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45|回覆: 0

[墨家] 理想撞進現實 輝煌一時的墨家緣何走向衰落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懋基 發表於 2017-2-1 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理想撞進現實 輝煌一時的墨家緣何走向衰落

理想撞進現實 輝煌一時的墨家緣何走向衰落

墨子(資料圖)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學術界百家爭鳴。當時學者以儒墨並稱,非儒即墨,二家並為顯學。然而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在秦漢之後幾乎銷聲匿跡了。作為墨家學派創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跡已經開始變得模糊,或者說遭到漠視。司馬遷在【史記】中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子等人皆立傳記,僅在【孟子荀卿列傳】的最後對墨子附以24字的內容,簡略不備而又含糊不明。此外,孫詒讓又據諸書所載統計墨子弟子、再傳三傳弟子、不詳傳授系次者等共三十餘人(【墨子後語上·墨學傳授考】),其中絕大多數人之事跡已經湮滅。在秦漢之後,墨家幾乎再無傳人。

從墨家學派的著作來看,【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所列諸子十家中,墨家著作僅存6家,為最少。漢唐以來直到清朝之前,對其之研究幾乎為空白,這與儒、道、法諸家註疏眾多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除【墨子】外,【漢志】所載墨家著作尚有五家:【尹佚】二篇、【田俅子】三篇、【我子】一篇、【隨巢子】六篇、【胡非子】三篇。隋唐時期存世的墨家著作有【墨子】十五卷、【胡非子】一卷、【隨巢子】一卷,【尹佚】【田俅子】【我子】皆已亡佚(據【隋志】,梁有【田俅子】一卷,則其應亡於梁後隋前)。【宋史·藝文志】則僅著錄【墨子】十五卷,【胡非子】【隨巢子】亦已亡佚。

理想與實踐衝突中的停滯不前

盛極一時的學術流派突然衰落,這是一個頗有意味、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略窺其原因。

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學說過於理想化,或者說就是一種空想。墨家思想有着十分嚴密的邏輯關係,其最根本的主張是兼愛,幾乎一切觀點與主張皆由此生發:因兼愛而非攻,反對戰爭;物質財富是有限的,少數貴族的奢侈生活必然會導致下層民眾的貧困,故主張節用、節葬、非樂;儒家禮制的繁瑣與用度之多又與此相衝突,故墨家非儒;尚同與尚賢是墨家的為政之本,是針對當時天下混亂的形勢而提出的政治綱領,其實質也是為了貫徹其兼愛的主張。如【墨子·尚賢下】講為賢之道:“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

那麼,作為其出發點與立足點的兼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主張呢?墨子認為,天下一切混亂——君臣、父子、兄弟之矛盾,盜賊,大夫之間、諸侯之間的攻伐——皆起自不相愛。解決的辦法是,使天下兼相愛、交相利,愛人——無論父、兄、君、弟、子、臣——若愛其身,視人之室、家、國若其室、家、國,則可消滅一切禍亂之源頭。(【墨子·兼愛】)但正如【漢志·諸子略】墨家類小序所云,“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這種無差別、一視同仁地愛一切人的主張顯然不符合人性發展的實際,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緣關係的社會現實,墨子所設想的理想社會圖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實現。

其次,一種學說往往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思想層面,二是實踐層面。在先秦諸子中,墨家比較有影響的多是實踐性的主張,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因此,一旦在實踐層面上沒有出路,這種學說也就失去了發展的空間。秦漢之後,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社會環境發生變化,墨家的主張不符合新秩序的要求,幾乎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因此走向衰落;而同為顯學的儒家學說則恰恰相反,獲得了空前發展,二者命運迥然不同。

同時,墨家的主張對人在實踐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莊子對墨子的人格非常欣賞,稱讚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但他仍客觀地指出:“墨翟、禽滑釐之意則是,其行則非也。將使後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無胈、脛無毛,相進而已矣。亂之上也,治之下也。”莊子還評價墨家非樂、節葬、節用諸說曰:“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恐其不可以為聖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離於天下,其去王也遠矣。”墨子對於人的要求實在太高了,他自己雖能做到,但無法為天下人普遍接受,所以實際上恰恰偏離了聖人之道。

最後,一種學說要想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必須不斷地完善與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家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其學說都不是停滯不前的,而是不斷地注入新的內涵。除創始人外,還不斷湧現出重要的代表人物,使本學派的理論有大的推進,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莊子,法家的韓非子,等等。反觀墨家,墨子之後並沒有出現特別有影響的人物,也沒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論與學說。所以,不能與時俱進,也是墨家學派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各引一端”與“崇其所善”

並置下的當代繼承

墨家在中國古代社會的衰落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能簡單、片面地分析。同時,對於墨家的思想與主張,無論是贊同還是批判,都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現實。春秋戰國諸子學說的提出,都是建立在諸侯紛爭的混亂社會背景下的,其說紛紜,其指歸則一,即試圖為當時的社會與時代尋找出路。

評價墨家的主張,一味地指責是斷然不對的。比如,有人認為墨家過分強調人的生存需要,排斥甚至否定人的其他社會需要,這樣的分析脫離了時代與現實,是不可取的。墨家提出節葬、節用、非樂等主張,在春秋戰國時代都是有意義的,只是不能普遍應用於每一個時代而已。同時,節葬、節用、非樂,再加上兼愛、非攻等這些主張,其合理的成分對於現代社會的建設與發展仍然有借鑑意義。所以,在審視先秦諸子時,我們既要看到其由於“各引一端”而產生的弊端,又要看到其“崇其所善”的長處。當然這都應該立足於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

墨家學派雖然衰落了,但實際上墨子學說頗為後期其他學派學者如惠施、公孫龍、孟子等人所吸取。晉魯勝【注〖墨辯〗敘】曰:“墨子著書,作【辯經】(即【經說】上下篇)以立名本,惠施、公孫龍祖述其學,以正別名顯於世。”此外,【墨子】中還有一部分內容涉及邏輯學、自然科學(如力學、光學、幾何學),以及軍事上的城守問題,具有邏輯學史、科學史與軍事學史的價值。

墨家學說在沉寂了兩千年後,至清代重新引起學者的重視,畢沅、王引之、王念孫、俞樾等學者對【墨子】進行了整理與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而清末學者孫詒讓,對【墨子】做了全面的考校、疏解,綜采諸家,撰【墨子間詁】十卷、【墨子目錄】【墨子附錄】各一卷、【墨子後語】二卷,為墨家之最大功臣。在清代學者工作的基礎上,現代的墨家研究更加走向深入和全面。我們研究、了解墨家學派的歷史,對當代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具有啟示意義;而消化、吸收墨家學說中的豐富的思想、文化遺產,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創新發展,仍具有很強的現實與長遠意義。

原標題:輝煌與寂寥:墨家學派衰落成因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