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40|回覆: 0

劉慶柱:曹操墓的考古學證明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1-25 20: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慶柱中國社會科學報

  西高穴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該墓近年來不斷被盜掘,爲了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2008年12月至2009年進行了考古發掘,已經考古發掘完成的西高穴墓有兩座,編號爲一號墓和二號墓,二號墓的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已基本完成,一號墓考古發掘正在進行之中。從已經考古發掘的資料來看,南北並列的二號墓與一號墓,前者應爲主墓。據目前已經取得的田野考古發現資料,可以確認二號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的墓葬。

  西高穴二號墓確認爲曹操墓的主要考古依據是:考古發現的西高穴二號墓形制規格、遺蹟與遺物所反映的墓葬時代、出土『石牌』及其文字內容、人骨遺存鑑定結果、墓葬地望、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遺存的對應關係、其他出土旁證遺物等。

  1.西高穴二號墓的形制與規格

  二號墓爲『甲』字形墓,坐西朝東,由墓道、前室、後室和4個側室構成,屬於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券墓。

  墓道長39.5米、寬9.8米,東西長18米。墓門寬1.95米,高3.02米,墓門4層,外3層爲磚砌,內層爲石門。墓壙平面東邊22米、西邊19.5米,東西長18米。

  墓室有前室與後室,二室平面均爲方形,邊長約3.8米,四角攢尖頂。前室與後室南北兩側各設置一個側室,側室平面均爲長方形。墓室石板鋪地,石板長95厘米、寬90 厘米。4個側室均置石門。

  在西高穴二號墓考古發掘之前,考古發掘的漢代諸侯王墓近50座,其中東漢時代諸侯王墓有7座。東漢時代的7座諸侯王墓中,有前期2座、中期3座、晚期2座。考古發現的東漢晚期的諸侯王墓爲河北定縣北陵頭43號墓(東漢中山國中山穆王劉暢墓)、江蘇徐州土山墓(東漢晚期某代彭城王或王后墓),二者均由墓道、前室、後室與左右耳室或側室組成。

  晚於東漢時代的三國時代東吳高級貴族墓(或帝王陵墓)考古發現有江蘇南京江寧區上坊墓、安徽馬鞍山宋山墓(東吳景帝孫休墓)和朱然及家族墓等,其墓葬形制均由墓道、前室、後室及側室(或耳室)組成,墓內安置石門,墓室地面鋪地磚規格大(如安徽馬鞍山宋山東吳墓鋪地磚、江蘇南京上坊東吳墓鋪地磚邊長50厘米)。宋山墓墓室長17.68米、寬6.6米。上坊東吳墓墓室長20.16米、寬10.5米,前後二室平面均近方形,頂部爲四隅券進式穹隆頂,前室與後室兩側各有2個耳室。

  東漢時代考古發掘的諸侯王墓一般在王國都城附近的高地或山岡之上,東漢時代前期諸侯王墓的墓葬形制是題湊石牆迴廊多室墓,東漢時代晚期諸侯王與魏晉時期高等級墓葬則爲單墓道、前後室及四側室(或耳室)、穹隆頂磚室墓。西高穴二號墓墓葬形制恰與東漢時代晚期諸侯王墓和魏晉時期高等級墓葬形制相同,它們的規格相近。從考古發現的西高穴二號墓墓葬形制規格來看,二號墓應爲『王陵』。

  2.考古發現遺蹟與遺物所反映的墓葬時代

  西高穴二號墓墓葬形制規格與東漢晚期諸侯王墓基本相同,墓內發現的3枚東漢五銖錢,有『魏武王』銘刻石牌7件及物疏石牌51件,均不晚於東漢晚期或曹魏初期。因此可以判定其時代爲東漢時代晚期至曹魏初期。

  3.出土『石牌』的文字用語及書法特點

  在西高穴東漢晚期墓葬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銘文石牌7件,『魏武王』在東漢晚期曹操去世至曹丕稱帝之間,只能是曹操。『常所用』爲漢魏之際所使用語言,如【三國志•吳書•周泰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有『常所用』語,【宋書•肖思話傳】有『常所用銅斗』,此外其他文獻中還有『常所用弩』等。有『魏武王』銘石牌中的『挌虎大戟』、『挌虎短矛』及被盜的石牌中的『挌虎大刀』等銘刻,『挌虎』爲當時常用語,如【魏書】有『格虎車四十乘』、【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注王肅【格虎賦】、【全漢文•諫格虎賦】、【太平御覽】引崔鴻【十六國春秋•後趙錄】載『格虎車』等。

