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儒帅佛道法

孔子不是标题党--《论语☆述而第七》串读

[複製鏈接]
 樓主| 儒帅佛道法 發表於 2010-7-9 20:1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儒帅佛道法 於 2010-7-9 20:34 編輯 6 X" i6 r, c7 o$ B6 ?% c) M

' h# {1 @8 L5 v! O3 G$ n5 `% W

7.3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君子总是坦坦荡荡,小人总是多忧多惧。”这里孔子说到了君子和小人的心态上的区别。这个话看上去平实无华,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却很有份量。如果追问一句“君子为何能做到坦坦荡荡,而小人却总是多忧多惧?”要问答这个问题,恐怕得要将《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全部罗列出来的,还不见到能完整的回答。在这里试着罗列一下: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至于其中道理,大家可以自己细细体会,对于孔子的话,我们要辩证的看。一个人如果不能名、权、利中超脱出来,是很难彻底做到坦坦荡荡。既使能做到如此,如果没有对生与死、苦与乐、亲与仇的超脱体验,那君子长戚戚,也是很可能的。

同样,一个小人如果对生与死、苦与乐、亲与仇的界限泯灭,甚至颠倒,以为这就超脱,恐怕这小人玩弄起名、权、利来,那也是相当的“坦坦荡荡”,自然是肆无忌惮,那里还会多忧多惧。

所以,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还是那一句话“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孔子经常拿君子与小人来说事,应该说他对人性的普遍认识,并不认为太坏,至少还是拿两类人在作为对比。但是后来到了孟子那里,直接就讲人和禽兽的区别,恐怕当时的社会风气下滑是更加严重,道德意识早已沦落不堪了。再接下来,及至荀子之世,从欲望的角度来说,他进而认为人对禽兽而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7.37【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性情温和而又严肃,身形威武而不凶猛,仪容庄重而又安详。所谓成于内,而形于外,孔子在中庸之道的涵养下,也自然而然的通过他的气质、性格、仪容表现出来。

在《述而》一篇里,我们的孔子的形象应该说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虽然难免挂一漏万,但跟其它章节相比,这一篇里的孔子形象更加立体生动、更加富有层次感。对于我们穿越时空,重温夫子,特别是他当时的心路历程,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我们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立场之后,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将继续通过春秋时事评论家孔子的视角去清晰观察那个纷纭变乱的时代,以及他和弟子们对此深层思考。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