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14|回復: 0

[文化反思] 处暑过 暑气收你那里一夜之间变秋天了吗?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懋基 發表於 2016-8-30 21: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说。真的不得不感佩古人细致的洞察力,炽盛的夏天并不会在立秋那一天就戛然而止,入秋后还会有一段持续的炎热,被人们称作秋老虎。不过,这只老虎也并不会蹦跶太久了,到了处暑节气,暑气便正式要收起来,一早一晚,人们会开始觉得有凉意,天地之间秋气悄生。

处暑过 暑气收你那里一夜之间变秋天了吗?

处暑过 暑气收你那里一夜之间变秋天了吗?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最早产生的概念之一,在〖说文解字〗中通原,意为开始,也就是说,气原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后来经过历朝演变,它又从哲学延伸出去,中医、风水、围棋甚至节气里面都有了气的概念。气被认为是中国人维持生命的基本能量,而人生于四季之中,身不由己地会受到四季之气的感染。

中国人认为春有春息,秋有秋气,〖吕氏春秋〗中说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这是拿最直观的草木做比,证明两者呈现的状态截然不同。清人张潮说,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这是生活在春秋中的人对春秋的印象。春天草木萌发,万物盎然,是原始的生命之气该有的样子,撩动的是人的盼望;而秋天作为别调,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情状,牵动的是人的沉思。

中国古代文学中历来有春女思,秋士悲的传统,顾名思义是说人们多会于春日荡漾思情,多会于秋日慷慨悲歌。对于这一点,相信不少人都会想起一些相关的诗文。无意间翻看小时候读〖西游记〗时记的笔记,其中也有这么一段:春风荡荡,秋气潇潇。春风荡荡过园林,千花摆动;秋气潇潇来径苑,万叶飘摇。当年抄写的时候,大概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写景佳句,但过了十多年再看,却觉得这荡荡潇潇二词实在贴切。风雨潇潇,江山落落,死又还生春复秋,这一番秋气,可不是潇潇么?

处暑过 暑气收你那里一夜之间变秋天了吗?

处暑过 暑气收你那里一夜之间变秋天了吗?

相比起人,物候对这潇潇秋气的反应更加直接。处暑过后,三个物候现象相继出现。〖月令集〗中说: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都是自然界对季节转换的反应。秋在五行中属金,所以古人们认为秋气肃杀,老鹰受到这股气泽的影响开始捕猎。祭鸟是指老鹰在杀鸟之后并不立刻吃,而是陈之若祭,就像人们祭祀祖先一样。其次,比起春蓬勃而起,夏繁盛相承,到了秋,恰好是处在一个转的时候,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所以叫天地始肃。加之秋气又烈,在这样的气泽下,过盛之物当杀,自春夏储蓄够能量的五谷到了此时,也势必要落下。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古代以五行阴阳来划分秋阴和金的属性,所以古时往往选秋气至时或动兵,或行极刑,都是因这么个缘故。

既然是这么肃杀的烈气,自然该有与之相衬的声音。古今描写秋声的诗文,以宋代欧阳修〖秋声赋〗独绝。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文字极为酣畅。

眼下处暑刚过,秋气虽生却未到盛时,夏日丰草繁茂、佳木葱茏的余韵还没有来得及变换容颜。不过一层秋雨一层凉,秋气肯定会跟着一层层地笼上来。待秋气搅动天地,成风化雨落下,或如波涛奔腾,或如金铁齐鸣,虽同样激烈,但和盛夏浓郁的生机绝对截然不同。

正因为秋气栗冽,砭人肌骨,所以秋声才凄凄切切,呼号愤发。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这是不久后将到来的景致。虽然有些零落,但这衰败里头有股说不上的力量,这力量很霸道,仿佛就连酷烈的暑也至此止步,不敢向前。天地间该有这一年一度的大洗礼,令人不由自主地生出这一年一度的向往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