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8|回覆: 0

[成語典故] 揭竿而起

[複製鏈接]
是飛 發表於 2016-9-25 04: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揭竿而起】相關人物

陳勝(?-公元前208年),字涉,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

吳廣(?-公元前208年),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揭竿而起】涵義

揭:高舉;竿:竹竿,代旗幟。砍了樹幹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揭竿而起】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揭竿而起】辨析

【揭竿而起】讀音:jiē gān ér qǐ

【揭竿而起】近義詞:逼上梁山、鋌而走險、官逼民反

【揭竿而起】反義詞:忍辱偷生

【揭竿而起歇後語】:陳勝扯旗——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揭竿而起】造句

1、在中國歷史上,農民無數次揭竿而起,結果大多都失敗了。

2、中國的農民革命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那些揭竿而起的英雄們無不抱恨終天。

3、一旦到了他們活着比死亡還可怕的時候,他們就會揭竿而起

4、秦始皇暴虐無道激怒人民,故有陳涉等揭竿而起,最終推翻了秦王朝。

5、秦朝末年,農民在陳勝吳廣的倡導下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統治。

6、他們號召巴基斯坦人民揭竿而起,並承諾很快發布一份本拉登死前一個星期錄製的音頻文件。

7、果真那樣的話,銷售會土崩瓦解,經銷商亦會揭竿而起

8、政府如果橫徵暴斂,必然導致民不聊生,人民便會揭竿而起,反抗到底。

9、中國人民揭竿而起,反對這個統治他們二十二年之久的暴君了。

10、不堪統治者的壓迫需索,為了生存,人民只有揭竿而起,奮力一搏。

【揭竿而起】成語典故:

秦朝統治時期,全國人口不過二千萬,但是被徵發築長城、守衛開發南方、修築奢華的阿房宮、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勞役,合起來共用了二三百萬人之多,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賦稅.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們的負擔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

公元前二零九年陽城(河南省登封縣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名軍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漁陽(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去防守。他們每天都急着趕路,怕誤了日期。因為秦朝的法令很嚴酷,誤了期限,就要被殺頭。

這些人走到大澤鄉(安徽省宿縣東南)時,趕上連日大雨,路被淹沒,無法通行。他們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時間一天天過去了。

民工中有一個叫陳勝的,他和他的朋友吳廣偷偷商量:“這裡離漁陽有幾千里遠,怎麼走也趕不上期限了,難道我們白白去送死嗎?”吳廣說:“咱們逃跑吧。”陳勝說:“不行,逃走被抓回來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來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強,百姓們吃秦朝的苦也吃夠了。聽說秦二世是小兒子,該當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蘇。還有楚國的大將項燕是條好漢,咱們打着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國的人一定會來幫助我們的。”

於是陳勝把大家召集起來說:“男子漢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個名堂。王侯將相,難道是命中注定的嗎?”

大家贊成,一致推選陳勝、吳廣為首領,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澤鄉占領了,他們打起了“楚國”的旗號。臨近的農民聽到消息紛紛響應,沒有武器,他們就砍木棒做刀槍,削了竹子做旗竿,隊伍很快壯大起來,歷史上把這叫做“揭竿而起”。

這支起義軍打下了陳縣(河南省淮陽),陳勝被擁戴為“王”,國號叫“張楚”。

在這支起義軍的帶動下,各地百姓紛紛殺了官吏,響應起義,風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但是因為起義軍的戰線太長,號令不統一,在秦軍的猛烈反擊又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僅維持了三個月,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項羽和劉邦領導的農民軍繼續進行反秦鬥爭。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於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揭竿而起】成語接龍:

揭竿而起→起早睡晚→晚生後學→學如穿井→井渫莫食→食不果腹→腹背受敵→敵眾我寡→寡信輕諾→諾諾連聲→聲價百倍→倍道而行→行同能偶→偶一為之→之死靡他→他鄉故知→知地知天→天奪之魄→魄散魂消→消息盈虛→虛情假意→意懶心灰→灰軀糜骨→骨瘦形銷→銷魂奪魄→魄消魂散→散言碎語→語不驚人→人強馬壯→壯發衝冠→冠蓋如雲→雲泥之差→差三錯四→四清六活→活形活現→現世現報→報讎雪恨→恨如頭醋→醋海翻波→波屬雲委→委曲求全→全智全能→能言快語→語笑喧譁→嘩世取名→名不符實→實蕃有徒→徒子徒孫→孫康映雪→雪窯冰天→天堂地獄→獄貨非寶→寶刀不老→老大無成→成敗興廢→廢文任武→武不善作→作奸犯罪→罪惡昭彰→彰往考來→來者居上→上天入地→地網天羅→羅鉗吉網→網漏吞舟→舟中敵國→國無寧日→日異月更→更弦易轍→轍亂旗靡→靡然鄉風→風舉雲飛→飛芻挽糧→糧多草廣→廣陵散絕→絕路逢生→生靈塗地→地獄變相→相濡以澤→澤被後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