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楼主: 延章

本草纲目 [电子书]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1-29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鲜皮

《类别》皮类
《英文名》DensefruitPittanyRoot-bark
《释名》北鲜皮、山牡丹、白鲜、白羊鲜、金雀儿椒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dasycarpsTurcz.的根皮。
《采制》春、秋季采挖,去掉须根,抽出木心,晒干。
《性味》根皮呈卷筒或双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m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纵纹及根痕;内表面类白色,平滑。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有白色亮点。气膻,味微苦。性寒,味苦。无毒。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根数条丛生。茎直立,高50~65cm。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腺点;叶柄及吉轴两侧有狭翼。总状花序顶生,密被柔毛及腺点;花白色或淡红色,萼片5;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蒴果5裂,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细柔毛。种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丛林中。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亦产。
《主要成分》含白鲜堿(dictamine)、茵芋堿(skimmianine)、崖椒堿(γ-fagarine)、前茵芋堿(preskimmianine)、柠檬苦素(limonin)、黄柏酮(obakunone)岑酮(fraxinellone)。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发明》李时珍指出:白鲜是治各种黄疸病和风痹的要药,但许多医生只用之于疮科,这是不够的。
《附方》产后中风,但体虚不能服他药的病人,可用白癣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1-29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延胡索

《释名》玄胡索
《集解》罂粟科(Popaveraceae)延胡素(CorydalisyanhusuoW.T.Wang的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产地》主产浙江省,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亦大面积栽培。
《植物形态》本品呈不规则扁球形,直径0.5~1.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凸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主要成分》含多种生物碱,总量在0.59~0.74%(北京栽培药材)。其中有d-紫堇堿(d-Corydaline,即延胡素甲素)、d1-四氢巴马亭(d1-Tetrahydropalmatine,即延胡索乙素)、原鸦片堿(Protopine,即延胡索丙素)、I-四氢黄连堿(I-Tetrahydrocoptisine,即延胡索丁素)、d1-四黄连堿(即延胡索戊素)、I-四氢非洲防己堿(I-Tetrahydrocolumbamine,即延胡索已素)、d-紫堇鳞茎堿(d-Corybulbine,即延胡索庚素)、d-海罂粟堿(d-Glaucine,即延胡索壬素及延胡索癸素)、a-别隐品堿(a-Allo-Oryptopine,即去氢延胡索甲素)等。延胡索乙素为主要镇痛、镇静成分。去氢延胡索甲素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
《气味》(根)辛、平、无毒。
《主治》1、咳嗽。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软糖一块和药含咽。
2、尿血。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3、皮下气痛或气块痛。用延胡索研细,将猪胰一个,切成小块,灸热蘸药末随时吃下。
4、久患心痛,身热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白开水送下。
5、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钱,米汤送下。
6、妇女血气前(月经不调,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当归(酒浸,炒)各一两,桔红二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汤送下。
7、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心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
8、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9、腰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送下。
10、偏、正头风。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去皮,去子)二个,共研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内。偏头产,则在痛侧的鼻孔灌药。同时,令病人咬铜钱一个,当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渐愈。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1-29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贝母

《释名》檾、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集解》百合科(Liliaceae)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t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产地》川贝母主产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肃贝母主产甘肃、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贝母主产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
《植物形态》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芦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白芦贝)或浅棕黄色(黄芦贝),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气味》(根)辛、平、无毒。
《主治》1、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
2、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3、小儿百日咳。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灸)二钱,共研为末,加沙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
4、乳汁不下。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猪蹄汤调服。此方名“二母散”。
5、目昏,流冷泪。用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为细末,点眼。
6、目生弩肉。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加乳汁调匀点眼。
7、吐血、鼻血不止。用贝母(炮过),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送下。
8、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取抹患处。
9、婴儿吹妈,引起胀痛。有贝母末吹入鼻中,很见效。
10、乳痈。用酒送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
11、紫白瘢。用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调药搽瘢上。
《主要成分》川贝商品较复杂,从商品川贝中分出贝母丙素(Fritimine)。甘肃贝母含岷贝堿(Minpeimine)及岷贝分堿(Minpeimin)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1-29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慈姑

《释名》亦名金灯、鬼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拉丁文》Cormussagittariaesagittifoliae
《英文名》OldworldArrowheadCorm
《归类》植物慈姑
《药效分类》祛瘀活血药(理血类)
《性》微寒、有小毒。
《味》苦甘
《归经》心肝肺
《药用部位》球茎
《功效》行血通淋。
《主治》产后瘀血,胎衣不下,淋症,咳嗽痰血。
《附方》1、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2、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3、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4、风痰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5、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药量》30-60g。
《有效成分》慈姑醇β-谷甾醇豆甾醇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1-29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蒜

《释名》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气味》(根)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1、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
2、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3、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儿复苏。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1-2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茅根

《药典收入》是
《药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清热类)
《拉丁文》Rhizomaimperatae
《英文名》LalangGrassRhizome
《归类》植物白茅
《性》寒
《味》甘
《毒性》无毒
《归经》肺胃膀胱
《药用部位》根茎
《功效》清热利尿、凉血止血。茅根炭:祛瘀止血。
《主治》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
《药量》9-30g,鲜品:30-60g。
《配伍宜忌》脾胃虚寒、尿多不渴者忌用。
《炮制方法》1)白茅根:将原药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2)茅根炭:取白茅根段,照炒炭法炒至焦褐色。
《品质标志》本品以条粗、色白、味甜者为佳。
《商品规格》一般均为统货。
《有效成分》薏苡素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1-2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胆

