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2|回復: 0

[成语典故] 揭竿而起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9-25 04: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揭竿而起〗相关人物

陈胜(?-公元前208年),字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吴广(?-公元前208年),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揭竿而起〗涵义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揭竿而起〗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竿而起〗辨析

〖揭竿而起〗读音:jiē gān ér qǐ

〖揭竿而起〗近义词:逼上梁山、铤而走险、官逼民反

〖揭竿而起〗反义词:忍辱偷生

〖揭竿而起歇后语〗:陈胜扯旗——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揭竿而起〗造句

1、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无数次揭竿而起,结果大多都失败了。

2、中国的农民革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那些揭竿而起的英雄们无不抱恨终天。

3、一旦到了他们活着比死亡还可怕的时候,他们就会揭竿而起

4、秦始皇暴虐无道激怒人民,故有陈涉等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秦王朝。

5、秦朝末年,农民在陈胜吴广的倡导下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统治。

6、他们号召巴基斯坦人民揭竿而起,并承诺很快发布一份本拉登死前一个星期录制的音频文件。

7、果真那样的话,销售会土崩瓦解,经销商亦会揭竿而起

8、政府如果横徵暴敛,必然导致民不聊生,人民便会揭竿而起,反抗到底。

9、中国人民揭竿而起,反对这个统治他们二十二年之久的暴君了。

10、不堪统治者的压迫需索,为了生存,人民只有揭竿而起,奋力一搏。

〖揭竿而起〗成语典故: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用了二三百万人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赋税.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这些人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东南)时,赶上连日大雨,路被淹没,无法通行。他们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民工中有一个叫陈胜的,他和他的朋友吴广偷偷商量:“这里离渔阳有几千里远,怎么走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白白去送死吗?”吴广说:“咱们逃跑吧。”陈胜说:“不行,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该当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苏。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是条好汉,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国的人一定会来帮助我们的。”

于是陈胜把大家召集起来说:“男子汉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大家赞成,一致推选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泽乡占领了,他们打起了“楚国”的旗号。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响应,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而起”。

这支起义军打下了陈县(河南省淮阳),陈胜被拥戴为“王”,国号叫“张楚”。

在这支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但是因为起义军的战线太长,号令不统一,在秦军的猛烈反击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仅维持了三个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揭竿而起〗成语接龙:

揭竿而起→起早睡晚→晚生后学→学如穿井→井渫莫食→食不果腹→腹背受敌→敌众我寡→寡信轻诺→诺诺连声→声价百倍→倍道而行→行同能偶→偶一为之→之死靡他→他乡故知→知地知天→天夺之魄→魄散魂消→消息盈虚→虚情假意→意懒心灰→灰躯糜骨→骨瘦形销→销魂夺魄→魄消魂散→散言碎语→语不惊人→人强马壮→壮发冲冠→冠盖如云→云泥之差→差三错四→四清六活→活形活现→现世现报→报雠雪恨→恨如头醋→醋海翻波→波属云委→委曲求全→全智全能→能言快语→语笑喧哗→哗世取名→名不符实→实蕃有徒→徒子徒孙→孙康映雪→雪窑冰天→天堂地狱→狱货非宝→宝刀不老→老大无成→成败兴废→废文任武→武不善作→作奸犯罪→罪恶昭彰→彰往考来→来者居上→上天入地→地网天罗→罗钳吉网→网漏吞舟→舟中敌国→国无宁日→日异月更→更弦易辙→辙乱旂靡→靡然乡风→风举云飞→飞刍挽粮→粮多草广→广陵散绝→绝路逢生→生灵涂地→地狱变相→相濡以泽→泽被后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