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33|回覆: 0

[儒家學說]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的意思究竟是什麼?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懋基 發表於 2018-8-29 20: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全文翻譯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自【論語·學而第一】第二章『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的兩種斷句

對於『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的斷句,筆者見過兩種,一種是主流的斷句: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另一種是: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在遇到另一種非主流的斷句方法之前,筆者對於本句的斷句方法,一直認同主流的方法。但另一種的斷句方法,相對而言,卻確實是最合理的,問題是,如此斷句之後,章句本身要表達的意思,卻似乎不太符合孔夫子的本意。

提出這另一種斷句方法的作者是如此解釋該斷句方法下的章句的:

『巧言令色鮮矣,仁』——『鮮』就是『少』,就是『不要』的意思。就是『鮮爲人知、屢見不鮮』等等當中的那個『鮮』的意思。

如此一來,則又不離孔夫子原意太遠:少些巧言令色,就仁了。當然,差距是有的,畢竟提出這個斷句方法的作者並未能真正理解『仁』內涵。

仁的根本是什麼

且不論『鮮』字原義,也先拋開『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句話,看看論語中其他兩個章句:

【論語·里仁第四】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本章句,就是論述,同時也印證了孔夫子關於『言』與『君子代表仁』的關係。從上文提到的【論語·學而第一】第二章來看,孝悌是仁之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所以行孝悌,是君子『仁』之由生『孝悌』這個『本』『敏於行』,即確立了,因此『仁』這個『道』就生了

【論語·陽貨第十七】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本章句十分重要,很多人看不懂儒家的仁究竟是什麼內涵,其實就在本章句里。

『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向整個社會都『敏於』這五個『行』,那麼,就可以說是仁了。哪五個『行』呢?恭寬信敏惠

所以,孔夫子實際上是反對『巧』言『令』色的,只有『敏於行』孝悌孝悌者仁之本,木之萌,先發其根本,然後枝葉可長,仁才能生發。當然,仁做的好不好,與根本無關,上文所言的『行五者』才是仁做的好的直接原因,關鍵要點根本只是樹木生發之前提,卻非樹木茂盛的原因

重讀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的另一種斷句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鮮,乏也少也。正確理解應該是:孔夫子說,巧言令色,少了(潛台詞是要多些『敏於行』),就可以仁了。

反對巧言令色卻贊同察言觀色

孔夫子雖然反對巧言令色,卻是贊同察言觀色的: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