《释名》陵游
《集解》
《气味》(根)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1、伤寒发狂。用龙胆二钱研细,加入鸡蛋清。每服二钱,白蜜化冰水送下。
2、四肢疼痛。用龙胆根切细,有生姜汁中浸一夜,焙干,捣为末。取一茶匙,水煎,温服。
3、谷疸、劳疸(谷疸因多食而得,劳疸因过劳而得)。用龙胆一两、苦参三两,共研为末,加牛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如不愈,可稍稍增加药量。治劳疸,可增加龙胆一两、栀子仁三至七枚,以猪胆代牛胆和丸。
4、盗汗。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
5、咽喉热痛。用龙胆磨水服。
6、目涩。用生龙胆捣汁一合,加黄连浸汁一匙,调匀点眼。
7、眼中流脓。用龙胆、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8、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9、突然尿血不止。以龙胆煎服。
《附方》张元毒说:“龙胆味苦性寒,气味俱厚。......其用有四:除下部风湿,一也;及湿热,二也;脐下至足肿痛,三也;寒湿脚气,四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1-29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辛

《来源》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的干燥全草。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去泥沙,阴干。
《产地》北细辛主产东北各省,华细辛主产陕西、河南、山东、浙江、福建等省。
《植物形态》北细辛:常卷缩成团。根茎横走,长1~10cm,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节,节间长0.2~0.3cm,具短分枝,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0.1cm,表面灰黄色,有须根及须根痕。基生叶1~3枚,具长柄,表面光滑;叶片多破碎,完整者心形至肾状心形,全缘,先端急尖,基部深心形,长4~10cm,宽6~12cm,表面淡绿色。有的有花,多皱缩,钟形,暗紫色,花被裂片反卷与花被筒几全部相贴。果实半球形。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汉城细辛:根茎直径0.1~0.5cm,节间长0.2~1cm。基生叶多为2,叶柄有毛,叶片较厚。花被裂片开展。果实半球形。
华细辛:根茎长5~20cm,直径0.1~0.2cm,节间长0.2~1cm。基生叶1~2枚,叶片较薄,心形,先端渐尖。话被裂片开展。果实近球形。气味弱。
《主要成分》北细辛:全草含挥发油约2.65%,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Methylleugenol)、黄樟醚(Safraole),并含a-及β-蒎烯(a-,及β-Pinene)、细辛素(Asaricin)、优香芹酮(Eucarvone)、爱草醚(Estragole)等。
华细辛:全草含挥发油约2.66%,油中成分与北细辛类同。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1—3g。

《附注》 大花细辛
《类别》全草类
《英文名》LargeflowerWildgingerHerb
《释名》花脸细辛、花叶细辛、翻天印。
《来源》花脸细辛、花叶细辛、翻天印。
《采制》春、夏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性温,味辛。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匍匐根状茎浅黄色,有多数肉质根,顶端通常生2叶。叶大,质厚,卵状椭圆形,长16~20cm,宽约8~10cm,顶端锐尖,基部心形;叶柄肉质,长14~20cm,疏被短柔毛。花大,单生茎顶,直径达6cm,紫褐色;花柄长2~9cm;花被筒短,裂片3,宽卵形,长约3cm,宽约4cm,基部具白色的横皱斑纹;雄蕊12。蒴果肉质,近球形。种子圆锥形,顶端渐尖,背面近平滑。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林下和溪边阴湿处。分布于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江苏、浙江。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等。
《功能主治》散寒止咳,祛痰除风。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喘、风湿痛、四肢麻木、跌伤。
《附方》1、中风(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2、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用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送下。
3、小儿客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4、口舌生疮。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小儿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5、牙齿肿痛。口中溃烂,用细辛煎成浓汁,多次漱口,热含冷吐。
6、鼻中息肉。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7、耳聋。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团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此方名“聪耳丸”。
《备注》李时珍说: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带气、惊等症,可用本品治疗。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1-29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杜衡

《释名》杜葵、马蹄香、土卤、土细辛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治各病,与细辛相近,而力量较弱。李时珍说本品“功虽不及细辛,而亦能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
1、风寒头痛发热。用杜衡研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
2、痰气哮喘。用杜衡焙过,研细。每服二至三钱,正发病时,淡水调下。
3、吐血阏聚。用杜衡三分、瓜蒂二分、人参一份,共研为末。汤服一钱,一天服二次。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1-29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及己

《释名》獐耳细辛,四叶细辛,牛细辛,老君须
《英文名》SerrateChloranthusRoot
《拉丁名》RadixChloranthiSerrati
《名称考证》獐耳细辛(《纲目》)、四叶细辛(《植物名实图考》)、牛细辛、老君须(《湖南药物志》)
《科目》双子叶植物药金粟兰科植物
《药用部位》及己的根。
《性味归经》《别录》:“味苦,平,有毒。”入肝经。
《功效分类》活血化瘀药
《功效主治》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疮疥,疖肿,经闭。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3分。
《用药忌宜》本品有毒,内服宜慎。《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不宜长期服用,对开放性骨折不作外敷应用,以防大量吸收中毒。”
《资源分布》分布江苏、安徽、湖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本品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根含1-二氢焦性莪术酮《(-)dihydropyrocurzerenone》。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