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17|回覆: 0

[大成拳(意拳)] 大成真義解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現筆者就目前教與學中的一些問題以問答形式闡發一下本人的觀點。

1 、您在【意拳大成】教學中所傳之『筋骨訓練』與當前很多人傳播的大成拳或意拳差異較大,不知原因何在?

答:『筋骨訓練』是大成拳的核心內容,現在已少有人談及,究其原因,是薌翁一生對拳學的體悟也存在著層次的漸進,其後期已達顛峰狀態,故對入門築基之法闡述較少,但這並不等於入門築基不重要,『筋骨訓練』即爲入門之不二法門。薌齋先生入門之法即爲筋骨抻拔,趙道新、張恩彤等前輩亦由此入手,故薌翁、趙、張等前輩均爲筋骨抖顫,形動意隨的重效爆發。一碰即出,一擊即潰,此爲薌翁早期自世及傳授的重要內容,這一點筆者從向天津的幾位前輩請教中得到證實(因薌齋先生二十年代中期傳藝的弟子基本是形意八卦名家張占魁的傳人,因張老先生讚佩薌翁之技藝,故薦門下十餘人從學薌翁深造)。二十年代末期,薌翁赴上海、杭州一帶傳播拳法,此時期如韓樵、尤彭熙、張長信、高振東等從學薌翁,接受的也是『筋骨訓練』,故這些前輩留下的拳式及拳論皆爲有力之證據。 1935 年薌翁攜部分得意弟子回深縣集訓,也是注重筋骨之強壯。後薌齋先生定居北京,所傳內容漸已有所變化,但基本未脫離筋骨之法,只不過練法上有些淡化,這或許是因爲此一時期納入門下者決不會是泛泛的初學之輩,因而沒有必要再從筋骨入手。這樣一來,就使薌翁早期傳人對筋骨重視程度要強於後期傳人,而不少後期傳人雖有筋骨之力卻未必詳盡筋骨之用意,無形中就出現了傳播內容的差異。而薌翁晚年因種種原因不談技擊,而側重於健身功法傳播,這在客觀上亦使相當一批後學者對健身和技擊功法產生混淆。不管是什麼原因,現在的事實是『筋骨訓練』目前已少有傳播,而健身功法代替技擊功法的趨勢已存在很多年,這也是薌翁武學一直難以振興的原因之一。

我先後從師數位先生修習大成拳法,一直難有進益,後經楊鴻塵先生傳授,始明入門之基應爲抻拔筋骨,方有收益,後來筆者爲求證薌翁武學是否存在此種訓練,繼續拜師訪賢,終於在天津得到了圓滿的答案,這就更加使我明確了『筋骨訓練』是大成拳入門乃至貫穿始終的核心紐帶。由此筆者【意拳大成】之教學不是標新立異,別出新裁,而是忠於薌翁拳學本質進行的提煉和倡導,以此證實薌翁武學的科學性和真實性。

2 、你對樁法求力的理解是怎樣的,樁法在大成拳中到底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答:樁法是大成拳的核心內容,其靜態模式就是求取整體勁力的基本構架形成。這就是六面混圓力,六面混圓力的產生來源於三項爭力的構成,即上下、左右、前後的互爭。通過這三項用力,把人體的間架變成一個樁的外形所能達到的。只有肌肉、骨骼、筋腱、關節、皮膚在爭力的狀態下向六個方向的同步用力,而牽拉起來達到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這時的間架才會產生所謂的內勁,即整體如一,形成整體的模式,產生了混圓爭力之後才能夠求得其在動態中的整體效應。

靜態樁法是動態樁法的一個基礎訓練,所謂動態樁法的含義比較廣泛,它包括試力、走步、發力、實作等所有功法和打法,即無論你是慢動、速動,不是在實格中碰撞、撕扯中都要求你的樁不丟,而樁不丟的含義並不是指某一個樁的動作,而是指樁的勁力不丟,即『形變力不變』,也就是樁要會動,要會變化,要能演化出所有的技擊動作,而這一切又要求你不能把樁的勁力丟掉。所以樁法是大成拳的核心內容,也可以說『混圓力』是大成拳的根本所在。進一步講,樁是勁力的一個載體,一個表現形式。

由此,我認爲樁法訓練十分重要,但決不可迷信於站樁,因爲站樁只能解決靜態求力卻不能在動態中真正的應用,所以試力的作用就十分明顯,它能解決由靜態到動態的問題。因此這是一個訓練方法的問題,事半功倍與事倍功半是兩個不同的結果。

3 、大成拳一向以功力雄厚著稱,但不知在技術上有何高明之處?

