別類,足足裝有數麻袋之多,但都是以零碎的陶片居多,還有部分古人類使用過的石錛以及形狀各異的石器。

站在山頂遺址往山下遠望,山下都是平坦的田野,一條小溪環繞山腳。因此有一種猜測稱,當時,山下應該是一條寬闊的河床,古人類爲躲避山洪或戰亂而在山上用樹樁築茅房居住。專家稱,從此處遺址出土越來越多的陶片和石器來看,古人類在此處的活動遺蹟眾多,涉及範圍廣。

遺址帶給我們什麼?藉此研究古人類的居所構造特點等

連平縣博物館館長胡小江稱,連平縣有悠久的人類居住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根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近年在連平縣境內對文物普查及實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晚期,連平境內就已有人類居住。

胡小江稱,這次的考古發掘結果也再次佐證了在戰國時期,連平縣境內就頻繁有古人類到此群居或活動。他說,此處遺址及出土的考古實物,對今後進一步了解和研究當地古人類生活、文化歷史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科考價值,同時對研究嶺南地區古人類居所的構造特點等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作用。

現場挖出的坑窩,專家猜測是當時人打樹樁留下的。

連平歷史倒帶:

昔屬百越之地先秦遺址多多

據【河源市文化遺產普查彙編】(連平縣卷)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連平屬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連平屬南海郡,爲龍川縣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連平屬南越地,歷史由來已久。

連平縣境內現有13個鎮,近年均發現有新石器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的遺址,而且遍布全縣九連山的每一個角落。截至目前,各級文物考古專家在連平縣境內已先後發現山崗遺址13處、古墓13處、古塔7座、古橋梁11座、南宋時期和明代摩崖石刻4處以及古教堂、古宗祠100多間,已出土發掘和收集到的新石器標本105件,各個朝代的陶器及陶片一大批。此外,該縣文物普查隊同時還在縣境內發現窖藏遺址等古遺址18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舊址、遺址、紀念碑共31處。

在眾多考古發掘的遺址中,考古人員在連平縣境內發掘的所屬戰國時期的古人類活動遺址有:忠信鎮曲塘村胡屋村小組的矮山遺址、忠信鎮東升村下排坑的牛欄坑遺址、大湖鎮湖西村的大坪山遺址、繡緞鎮尚嶺村的八斗種遺址、田源鎮田西村的窯頭山下遺址、隆街鎮隆興村的朝山遺址、高莞鎮二聯村的黃嶺山遺址等7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