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54|回復: 0

[清明节(寒食)] 本是踏春祭祖的清明时节 他们却干了这些事情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4-6 09: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是踏春祭祖的清明时节 他们却干了这些事情

本是踏春祭祖的清明时节 他们却干了这些事情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资料图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可是怕没有哪一种能像清明这样,既是中国岁时体系中的一个节气,关照的传统中国的农业活动;同时又是祭祀的重要节日,寄托着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敬与追思。

事实上,清明能有这种双重身份,还得要感谢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是他规定寒食节之后的一日为清明节,将原本只是节气的清明和带有祭祀纪念意味的寒食节合二为一。自此以后,清明便不仅仅是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如此简单的农事信号,更是人们追慕先人和踏春游玩享受春光的传统节日。而历代以来,清明节的习俗也越来越丰富。踏春祭祖之外,更有射柳、蹴鞠、放风筝等种种活动,人们在和煦春风里舒展舒展筋骨,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生意盎然的景象。然而,古来文人多有出人意表者,清明时节他们自然也不会例外,于是,便有些文人过着别样的清明。

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清明〗一诗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雨迷蒙的清明时节,行走在路上的诗人偏巧遇上了这场泼火雨。他不是踏春游玩之游人,也不是要去上坟祭祖的扫墓人,他只是一个清明时节仍流落异乡的羁旅之人。在这样的节日,又遇到濛濛细雨,诗人忧伤的心绪涌上心头。他想到要找个地方歇歇脚、避避雨,最好能喝两杯春酒,排遣一下心中愁绪,清明节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于是,他便开问路,果不其然,小小牧童给他指点了一个好的去处杏花村。诗中没有描绘春日景色如何,没有述及清明时节习俗如何,诗人所说的不过是自己时下的处境,离乡背井,无游玩的兴致,更无扫墓祭祖的可能,于是,索性便去找点酒喝。寻酒杏花村,这便是诗人杜牧在清明节做的事情。

当然,清明节没有游玩祭扫,而各处找酒喝的可不止杜牧一人。北宋诗人王禹偁也是此道中人。他写过一首〖清明日独酌〗,诗名就暴露了一切,其诗云: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王禹偁不仅仅是位诗人,也是散文家、史学家,更是一位直言敢谏的政治家。他虽出身贫寒,做官做到翰林学士也着实不易,可是此人心性不改,品质中正,为官很是正直,也正是如此,才每每惹怒上司,屡次遭到贬谪。这首诗就是他被贬商州(今属陕西商洛)任团练副使时所作。诗中所言可见当时作者的心境,团练副使本就是个没有实权,没多少事能干的清闲职位,这和禁火的清明节一样冷清。春去春来,周而复始,这种日子好像总没个尽头,每日什么都不干会让人闲得发慌,无端生出许多愁绪来。既然如此,春日风光无限好,我何不如脱去这身官衣,去换得隐士所居商山的酒来品一品,这也不失旷达洒脱的人生。同样也是一个愁绪满怀的,也是一个清明节无心游玩,无法扫墓的,而所想做的也和杜牧一样,都是想着去喝两杯春日之酒,以抒发愁绪,聊作遣怀。这两位诗人,虽然时代相隔唐宋,可清明节做的事却是一样,那便是找闲酒喝!

当然,清明节本也喝上坟酒的,只是这两位没得坟可以扫,又是愁绪满怀,便去找了些闲酒喝。当然,也并不是说文人爱酒,清明节不去游玩祭祖的文人就都去喝酒了。这样认为的话,就有些冤枉先辈文人了。他们也是很爱学习的。同在北宋的诗人魏野在清明节所做的事就是个明证。他做什么了呢?这位大诗人清明时节正在家里读书!其〖清明〗诗有云: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魏野和上一位诗人王禹偁一样,都是一生清贫,却洁身自好,不肯随波逐流的人。当然这首诗也有说是王禹偁所写,只是这个官司历来都没有个定论。好在两位都是节气如竹、品性如莲之人,此处我们就从作者为魏野之说,就其诗中所述来论一论。

这位诗人和上面不同的是,他在清明节没有酒喝了。不仅没有酒,连春日里争奇斗艳的百花都无法见到。所以便觉得兴味索然跟山中老僧一样。好在,寒食之后的清明节是可以生新火来的,于是诗人便收拾起这份寻酒之心,倚靠窗前挑灯读书去了。想来,清明踏春是舒展筋骨,春日读书未尝不是一种内心的修行呢?只是与一般人相比,这位诗人清明时节挑灯夜读便显得非同一般了。

以上几位的清明节虽然或多或少过得都不那么尽如人意,可是也都别有一番意趣在。只是,这几位无论怎么说都还是在意清明节的,可是有些文人,对清明节却不是这样看待了。

本是踏春祭祖的清明时节 他们却干了这些事情

本是踏春祭祖的清明时节 他们却干了这些事情

鲁迅小说〖药〗里华大妈和夏四奶奶上坟 资料图

鲁迅先生关于清明节也是有一些故事可说的。比如他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便是在清明节前夕连夜赶稿,一直到清明的早晨终于完成的。只是,他在小说〖药〗中写到清明节上坟的情景时,却是如此: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他笔下的清明,没有丝毫的春日气象,反而是一种凄苦悲凉的气氛。不仅如此,后来他又以孟弧为笔名写过〖清明时节〗的一篇文,单论所谓扫墓救国术,文笔也同样的狠辣,对清明扫墓也丝毫不客气。其中更论到曹操设发丘中郎将挖掘别人陵寝之事。

而就是这位一代枭雄曹操,对清明的态度却是很嫌弃的。而且他的这种嫌弃远不是鲁迅先生这样狠辣地描写一下,嘴上说说而已,他是真真正正的抵制清明的。

相传山西人民为了纪念被烧死的介子推,便在他去世这一天不生火、不吃饭,以示尊崇其不贪图爵禄之心。这一习俗一直保留到汉代,后来被前来视察的曹操看到了,他就认为这种度过寒食节的方式,很是影响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便下令颁行了〖明罚令〗:

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之推。子胥沉江,吴人未有绝水之事,至于子推独为寒食,岂不偏乎?且北方泛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儿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曹操本就是一个务实不务虚的人,任人上就可以看出来,他认为盗嫂受金这样道德上有缺点的人,只要你才干足够,他就很乐意任用。更何况,他还设发丘中郎将与私人夺财呢。试想,当时东汉末年,诸侯混战,天下纷乱,这种情况下充足的人口和健康的体魄是有多么重要。曹操以这种严令禁止人们寒食,固然也有对人民身体状况关心的,但同时,这也是对世风民俗的一种不尊重。当然,这种野蛮扼杀的方式势必不能长久,曹操以后,当地人民又慢慢恢复了这一习俗。而曹操对待清明节的这种态度,在文人政客中也是着实另类的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