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25|回覆: 0

[文化反思] 處暑過 暑氣收你那裡一夜之間變秋天了嗎?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懋基 發表於 2016-8-30 21: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這樣說。真的不得不感佩古人細緻的洞察力,熾盛的夏天並不會在立秋那一天就戛然而止,入秋後還會有一段持續的炎熱,被人們稱作秋老虎。不過,這隻老虎也並不會蹦躂太久了,到了處暑節氣,暑氣便正式要收起來,一早一晚,人們會開始覺得有涼意,天地之間秋氣悄生。

處暑過 暑氣收你那裡一夜之間變秋天了嗎?

處暑過 暑氣收你那裡一夜之間變秋天了嗎?

氣,是中國古代哲學最早產生的概念之一,在【說文解字】中通原,意爲開始,也就是說,氣原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後來經過歷朝演變,它又從哲學延伸出去,中醫、風水、圍棋甚至節氣裡面都有了氣的概念。氣被認爲是中國人維持生命的基本能量,而人生於四季之中,身不由己地會受到四季之氣的感染。

中國人認爲春有春息,秋有秋氣,【呂氏春秋】中說春氣至,則草木產,秋氣至,則草木落,這是拿最直觀的草木做比,證明兩者呈現的狀態截然不同。清人張潮說,春者,天之本懷;秋者,天之別調,這是生活在春秋中的人對春秋的印象。春天草木萌發,萬物盎然,是原始的生命之氣該有的樣子,撩動的是人的盼望;而秋天作爲別調,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情狀,牽動的是人的沉思。

中國古代文學中曆來有春女思,秋士悲的傳統,顧名思義是說人們多會於春日蕩漾思情,多會於秋日慷慨悲歌。對於這一點,相信不少人都會想起一些相關的詩文。無意間翻看小時候讀【西遊記】時記的筆記,其中也有這麼一段:春風蕩蕩,秋氣瀟瀟。春風蕩蕩過園林,千花擺動;秋氣瀟瀟來徑苑,萬葉飄搖。當年抄寫的時候,大概只是將它作爲一個寫景佳句,但過了十多年再看,卻覺得這蕩蕩瀟瀟二詞實在貼切。風雨瀟瀟,江山落落,死又還生春復秋,這一番秋氣,可不是瀟瀟麼?

處暑過 暑氣收你那裡一夜之間變秋天了嗎?

處暑過 暑氣收你那裡一夜之間變秋天了嗎?

相比起人,物候對這瀟瀟秋氣的反應更加直接。處暑過後,三個物候現象相繼出現。【月令集】中說: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都是自然界對季節轉換的反應。秋在五行中屬金,所以古人們認爲秋氣肅殺,老鷹受到這股氣澤的影響開始捕獵。祭鳥是指老鷹在殺鳥之後並不立刻吃,而是陳之若祭,就像人們祭祀祖先一樣。其次,比起春蓬勃而起,夏繁盛相承,到了秋,恰好是處在一個轉的時候,天地始肅秋者,陰之始,所以叫天地始肅。加之秋氣又烈,在這樣的氣澤下,過盛之物當殺,自春夏儲蓄夠能量的五穀到了此時,也勢必要落下。夫秋,刑官也,於時爲陰;又兵象也,於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爲心。古代以五行陰陽來劃分秋陰和金的屬性,所以古時往往選秋氣至時或動兵,或行極刑,都是因這麼個緣故。

既然是這麼肅殺的烈氣,自然該有與之相襯的聲音。古今描寫秋聲的詩文,以宋代歐陽修【秋聲賦】獨絕。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文字極爲酣暢。

眼下處暑剛過,秋氣雖生卻未到盛時,夏日豐草繁茂、佳木蔥蘢的餘韻還沒有來得及變換容顏。不過一層秋雨一層涼,秋氣肯定會跟著一層層地籠上來。待秋氣攪動天地,成風化雨落下,或如波濤奔騰,或如金鐵齊鳴,雖同樣激烈,但和盛夏濃郁的生機絕對截然不同。

正因爲秋氣慄冽,砭人肌骨,所以秋聲才淒淒切切,呼號憤發。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這是不久後將到來的景致。雖然有些零落,但這衰敗裡頭有股說不上的力量,這力量很霸道,仿佛就連酷烈的暑也至此止步,不敢向前。天地間該有這一年一度的大洗禮,令人不由自主地生出這一年一度的向往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