答:功力雄厚是指練出了整體的構架後通過整體發力的擊打作用於人體後,產生的殺傷效果。但是大成拳決非單純的靠功力打人,我國幾種著名的拳種如形意、太極、八卦等都講究內勁即整體勁力,此勁力決非大成拳獨有。同樣,薌齋先生在中華中也非功力最雄厚者,但是薌齋先生卻能戰勝功力強於自己的對手,且顯得輕鬆、自如,究其原因是在功力相互碰撞的瞬間能否迅速地感知和破壞對手的來力至關重要。薌齋先生與人交手就是通過點的接觸而分解、破壞對方的強大勁力,同時還給對方一個敏脆的爆發力,這是技術的精純而非單純的功力。大成拳之格鬥技術講求點的鬆緊、虛實,如力的錐體搓動、勾掛、偏閃、橫走豎撞、豎走橫擊等等格鬥技術,這些在技擊中經常應用,哪不勤加練習,如不經常應敵,根本無法運用得巧妙。所以大成拳講求功力,但不等於技術不行。真正習大成拳有得者是功力與技術並進,單獨地強調某一方面都不會在實戰中贏得漂亮!

4 、請問什麼是大成拳的意念活動,如何正確把握才是真實?

答:意念之設計是薌齋先生拳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大多數習武者皆因不得其要而無所適從。事實上意念的問題就象我前面講的樁形和勁力一樣。樁形是個載體,勁力是個本質。本質的東西落實不到載體上,這個本質就是空的。意念也是如此,人體大腦思維模擬假設的內容要充分地作用在人體的間架上。比如抱球漲縮意念,首先形體間架必須是個圓的狀態,否則你這個球在哪裡?這就是間架飽滿如抱球;繼之球又微微收縮,你的間架又隨之變小,實際上是你身體的肌肉、筋骨也隨之收縮,在張縮的抱球意念中,其根本就是使你的樁法構架在靜態中微微運動,即鬆緊交替,此即是『不動之動』的訓練方法。這種訓練隨著深入,意念閃動逐步加快,人體肌肉、筋骨也隨之拉伸,拔長;繼之球又微微收縮,你的間架又隨之變小,實際上是你身體的肌肉,筋骨也隨之收縮,在漲縮的抱球意念中,其根本就是使你的樁法構架在靜態中微微運動,即鬆緊交替,此即是『不動之動』的訓練方法。這種訓練隨著深入,意念閃動逐步加快,人體肌肉、筋骨的鬆緊變化頻率也隨之愈來愈快。這樣你的發力就會如彈簧般地富有彈性和極速運動,象震顫的電流一樣,滲入人體內並有穿透感覺。

意念是薌翁武學一大特色,以『假想求實際』的訓練是證明人的精神充分激發能使人體固有物質屬性在強烈的刺激下獲得超於常態下的能量爆發。但是它最終體現還是在形體上。脫離形的運動(不論是大動還是小動),意就會流於虛幻而變得一文不值!

5 、請問什麼是守中用中,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答:人在直立狀態下,雙手自由下落時人體的中線應該是頭頂在會至會陰再至下到兩足之間這條連結。但是抱樁成混圓狀態時,人體的中線就不會是如此。不信請體驗一下,當你抱成樁時,你原有的中線已變成了這個圓上的一個點而已,實際這時你的中線已經在你樁架的中心點上。假設你左肩與右腕有條皮筋,右肩與左腕也連條皮筋,那麼這個中就是這兩條皮筋的交叉點,也即爲混圓狀態下的圓心。如果說『守中用中』容易讓人把『中線』搞錯,那麼薌老下一句『得其環中』之『環中』二字說得再明白不過,而現在很多人卻還搞不明白,以盲指盲。只有把中線問題搞明白,你的一舉一動的閃展挪移才不會失去混圓間架,也只有間架不丟,勁力才能始終飽滿,才能『以應無窮』。

這一中線的問題曾困擾筆者多年,儘管有時能把勁力做到,但始終以爲中線在身體上。後來意識到動靜隨勢,起落開合中體前總有一種模糊感覺。筆者每天劃圓時終於被圓規的那個支撐點所觸動,以圓規的支撐點劃出的均爲圓的半徑,這不正是混圓的模式嗎?而中線不就是它的圓心嗎?而以圓心爲中線尋求各種運動均是這個圓的半徑發力,於是,筆者以此爲基點訓練,很快就能夠在各種運動中混圓不丟,力不出尖,形不破體。可以說薌翁之武道深奧無邊,其研究之成果如不儘早破譯,恐怕日後真諦會越來越少。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