  『刀』作爲短柄武器,東漢時代晚期在軍隊中已基本取代了長劍。東漢晚期的諸侯王墓(河北定縣43號墓)之中,出土有長105厘米的大刀。『戟』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最主要的格鬥兵器。

  西高穴二號墓出土的刻銘『魏武王挌虎大戟』與繳獲盜墓者從此墓盜出的『魏武王挌虎大刀』,從其『挌虎』的用語與『大戟』和『大刀』的兵器,都說明它們是東漢末期至曹魏時期所流行的。

  西高穴二號墓出土的58枚刻銘石牌分爲兩種類型,一爲刻銘『魏武王常所用』者,計7枚;另一爲物品名稱及數量刻銘。其中後者應爲『物疏』(即一般所說的『遣冊』)遺存,這是隨葬品記錄,它們流行於戰國時代至魏晉時期。

  二號墓發現的刻銘石牌文字,絕大多數爲漢隸,亦即『八分體』,這是東漢時代流行的書法。

  4.人骨遺存鑑定

  西高穴二號墓發現人骨個體3個,鑑定認爲男性1個,年齡約60歲;女性2個,年齡分別約爲50歲和20歲。【三國志• 魏書•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二號墓發現男性個體頭骨鑑定年齡與曹操去世年齡基本吻合。

  5.其他出土旁證遺物

  在西高穴村以東14公里爲曹魏都城——鄴城遺址。20世紀80年代以來進行的考古勘探、發掘工作,基本探明了鄴城遺址的範圍、布局形制。根據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埋葬規律,一般帝王陵墓安排在帝王都城附近,如商代晚期都城——殷墟的王陵區在殷墟西北部的西北崗一帶,春秋時代秦國都城雍城的附近有在此執政的秦公陵,戰國時代秦咸陽城西北部有秦王陵,西漢一代9座帝陵埋葬在漢長安城北部,唐十八陵在唐長安城以北的『北山』一帶東西排列著;朱元璋以南京爲都城,去世之後葬於南京。明十三陵是在北京當皇帝的帝陵。曹操以鄴城爲王都,作爲『魏王』的曹操陵墓理應埋葬於鄴城附近。曹魏鄴城的『魏王』只有曹操,鄴城作爲東漢晚期曹操的王都,這裡東漢晚期的王陵則非曹操莫屬,其他王陵不可能在此。

  1998年,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取土時,發現了後趙建武十一年大仆卿駙馬都尉魯潛墓誌,志文記載:魯潛『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相比較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墓誌上述文字記載鎖定魏武帝高陵就在西高穴村。西高穴村發現的東漢時代晚期曹操墓與魯潛墓誌互爲佐證。

  6.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遺存的對應關係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曹操於建安二十三年六月在『西門豹祠西原上爲壽陵,因高爲基,不封不樹』。西門豹祠遺址在今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遺址地面常有東漢、北朝時期的磚瓦殘塊發現。【水經注】又載:『西門豹祠東側有碑,隱起文字,祠堂東頭石柱,勒銘曰:趙建武中所修也。』該石柱現存於臨漳縣文物保管所。西高穴村在西門豹祠遺址以西7公里,西高穴二號墓所處地勢高亢,地面沒有發現封土遺存。古代帝王陵墓的『薄葬』,歷來將『不封不樹』作爲十分重要的內容,西高穴二號墓就是一座東漢時代末期具有王陵形制與規格的『不封不樹』的墓葬。

  唐代【元和郡縣制】記載:『魏武帝西陵在縣(唐代鄴縣,即魏晉時期鄴城故址)西三十里。』 西高穴村東距鄴城遺址15公里。

  西高穴二號墓的地望與上述文獻記載的方位是一致的。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十二年『天子進公爵爲魏王』。又載:建安二十五年『王(曹操)崩於洛陽。……諡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西高穴二號墓出土的有『魏武王常所用』石牌,其稱謂與上述文獻記載是相同的。

  從以上所述可以認爲,西高穴二號墓就是曹操墓,前面提出的所有證據是一個完整而又相互佐證的證據鏈。曹操作爲魏王,王都在鄴城,曹魏鄴城的魏王只有曹操,曹操去世之後只能葬於鄴城附近,曹操的陵墓只能是東漢時代晚期的,其墓葬形制規格應該與東漢晚期至三國時代的『王陵』形制規格是一致的,東漢時代晚期的『魏武王』只能是曹操的『諡號』,西高穴二號墓具備了上述證據鏈中的所有方面,因此我認爲西高穴二號墓就是曹操墓。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歷史研究】編委)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