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7|回覆: 0

[儒家學說] 孔子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17 2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孔子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

孔子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

孔子是世界文化巨人。作爲儒學的創立者,他最早闡述了儒家『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孔子講究『知命畏天』,對生命和大自然充滿了熱愛和敬畏之心。他主張培養起一種『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自覺地與大自然融爲一體,體味大自然化生萬物的無限魅力。這種『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對開展生態教育,建設生態文明,培養全社會熱愛大自然,自覺維護大自然的思想意識有重要的作用,值得領導幹部重視。

孔子『樂山樂水』命題見諸於【論語·雍也第六】:『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這是孔子讚美『知者』和『仁者』的一句話。在孔子看來,『知者』和『仁者』都是有道德修養的人,相當於我們今天講的『仁人志士』。孔子讚美仁人志士的修養功夫,實際上是爲了鼓勵他的學生和廣大民眾都來做這種『知者』和『仁者』。這種『知者』和『仁者』既快樂又長壽,正是人生追求的目標和最高境界。

如何培養『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孔子認爲,第一,要淡泊明志,有一種做聖賢君子『不改其樂』的人生志向。他說,『君子謀道不謀食』,顏回就做到了儘管生活條件十分困難,但因爲做聖賢君子的人生志向明確,所以能身處『陋巷』而始終『不改其樂』。第二,要有『泛愛眾而親仁』的心理自覺,只有心中充滿了仁愛之情,才會『樂山樂水』,愛護好山山水水,對水中的魚、山中的鳥才不會去趕盡殺絕,而保持一種同情心。第三,通過學習【】、【】增強欣賞大自然的知識能力和審美意識,他說『【】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又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認爲學【】可以使想像力和觀察力豐富,可以多認識一些鳥獸草木的名稱,而學【】可以提高修養,助人成就事業,所以皆有益於培養『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

通過論述如何達到這種與山與水同樂同壽的理想人生境界,孔子揭示了培養『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與做仁人志士、樹立高尚君子人格的密切關係。孔子認爲,人倫道德與生態道德是一致的,做仁人志士與樂山樂水不僅不相矛盾,而且是相互促進、相互融通的。這種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思想對後世儒者的道德修養影響極大,如董仲舒高唱【山川頌】、周敦頤追求山水之『真境』,他們都實現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人格理想。因此,宋儒程頤在評點孔子這句話時,很有感慨地指出:『非體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孔子因爲自己是一位仁人志士、修養到家(【論語·述而第七】記載:『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可見孔子日常生活儀態舒緩,體現出一副和顏悅色之賢德氣象),所以一舉一動都體現著『樂山樂水』的高尚情懷。孔子把『樂山樂水』與做仁人志士聯繫起來,作爲培養儒家理想君子人格的一項道德行爲規範,是很有遠見的。君子要仁民、愛人、樂水,這就把生態道德教育有機地融入到人倫道德教育之中。

視『樂山樂水』爲一種優美的人生情懷和人生境界,也體現在孔子『吾與點也』的思想論述之中。據【論語·先進第十一】記載,一次孔子與他的學生子路、曾點、冉有、公西華談人生志向和理想時,曾點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意即:暮春時節,春服穿在身上,與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個兒童一起在沂水河邊洗浴,在舞雩台上吹風,一路上唱著歌兒回來。孔子聽後讚嘆道:『吾與點也!』即我贊同曾點的看法。爲什麼孔子對子路、冉有、公西華的治世之見不屑一顧,而對曾點熱愛大自然的看法卻如此讚嘆呢?這就是因爲曾點的理想主義(曾點追求人間的和諧與自然的和諧二者相統一的社會理想主義,這從『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的講話中可體現出來。曾點是與冠者、童子們一起享受山水之樂而非一人獨享,這才是真正『樂山樂水』的仁人志士的高尚理想情懷),與孔子主張培養『樂山樂水』的仁人志士的高尚理想情懷是一致的。孔子要培養的是既有仁者胸懷又能治世的理想君子人才,這種人才僅僅能治世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將人間的和諧與自然的和諧自覺統一起來,去實現『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儒家社會理想。

應該說,孔子這種理想人才教育思想是相當高明而有遠見的。當今生態環境惡化,正是因爲人們普遍缺乏『樂山樂水』的仁者情懷,所以只顧追求眼前利益,不管子孫後代死活,亂用地球資源,違背生態道德(特別是代際倫理道德),造成了一方面經濟空前繁榮、國力強大,另一方面環境問題嚴重、生態危機四伏的『二律背反』局面,這是十分可怕的。現在我們都知道『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山山水水都是全人類共享的生態資源,只有加強『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教育,才能使這些生態資源得到有效地愛護。我們的領導幹部應該帶個好頭,從現在做起,從每個人做起,自覺培養『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月 如)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